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篮球怎么培养人才-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是从哪里培养的

tamoadmin 2024-11-08

1.中国14亿人口,为什么找不出5个会打篮球的?

2.为何中国篮球难以崛起?

3.中国有篮球天赋的青少年球员为什么都是大个子却没有后卫呢?

4.为什么咱们中国的篮球明星差不多都是中锋啊?

5.中国男篮如今人才凋零,男篮的崛起之路究竟在哪儿?

中国14亿人口,为什么找不出5个会打篮球的?

中国篮球怎么培养人才-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是从哪里培养的

不是找不到5个会打篮球的,是会打篮球的都被埋没在了人群中。在中国,打篮球想往职业的道路走,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即使你的技术相当高超。以我个人的看法,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观众基础:最直观的体现就是篮球氛围不够好。在中国,初中高中的联赛,基本上不存在广泛的观众也没有商业模式的发展。即使到了大学,观众也基本上是熟人和球队。基本都是两个队在打比赛,另外一个队去研究一下战术。比赛宣传力度小,受众范围小,现场人也没多少,基本只有认识的人来加油,氛围是很重要的,进个球连起哄的都没有那就不叫做比赛了。

第二、选材体制:篮球选材体制还是专业队体制,但是由于廉价或者免费的基层体校大量削减,资本的进入导致篮球人才选择面比以前收窄,家庭培养支出大幅提升,人才更难出现。从而导致家长普遍不支持孩子成为体育生,只是一昧的往学习的道理走,那些本来有潜质往篮球运动员的道路走的,也渐渐被埋没了

中国篮球想要崛起的首要任务不是技术 不是战术也不是投篮,是身体和态度。国外大部分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运动,游泳、橄榄球、足球、篮球,那才是真正的全民体育。要想国家的篮球事业能够发展起来,首先就要把国民的体质提升起来,让重新正视对体育的态度,不仅仅只是娱乐,也可以走向职业化,不是不务正业。这样中国的篮球事业才会逐步走向正轨。

为何中国篮球难以崛起?

在我看来中国男篮难以崛起的条件有以下几点。

首先,民族文化和习俗的问题,举个例子,美国的小孩大多数都会打都喜欢打篮球,中国的小孩大多数都只会跑步,兵乓球,只有那些拥有超强天赋的才挖掘出来。篮球的天赋和氛围决定着一个国家这方面运动的发展。

兴趣爱好应该重小开始培养,在美国,一个进入校篮球队的荣耀大过于你在班上考试成绩拿第一,而在我国,篮球比赛拿了第一,成绩不行还是一样会受老师的不喜欢。因此让孩子们在黄金的年龄段错失了与篮球“交友”的机会。氛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之一,在美国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有篮球场等完整的一套体育设施,不管是一线城市也好还是贫民窟。而在中国,有的一线城市连一个完整的篮球场都没有,室内篮球场更是奢侈品。

中国篮球主席姚明新官上任,想改变中国的篮球格局,但是由于中国人受利益冲昏了头脑,导致人们不愿意去改变,不愿意去让中国篮球改变,因此中国男篮难以崛起。

中国有篮球天赋的青少年球员为什么都是大个子却没有后卫呢?

第一,我们选人的方式。

我们通过测量年轻球员的骨骼来发现天赋,然后只招募那些将来会长高的孩子,所以有天赋的年轻球员错过了机会。过去,我们依靠这种选人和人口优势的方法,统治了亚洲几十年。然而,随着现代篮球的发展,这种方法已经完全落后了。目前男篮已经基本丧失了参加东京奥运会的资格。

二是缺少篮球场地等基础设施。

众所周知,培养一个后卫比培养一个中锋需要更多的时间。也就是说,后卫球员每天的练习非常重要。但是中国人均体育场数量太少。相对于各种需要场地和基础设施来培养的人才,只有一种人才不需要任何场地和设施来提高,那就是身高。所以我们重点培养的是大人物。这在以前是受我国国情限制的,现在有了很大的改善。

第三,缺乏一个完整系统。

欧美青年联赛比我们体校系统更容易找到篮球人才。虽然大学里的古巴现在有一个完美的竞争体系,但它没有高中和小学的联赛支持,也不可能提供大量能打cba的新秀。比如在美国,从小学、初中、高中都有相应级别的联赛来支持下一级联赛。体校模式培养出来的球员虽然不错,但是更有天赋的年轻球员却无法施展才华,找不到。如果一个后卫球员的天赋在小学没有被发现,那么他的天赋在初中就会被经过专业训练的体校球员击败,永远不会脱颖而出。所以有小学,初中,高中联赛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给孩子更多的机会。所以nba顶级后卫基本都是本土或者欧洲人,中锋可以靠天赋快追,比如大皇帝,比如奥拉朱旺,但是后卫不能快追。

最后,整体训练水平差。

一到了休赛期,我们国家所有的好球员都跑到美国去了。为什么?是因为那里的训练环境和条件比我们好很多,而我们送去训练的小球员,大部分都是测过骨龄,预测会成为大个子的球员。现阶段,中国篮球靠自己的训练和青训体系,几乎不可能培养出世界级的球员。要成为世界级球员,去美国训练和比赛是必须的。我国体育产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处于体育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初级阶段没有专门的教练、体能教练、营养师、视频分析师、球探等可以快速提升球员水平的后勤保障人员,所以我们的球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与世界级水平有非常大的差距,弯道超车的方式只有美国专门训练过。

姚明多年来在媒体上说,他的梦想之一是中国能够找到新的方法在年轻人中找到有天赋的球员,包括优秀的后卫球员。姚主席已经迈出了他梦想的第一步。就在去年,中国篮协第一批“精英项目”年轻球员去了美国。

为什么咱们中国的篮球明星差不多都是中锋啊?

主要是整体的篮球教练水平还不够高。

小孩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会有的人能成长为明星?自己的天分和努力是一方面,后天的引导和培养更为重要。

国内的体校制模式对于集体类运动来说是非常有害的。因为体校选拔只能从选身体素质好的小孩子。而大众体育普及的时间还很短,体校外的小孩子们真正有天赋又能成长起来的机会还很少。再加上成长的过程中传统的修文观念还给小孩子们带来学业的压力,价值观取向使得非体校的小孩子就没有胆量放开手脚去发展自己所感兴趣的并且有潜力的项目。而体校招到的小孩子呢,大多都属于傻大笨粗型,自发的对篮球等运动的兴趣是很少的,没有什么灵气。这是选材方面的约束。

其次,篮球意识方面。这类体育运动讲究的是将个人英雄主义和集体配合结合完美结合的,而体校的拔苗子的作法使得苗子们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缺乏如何将自己融入整体,通过整体来发挥自己长处的能力。

但是所有的这一切,都不能怪罪于中国的小孩子。教不好,总不是学生的错,是老师的错。

不过毕竟国家大众体育普及还是推进的很快的,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内中国也会出现自己的超级篮球明星。

中国男篮如今人才凋零,男篮的崛起之路究竟在哪儿?

中国男篮如今人才凋零,男篮的崛起之路究竟在哪儿中国男篮,从奥运会最好成绩第八名,到2021年东京奥运会连参加的资格都没有,这是让中国的篮球工作者痛心的,按理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运动设备也在逐步跟上世界的脚步,球员的身体素质也比过去强了很多,但是为什么我们的中国男篮会沦落到连参加奥运会的资格都没有呢?

中国男篮当年奥运会还有第八的成绩,但姚明退役后,王治郅、朱芳雨、王仕鹏、孙悦等人开始再走下坡路,首次担任中国男篮的易建联被赶鸭子上架,即使易建联很努力了,中国男篮自然没有获得一场比赛的胜利。随着王治郅、朱芳雨、王仕鹏等人相继退役的退役,老的老,中国男篮只能带郭艾伦、周琦、王哲林等年轻小将去打奥运会,此时的中国男篮领袖依然是易建联,但这次依旧是一场胜利都没有,易建联个人表现超级出色,奥运会还获得了NBA湖人队的签约,但易建联最后觉得湖人不适合他,还是回来CBA了。

2020年,本来奥运会是要如期在日本东京进行的,但因为新冠肺炎在全世界爆发,奥运会也延期了一年,但这一切都已经跟中国男篮没有关系了,因为中国男篮没有参加奥运会的资格,中国篮球前辈们努力了一辈子的事业,在这一刻轰然倾倒,但这应该怪谁呢?易建联吗?他已经够努力了,怪年轻人吗?他们也努力了,与其怪他们,还不如怪我们人才凋零,除了易建联之外,到了国际大赛,没有一个篮球运动员是够看的。

仿佛全世界的篮球都在进步,连小国菲律宾的篮球也在不断进步,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要钱有钱,要设备有设备,需要的一切外部条件都有了,我们的CBA联赛也因为我们有14亿的人口,已经跻身世界篮球10大联赛,但我们篮球事业到达了一个顶峰期,但CBA繁荣的背后,是由一个个外援帮我们撑起来的市场,中国的国内球员能到国际大赛一战的,一个都没有,这里易建联除外,到底我们的篮球出了什么问题,沦落到人才凋零,除了易建联之外,一个能用的大将都没有。

归根到底,中国篮球运动员已经没有了过去那种荣誉感,对自己不够狠,看看我们的篮球先辈穆铁柱,他为了练体能,每天跑一万米,现在的运动员呢?CBA的一个体测,一大群球员在微博发CBA体测太累了,太辛苦了,有时候我不禁想问一句:“你们要脸吗?打篮球体能都没有,投篮都不准,就一个体测就在那里叫苦,这可是你们的职业,能不能有点职业精神。”我们的90后、

00后球员实在是太娇气,累一点,苦一点,就要发微博让球迷同情你,话说你是篮球运动员,不是娱乐明星,这种要粉丝心疼你的工作,还是等你们退役后,进入娱乐圈再干吧!

最后总结。没有最差,只有更差,中国男子篮球已经不是身体素质差外国球员太多的原因,我们的球员是时候学习一下集体荣誉感,是时候从心里改变自己消极怠工的心态了,中国男篮征战国际大赛,是要你拿命去拼荣誉的地方,而不是打打,玩一玩就回家的地方,过去篮球前辈的那种集体荣誉感,那种拼劲,如果哪天可以回来了,就不再是没有人才了,中国男篮何愁崛起不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