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届中国中学生排球联赛-全国中学生排球运动会
1.国内有什么每年都举办的体育赛事?
2.排球历史是怎样的如题 谢谢了
3.从女排夺冠说开去:还记得小鹿纯子和《排球女将》吗
4.惠若琪的成功之路
国内有什么每年都举办的体育赛事?
国内一些田径相关的比赛,很多都是每年都举办的。比如,全国各大城市每年举办的马拉松比赛。还有一些如射击,举重,射箭等项目,也是每年都会举办锦标赛。
球类项目自然不用多提,足篮排,还有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等都是年度俱乐部比赛。逢亚运或者奥运年份,还会有很多选拔赛。
每一年以省级为单位的各类比赛其实有很多,只是我们不是专业从事某项运动的,所以了解的比较少而已。随着全民运动这一概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普通运动爱好者也在加入一些体育活动中。
排球历史是怎样的如题 谢谢了
一、排球运动的起源和传播 排球运动起源于美国。由美国麻省好利诺城青年会体育干事威廉·摩根于1895年创造。开始是用篮球胆在网球网的两边拍来拍去,使球不落地的一种游戏,称为“vollyball”意即“空中飞球”。当时参加活动的人数和击球的次数都不限制。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规则也逐渐形成。但美洲的排球运动长期没有作为一种竞赛项目,因此,运动技术水平提高不快。 1909年,排球运动传入亚洲,是16人制排球。首先传到印度,之后又相继传到中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家。1913年举行第一届远东运动会,16人制排球被列为比赛项目。后为远东运动会排球比赛逐步演变为12人制和9人制。远东运动会对亚洲的排球运动的开展和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 1917年,排球运动传入欧洲,是6人制排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排球运动在原苏联等东欧各国得到较广泛的开展,运动技术和战术水平也较高。 非洲和大洋洲的排球运动开展比较晚,水平较低。 二 世界排球运动发展概况 从世界排球运动发展的近百年历史看,可分为两个主要发展阶段,即自行发展阶段和推广提高阶段。 (一)自行发展阶段 从排球运动产生,至1947年国际排球联合会成立,排球运动主要在欧洲,尤其是东欧各国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开展美国人发明了排球运动,但由于没有列入竞赛项目而缺乏重视。这个时期的排球运动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亚洲开展的是9人制排球,欧洲推行的是6人制排球,世界上没有统一的排示竞赛规则,也不举行世界性的比赛。可见,在漫长的52年里,排球运动只是在不同的地域范围内自行发展,进步是缓慢的。 (二)推广提高阶段 国际排球联合会成立后,6人制排球运动在全世界得到广泛的推广,运动技术水平提高很快,排球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受人们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究其原因,一是依赖于国际上处于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经济繁荣,科技进步,这是各项体育事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二是国际排联努力把排球向世界推进,并逐步修改完善竞赛规则,使排球成为世界性的体育竞赛项目。1949年举行了第1届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1952年又举行了第1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从1964年起排球列为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从1965年起又举办世界杯排球赛。此外,还举行世界青年排球锦标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排球赛、世界中学生排球赛以及各种洲际比赛、杯赛、邀请赛等。通过世界性比赛,不断促进了排球技术、战术及训练水平的提高,使排球运动发展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局面。 三 当前排球技术、战术的发展趋势 根据排球运动的规律和世界排坛已形成的多强抗争的局面,以及竞赛规则修改的影响,当前世界排球技术、战术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面 主要进攻防技术全面。在比赛中,全面技术不仅可以直接得分、得发球权,而且也能直接失分、失发球权。因此,攻防技术全面,是排球运动发展规律的要求。一支高水平的排球队,要能扣能拦,能攻善防,能快攻也能强攻,并且还要在全面的基础上,形成队有特点,人有特点。此外,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心理品质、战术素养以及参加重大比赛的实战经验也都要全面,任何一方面有所欠缺的队或队员,都难以达到最高水平。 (二)高度 高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动员的身高手长,二是弹跳能力。高度是网上争夺关键的一环。自从1965年竞赛规则修改,允许手过网拦网以后,世界排坛对发展高度倍加重视。目前的世界强队,男子身高平均已达到甚至超出1.95m,女子平均身高已达到甚至超过1.80m,而且身高2m以上的男运动员担当主力的已不属罕见。另一方面,运动员的弹跳能力不断提高,男子的助跑摸高达3.70m以上,古巴女排主攻手身高1·74m的路易斯,助跑起跳摸高3.30m。当前,运动员的大型化仍有发展的趋势。长此下去,可以预见,个子矮小的运动员逐渐被淘汰,这将成为世界排球运动发展中的新课题。 (三)网前的高、快、变结合 近年来的世界比赛实战证明,单纯依靠高度和力量或只有速度和技巧的网前进攻,都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以快速多变著称的亚洲队,正在积极提高强攻突破能力;以高点强攻著称的欧美强队,正在努力运用快速多变的打法。亚洲、欧洲、美洲诸强队,都在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将高度与速度、强攻与变化融为一体,形成各自的风格和打法。目前世界排球的进攻战术,正朝着高度加速度、强攻加快攻、力量加技巧、前沿加纵深、女排男子化的方向发展。 (四)发球将更受重视 从当前排球的发展趋势看,攻防对抗的焦点在网上,而且个人进攻能力的提高和集体战术的变化多端,给拦网和后排防守带来越来越大的困难。因此,利用发球破坏对方的一传,造成对方组织进攻战术上的困难,削弱其进攻力量,为本方的防反创造有利条件,是重要的一环。同时,发球还可直接得分,攻击性强的发球可给对方形成心理压力,提高本方士气,振奋精神。从一个球队看,发球的攻击能力加强了,还能有效地促进自己接发球技术的提高。此外,第24届奥运会后,竞赛规则关于第五局(决胜局)执行得失分制的制定,使发球显得更为重要。可见,如何有效地运用发球权,特别是在决胜局的第五局中,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记得采纳啊
从女排夺冠说开去:还记得小鹿纯子和《排球女将》吗
北京时间2015年9月6日晚,在女排世界杯的最后一轮比赛中,中国队以3比1的大比分战胜了日本队,时隔11年再次登上世界之巅,成为了世界冠军。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前一直是争冠路上强劲对手的日本队,这一届的女排世界杯征程,早早地因为整体实力不济退出了冠军以及奥运资格的竞争。
恐怕连日本体育界也不能否认的事实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女排的整体实力早就已经超越,并且长期压制日本。但有趣地是,正是改革开放之初,一部来自日本的电视剧点燃了中国全民对于排球的热情。
《排球女将》是1980年代初期风靡中国、日本等地的一部日本偶像连续剧。该剧是根据石森章太郎著名漫画改编,讲述了一群女中学生为了参加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排球比赛而努力打拼的故事。
不夸张地说,小鹿纯子就是80年代的那一批年轻人的“宅男女神”。她是《排球女将》的主角,一名高中女生、校排球队的主力队员。
即使放在现在,小鹿纯子也依旧是无数人标准的理想女神:她为给学校在全国高中排球联赛中争得荣誉,她和队友们刻苦训练,奋力拼搏;平日历活泼可爱、聪慧坚强,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在观众们眼里,她就像小鹿一样活泼可爱,像白玉一样纯洁无瑕。
在郎平成名之前,一提到女排球运动员,中国人的第一反应更多地是这位电视剧中的日本女将,可见这部电视剧在中国的影响力。空说无用,小编来举个栗子吧。
这才不是一张普通的粉丝与明星的合影。出生于1964年的马云,从小就是看着小鹿纯子和她的《排球女将》长大。
当时还是一枚少年的马云就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将小鹿纯子接到中国,一定要找到像小鹿纯子一样美丽的新娘。
2003年,作为中日民间文化大使,受马云邀请,小鹿纯子的扮演者荒木由美子首次来中国访问,先后走访上海、杭州和北京。
当时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马云激动地说:“在阿里巴巴,我们的企业会员的管理层、执行层大都是60后、70后,有许多人都是当年《排球女将》崇拜者。我很早就想把小鹿纯子请到中国来……当我告诉荒木由美子她在中国有上亿的影迷,有众多的影迷像阿里巴巴公司的年轻人一样,受到小鹿拼搏精神的激励而走上成功道路,她非常激动,欣然接受了到访中国的邀请。”
其实追根溯源来说,中国观众对于这部电视剧产生的共鸣是有原因的。
1980年代,中国女排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世界冠军5连冠。而这更多地需要归功于一名日本教练给女排打下的坚实的基础——大松博文,被后来的中国体育界冠以“中国女排之父”之称。
在1965年4月,当时中国与日本还没有建交。经总理的特别批示,日本教练大松博文被邀请到了中国,对中国女排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魔鬼式”训练。
在这之前,大松博文就已经在世界排坛名声大噪。他率领日本女排征战国内外,创造了175连胜的奇迹。1962年莫斯科世锦赛,日本女排第一次登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1964年,日本女排又拿到了奥运会的金牌。他治下的那支日本女排被西方媒体称为“远东台风”、“东洋魔女”。
大松博文因为他极其严格的训练方式,被人们称为“魔鬼教头”。他倡导的“意志排球”,运动在训练当中,不仅仅强度大、密度高,而且将技术串联和新技术的运用作为比赛训练的根本。同时还会根据亚洲人的身体特征,量身打造了一批符合球员特点的技术,挖掘出了一大批潜力新星。
虽然这样的训练方式让女排姑娘们很是辛苦,但是让人侧目的成绩也说明了这种训练方式卓有成效。
在中国的一个月训练中,大松博文给队员的扣球,其力度之大、速度之快、频率之高、角度之刁,都是中国排球界闻所未闻的。
中国女排队员顽强扑救,毫不松懈,直到精疲力尽,倒地不起,据后来的女排队员们回忆,累到尿血也是曾经出现过的事。
大松博文的训练包含了“三从一大”的精神,即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和大运动量训练。令中国女排得到较有系统的训练和明确的发展方针。他的训练方法、训练思想和训练作风,在中国排球界乃至整个体育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给中国女排带来新的训练方法,锻炼了她们的精神意志。
时至今日,每当后辈们提到中国女排的崛起时,都会对这名日本教练充满了敬意。
如今,排球女将的故事仍然在上演。从郎平、陈招娣、孙晋芳,再到朱婷、张晓雅、沈静思和杨珺箐,几十年来,一代代女排队员们在筑梦的道路上脚踏实地的迈步前进。
惠若琪的成功之路
惠若琪成功了。然而,惠若琪为何成功?这不仅得益于惠若琪拼搏顽强的精神,还得力于父母成功的家教。惠若琪父亲和母亲在她的身后撑起了两把伞:一把是“爱心”,另一把是“品德”。
一个成功的子女背后,往往站着一双无条件奉献爱心的父母。惠若琪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采访她时,她说她对惠若琪的成长贡献不大。其实,我们知道,作为一个职业女性,单位的工作要完成,回家要操持家务不说。多少年来,她风雨无阻地开车接送女儿上学、练球,陪伴女儿学习到深夜,这要付出多大的精力?多年坚持如一日,这需要多大的毅力?是的,她做的事很平凡。然而平凡之中蕴含着伟大!许女士是一位数学教师,自称并不爱好体育。然而,访谈中发现她关于中外排球的知识与信息多得惊人,俨然是一个排球评论家。缘何如此?因为她心系女儿排球训练,慢慢也就熟悉了。
惠若琪的父亲是90年代的研究生,且爱好体育,在大学学习期间曾担任过排球队队长。他对惠若琪的成长作用很大。他身为企业的***,经常出差。然而,一有空,他便与惠若琪在一起,谈人生理想,讨论学习中的问题,切磋球艺。夫妻俩是女儿最先的“粉丝”。他们对惠若琪的每一点进步都欣喜若狂,送去掌声和鲜花。只要条件允许,惠若琪在球场打球,父母或一方就会成为台下的忠实公众。父亲还会用录像机把惠若琪的场上活动录下来。下场后,父女俩边看录像边分析得失。
惠若琪父母的成功家教经验还在于,给孩子撑起了品德这把伞。“要成才,必须先成人”,这是父妻俩的家教信条。记得小学二年级时,一个男生总是欺侮女孩,惠若琪也未能幸免。然而,倔强的惠若琪不是好惹的。一次,趁这个男孩不在意,把食品袋中的干燥剂塞进了这个男孩的衣领里。这下一来,老师打电话给惠若琪父母告状。放学回家,父亲对惠若琪细加拷问,弄清了实情,知道只是小事一桩。然而,第二天,母亲还是到学校,强制惠若琪向男孩道了歉。
父母始终注重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从不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优越而娇惯她,不让她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自从练排球以来,她的作息时间十分严格。她毕竟是个孩子,练球回家,有时想多看一会电视。然而,作业需要完成,母亲总是说:“做作业去”。随着母亲的催促声,惠若琪乖乖地关掉电视。
“有所得必有所失”。惠若琪父母培养了女儿为了追求事业的目标而能够有所取舍的素质。换句话说,培养了孩子良好的情商,一提起情商,有些人便该认为就是感情之商,就是如何联络感情,搞好人际关系等。这种认识是极其片面的。其实,情商的核心就是“控制自我,延迟享受”。为了使孩子能够做到延迟享受,惠若琪还没有属于自己的电脑;为了让惠若琪能够延迟享受,家中的游戏机被束之高阁。父亲经常教导她,打排球,要依靠集体的力量。要想在排球场上决胜,必须全队和谐拼搏。因此,他要求女儿不要搞个人英雄主义,不要拿主力、队长的架子。别人打得好要喝彩,别人打得不好,也不要斥责,应该拍拍肩膀送去安慰。球场上要面带微笑,语言文明。对这些教导,惠若琪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
惠先生对女儿平时是慈祥的。然而,为了养成女儿良好的职业道德,也偶然有过粗暴行为。还是几年前,惠若琪刚当训练队队长。一次比赛,一个队员分神失球,惠若琪忍不住吼了她一回。下场后,惠先生不容分辩,“啪”地一巴掌打在女儿脸上。许多人在欣赏惠若琪的球技时,也赞扬她的球风,但很少有人知道她背后严厉的家教。
父母还注重孩子的信念理想教育。当省队选中惠若琪时,她有几分迷茫。进了省队,就意味将会成为职业队员,就意味着要放弃清华梦。何去何从?在这关键时刻,父母与她一道作了分析,“省队是一个重要台阶,如能通过台阶,跨入国家队,将来驰骋世界排坛,也许比走文化学习之路更能为国家争光。于是,在父母的帮助下,惠若琪最终在鱼与熊掌之间作出了选择。当然,这种选择的标准是国家利益。
惠若琪入选国家队后,一个记者采访她,问她入选国家队有何感想,她突口而出“为国争光“,记者一时惊讶,认为这个小女孩口才不凡。其实,这是惠若琪沉淀于心的信念的自然流露。
是的,惠若琪是一个阳光女孩,不仅外表美,球艺精,更有一份高尚的道德情操、纯洁的心灵。参加各种球赛,已经有补助费了。然而,每次发了钱,她原封不动交给母亲。母亲问多少钱,她说“没数过”。按有关规定,省队一场赛事下来,主力补助是2500元。而队里有不成文的规定,入队第一年,只发750元。一次,相关人员怕家长和惠若琪有意见,主动作了解释。惠若琪听了却说:“我打球不是为了钱”。 小学三年级被相中 开始接受专业训练
惠若琪的父亲惠飞大学时打过排球,对排球一直很感兴趣。惠若琪不但继承了父亲的身高,也继承了父亲对排球的热爱。
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惠若琪就被南京市中山东路体校的朱蕾教练相中,从此开始了一边上学一边打球的生活。几年的专业训练下来,她的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在南京市29中学读书时,惠若琪参加过省、市中学生运动会和世界中学生运动会的排球比赛,都得到了较好的名次。但那个时候,惠若琪并没有想过要做专业的排球运动员,因为她不仅排球打得好,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
虽然上大学是父母对惠若琪的期望,但她注定是要和排球结缘的。 15岁入选江苏女排高点进攻非常抢眼
2006年,年仅15岁的惠若琪代表南京市参加了江苏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并收获了室内排球和沙滩排球两项冠军。
凭借在省运会中的出色表现,惠若琪接到了省队抛来的橄榄枝,热爱排球的小姑娘当即决定暂时放弃学业,去省队专攻排球。
这个球龄只有6年的女生“一步登天”,正式成为江苏女排的一员。身高1.89米的惠若琪成了当时江苏女排最高的球员。
短短一个月后,惠若琪便坐上了主力的位置,代表江苏女排参加了上赛季的全国女排联赛。
虽然在比赛中有时会出现波动,但她的高点进攻仍然是江苏女排最为犀利的进攻手段。 扣球凶猛救球玩命 12天打动陈忠和
凭借在联赛中的出色表现,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悄悄地把惠若琪征调来,让她在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训练馆和冯坤、赵蕊蕊、杨昊等人一起训练。
从11日到22日短短的12天时间的接触,让这个90后排球小丫赢得了陈忠和的肯定。
在那次临时集训中,惠若琪表现得非常积极,她扣球凶猛,救球也很玩命,在分组对抗中频频得分。
而且和其他身材高大的队员相比,惠若琪的基本功非常扎实,她不仅具有网上优势,后排的一传和防守也丝毫不差,陈忠和对她的表现相当满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