奥运会的第一个裁判-奥运会第一个裁判是
1.第一个提出中国参加奥运会的是谁?
2.中国第一代体育裁判章是那一年
3.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中国人叫什么
第一个提出中国参加奥运会的是谁?
张伯苓
别名:名寿春;以字行
性别:男
籍贯:天津
出生:1876
卒年:1951
简介: 张伯苓(1876-1951),名寿春,以字行,汉族,1876年4月5日生于天津。南开大学创办人,1919年至1948年出任南开大学校长。亲任校长30年,他是提出中国要参加奥运会的第一人;他是中国到现场观摩奥运会的第一人;他是将奥运引入中国的第一人;他是把奥林匹克教育列入体育科学教学大纲的第一人;是他大力促成我国运动员刘长春第一次参加奥运会。
最早提出中国要加入奥林匹克大家庭
张伯苓先生最早提出了中国应当关注奥林匹克运动,加入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问题。早在100年前,即1907年10月24日,他在天津第五届学校运动会颁奖仪式上发表演说指出:“此次运动会的成功,使我对吾国选手在不久的将来参加奥林匹克运动充满了希望”、“我国应立即成立一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队”。
最早参与创建和组织“远东奥林匹克运动”
张伯苓先生最早参与了“远东奥林匹克运动”(后改称远东运动会)的创建和组织工作。张伯苓是远东体协成员之一,参加过第2、3、5、8、9届远东运动会,担任过第2、3、9届远东运动会的中国领队和第3、5届远东运动会的大会总裁判。远东运动会于1920年被国际奥委会承认,是世界上第一个与国际奥委会发生关系的区域性体育组织。
最早提倡奥林匹克教育入课本
张伯苓先生最早把奥林匹克教育列入学校课程,通过实施奥林匹克教育推动校园体育课程建设。他在创办南开之初,就明确提出:“教育一事,尤要在造成完全人格,德、智、体三育并进而不偏废。”这体现奥林匹克与素质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尤其应当注意的是,早在上世纪20年代,张伯苓就率先把奥林匹克教育列入了体育科学教学大纲中。1929年10月印行的《天津私立南开中学一览》(天成印字馆)中“体育学科”教学大纲的“高级中学”部分就明确写明要讲授“西洋体育史纲要”和“世界,远东,全国,华北运动会之历史及组织法”。
最早创建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
张伯苓先生最早发起创建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并长期担任该会的领导。中华体育协进会努力推进与国际奥委会的联系,积极参加国际体育组织,先后加入了国际足球协会、国际游泳协会、国际草地网球协会、国际技巧协会等,并选派观察员出席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九届奥运会。1931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被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为团体会成员。这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国际奥委会大家庭的一员。
最早促成中国奥运健儿参赛
张伯苓先生最早促成了中国运动员正式参与奥运会的项目比赛。1932年,张伯苓与张学良及体育协进会领导一起,积极推动我国著名短跑运动员刘长春赴洛杉矶参加第十届奥运会,并亲自为刘长春向国际奥委会报名,刘长春参加了百米比赛项目,从而开启了中国运动员正式参加奥运会比赛的历史。
最早发起中国举办奥运会
张伯苓最早参与发起了中国举办奥运会的活动。1945年9月7日,张伯苓主持抗战胜利后第一次中华体育协进会常务理事会议,会议一致同意邀请1952年第15届奥运会在中国举行。张伯苓还负责“向政府商洽”此事。
中国第一代体育裁判章是那一年
1936年。根据微信公众平台显示,中国第一代体育裁判章是1936年,1936年柏林奥运会期间,中国第一次派出了篮球队参加奥运会,比赛的规则与中国篮球的规则相同,为了能更好地完成比赛,国际篮联特意为中国的篮球队员配备了三名裁判员,他们是中国第一代体育裁判,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中国又陆续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篮球裁判员,如胡加、韩克俭等。
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中国人叫什么
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中国人,他叫刘长春。
刘长春1909年出生在辽宁金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热爱体育运动,还在中学读书时田径技术就非常好,而且运动成绩很拔尖。上东北大学后,在各届田径竞赛中多次夺魁;尤其是短跑成绩特别突出,保持了好几项当时的全国纪录。
1932年,第十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市举行时,他作为炎黄子孙的唯一代表首次前往参加,尽管理他没能在比赛中取胜,但是,他参加第十届奥运会本身就是中国的一大胜利,就为中国人民出了一口气。这是因为,1932年的中国,正处在沦亡的关头,国民党政府怕日本帝国主义竟以时间仓促和准备不足为由,决定不派运动员参加第十届奥运会。然而,就在这时,已经侵占我国东北三省的日本侵略者,正企图把它一手泡制的傀儡“满洲国”推上国际舞台,突然在伪满各报上宣称:东北大学学生、全国短跑纪录的保持者刘长春,“将代表满洲帝国参加第十届奥运会”,以此为伪满政权骗取国际承认的资本。这一丧权辱国的消息立即引起京津地区和全国教育界青年学生以及各界爱国人士的强列反对。
全国同胞热爱祖国,憎恨日本帝国主义的激情鼓舞了当时正流亡北京的刘长春,他满怀民族义愤,不愿当亡国奴,不怕威胁利诱地在《大公报》上郑重声明:“苟余之良心尚在,热血尚流,又岂能忘掉祖国,而为傀儡伪国作牛马。”后经爱国志士团结斗争和多方奔走,热心体育的爱国将军张学良解囊相助8000元差旅费,刘长春才得以作为中国的代表,远涉重洋孤身一人参加了第十届洛杉矾奥运会的田径比赛。由于长途颠簸,困顿劳乏,刘长春没有跑出他在国内最好的成绩,在预赛中就被淘汰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刘长人当上了体育副教授,曾先后在长春师范大学、大连工学院任教。同时还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常委、中国奥委会副主席等职。撰有《田径裁判法》、《田径竞技指南》等专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