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奥运会的发展历程-现代奥运会的兴起
1.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2.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运动发展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奥林匹克运动自1894年国际奥委会成立至今,又伴随人类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其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奥林匹克初期(1894—1914)
从1894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为奥林匹克运动初期。此阶段的各届奥运会大都是根据主办国的意愿来安排,随意性较大;而且各种设施及比赛规则都不够完善,国际奥委会及一些单项体育运动组织都处在一种松散状态。这种状态到了1908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第四届夏季奥运会才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运动竞赛具有了一定的规范化,为未来奥运会建立了一个基本的框架。
这一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组织联合会和各国家奥委会组织系统松散,缺乏完整的组织系统和原则;比赛规则日程大都由东道主来确定;国际奥委会只有15个委员,它在国际体育中的位置有待得到世界的确认;同时,由于禁止女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比赛,也阻碍了女子体育运动的发展及广大群众的参与。
第二阶段:奥林匹克模式基本形成(1914—1939)
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使奥林匹克运动中断了8年,于1920年重新举行。经过第一阶段的实践,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者意识到奥运会规范化的重要性。在原有的框架基础上,逐步健全奥运会的各种制度,使其在组织化、规模化方面大大前进了一步。奥运会的基本框架、运行机制和基本特征逐渐形成。
这一阶段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政治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日益加重,如1936年柏林奥运会,显然各方面比往届都要先进,但它被所利用,以此向世界显示自己的实力,与奥林匹克和平、友谊、进步的宗旨背道而驰。
第三阶段: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1946—198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形成了东西两大阵营的“冷战格局”,严重地影响了奥林匹克运动;但另一方面,世界经济的振兴和科技发展,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奥林匹克运动不断普及,非洲体育运动水平得到很快提高。美国同前苏联形成了争夺霸权位置的格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奥运会的规模越来越大,艺术性、文化性越益增强,通过举办奥运会,也促进了举办城市市政建设的发展。
这一阶段主要问题是,奥林匹克组织不再是单纯的体育组织,它同各国和地区的政府及非政府部门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于是各个不同的利益集团都想利用这一舞台,以实现各自的目的,政治对奥运会的影响日益明显、复杂和激烈。另外承办国负担过重和兴奋剂等问题也沉重地压在国际奥委会身上。
第四阶段:奥林匹克的改革发展期(1980—)
进入20世纪80年代,奥林匹克运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改革发展时期。在萨马兰奇的领导下,对奥林匹克运动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原有的奥林匹克运动不同政府联系的“独立性”原则,已不能适应新时期需要,奥林匹克运动已不再局限四年一届奥运会,而是注重了奥林匹克思想的传播。通过举办“奥林匹克艺术节”、“奥林匹克日”、奥林匹克体育科学大会等活动,以及建立奥林匹克博物馆,推动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与传播。
在这一阶段各组织机构更加完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奥委会建立了专职总部,1981年被瑞士联邦议会承认,具有正式的法人地位,开始以法人身份来处理各个重大问题。在经济上,大胆展开商业开发,为奥林匹克运动筹集财富。自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之后相继许多主办国均获得了经济的盈利,极大地调动了主办国的积极性。
这一阶段的重要变化是在加强奥林匹克组织与各国政府进行合作时,又努力保持国际奥委会的独立性,不受命任何国家的指挥。国际奥委会允许商业介入,但对其施加控制的手段。这种务实的态度,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奥林匹克运动历经了“初期探索”“基本形成”“停滞后的发展”等阶段,直至80年代、90年代的改革发展阶段,奥林匹克运动正迎着新世纪的光芒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运动发展
奥林匹克运动自1894年国际奥委会成立至今,已有一个世纪的历程。其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奥林匹克运动的初创时期(1894-第一次世界大战)
从1894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正值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关系发生急剧变化时期,各种民族主义和排外心理妨碍了正常的国际交往。现代运动项目仅在少数欧洲国家有所开展,世界范围的体育竞赛活动很少进行。奥林匹克运动尚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奥运会也还未形成一定的举办模式,如项目设置稳定性差,场地设施简陋,财政困难,会期不固定,裁判员执法不公,以及参赛资格缺乏明确规定等。
1908年奥运会实施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为未来奥运会的举办构建了基本框架。1912年奥运会是这一时期最成功的奥运会,从参赛国家、运动员人数、场地设施到组织工作都有较大提高,第一次实现了顾拜旦所期望的:没有事故、没有抗议、没有民族沙文主义仇恨的奥运会。
这一时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和国家奥委会还都只是一个松散的机构。国际奥委会尚未认识到奥运会是国际奥委会委托给某个城市承办的,放弃了领导和监督权,以致奥运会一切事宜均由东道主随意安排。由于不允许妇女正式参加奥运会,不但使奥运会的广泛性存在重大的缺陷,而且也使女子体育发展受到阻碍。 (二)奥林匹克运动的形成时期(1914-第二次世界大战)
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中断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20年重新进行。国际奥委会从实践中意识到奥运会规范化的重要性,整个奥运会的基本框架、运行机制和基本性在这一时期基本形成,具体表现在:比赛项目的设置逐渐趋向合理;比赛设施进一步完善;会期基本固定;申办、举办程序基本确立,并基本解决了有关运动员的参赛资格问题。先进的技术开始应用到比赛中去,如电子计时器、终点摄影仪、自动打印机、闭路电视转播等。自1928年起,女子田径项目纳入正式比赛,这一重要变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普及性和号召力起到了推动作用。另一重要发展是有了冬季奥运会,它使奥林匹克运动的覆盖面大大增加。
这一时期,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机构也得到发展,国家奥委会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29个增加到60个,为奥林匹克思想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也相继成立,通过国际奥委会与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和各国家奥委会的协调,使国际奥委会摆脱了每届奥运会都存在的具体技术事务,而更多地在领导、协调、决策等更高的层次发挥作用。
这一阶段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政治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日益加重,如1936年柏林奥运会,虽在许多方面优于以往各届,但被用以向世界炫耀自己的实力,违背了奥林匹克和平、友谊、进步的宗旨。 (三)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时期(1946-198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形成了东西方两大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这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另一方面,战后各国经济振兴和科技发展,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由于苏联及新兴独立国家的参加,这一时期奥运会每届参赛国家和人数以及竞赛项目都在增加;与此同时,顾拜旦关于在各大洲轮流举办奥运会的设想得以实现;各洲范围的运动会、伤残人奥运会也相继产生。随着奠基运动的普及,竞技运动水平也迅速提高,非洲体育开始崛起。在奥运会上形成美国和苏联争强的局面。奥运会比赛场地及各种配套设施较前有很大的发展,奥运会向大型化、艺术化方向发展。先进的电子设备,以及性别和违禁药物检查,使比赛的公正性得到加强。历届奥运会,促使举办城市的各种市政建设也大为改善,并为其在比赛后继续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奥运会的举办资金也由单纯的政府拨款和私人捐赠向以政府拨款、社会捐资和出售电视转播权、发行**相结合的多种形式方向转变。
这一时期的奥林匹克组织已不单纯是一个体育机构,它与国家、社会各部门的关系日益密切。政治对奥运会的影响也更趋明显、复杂、尖锐、各种势力集团都想通过这个舞台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此外,兴奋剂问题、奥运会承办国财政负担过重等问题都提到重要议程。三大支柱之间出现了裂痕,经济上也危机四起。这种善从1972年基拉宁担任主席后才有所改变。 (四)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时期(1980-)
进入80年代,在萨马兰奇的领导下,针对奥林匹克运动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过去的那种独立性原则,即在经济上不谋利,政治上不同政府联系的作法已不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要求不只限于4年一度的奥运会,奥林匹克运动已参与了更加广阔的领域。国际奥委会在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方面注重了奥林匹克思想的传播。通过一系列活动,如举办奥林匹克艺术节,建立博物馆,举办“奥林匹克日”纪念活动,定期召开奥林匹克科技大会等,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参加国家和地区已增至172个,比赛项目达257个。
在组织结构上的自我更新与完善,使国际奥委会同其他各个机构的联系日益密切,自80年代以来,国际奥委会建立了包括主席、各类专业人员在内的长驻机构--洛桑总部,保证了总部机构对各方面的领导。自1981年起国际奥委会第一次有了正式的法律地位,从而得以法人的身份参与处理各种重大事务,经济上大胆进行商业性开发,利用各种活动创造财富,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基础。从23届奥运会开始连续几届的奥运会主办国均未出现赤字。经济上的盈利,极大地调动了主办国家搞好奥运会的积极性。
这一时期发生的重要变化是在肯定政治对体育的作用的同时,强调体育不应听命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指挥;在肯定商业化的同时,对商业化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并废除了参赛者业余身份的原则,使奥运会向所有优秀的运动员开放。这种务实的态度,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奥林匹克运动从初期的探索到自身模式的基本形成,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到停滞,以后又经80年代以来的改革,终于进入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发展阶段。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