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奥运1+1-白岩松版伦敦奥运会开幕式
1.速求一篇中学生关于伦敦奥运的时事点评(400即可)
2.对于伦敦奥运会的评价
3.2012伦敦奥运会主题歌是什么,有三首吗,没有出现在开幕式吗?
4.#2012奥运问答#伦敦奥运会有几名中国火炬手
5.伦敦奥运2012的评论或感想(400字到500字左右)
速求一篇中学生关于伦敦奥运的时事点评(400即可)
伦敦奥运观后感
今天凌晨是激动人心的时刻,那就是奥运会将在凌晨4点开幕,我做在电视机前准时收看了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开幕式的直播。
似夏季清凉的拂风,英仑三岛的田园诗画把我们引进了伦敦奥运会主体育场,开始了约4个小时的浪漫诙谐的音乐旅行。能够容纳8万观众的体育场内,座无虚席激情欢腾,他们既是观众又是演员,在这个全球关注的难眠之夜,上演了热情奔放有条不紊的体育盛典。
场中的丘陵,芳草依依,野花盛开,林木婆娑。表演的人们,神情自然,欢歌载舞,****迭起。冒烟的烟囱,如实地反映了世界工业文明摇篮英国的历史;现场浇筑的奥运五环,金花飞溅,令人惊叹;86岁高龄的伊丽莎白二世,在姆斯。邦德(007)的第六任扮演者丹尼尔。克雷格护送下虚实结合的凌空一跃,不失当年庞大英帝国和而今英联邦的风采。那首称呼万岁祝福万寿无疆的颂歌,隐含着曾经的封建帝国难以解读的信息;憨豆先生的夸张,吊足了英式幽默的胃口;创造世界信息时代搜索引擎的科技俊杰互联网之父蒂姆,为人类信息网络交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缩短了时空和信息量的距离;伏地魔、哈利波特等神话,活灵活现了童话世界的美好;交响乐队、滚石摇滚、披头士、和平鸽队、群唱群舞等表演形式,把英国独特的多源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体育无国界,和谐地球村。联合国秘书长等政要的临场,烘托了体育人人参与的宗旨。为了更快更高更强,人类应该国家不分强弱,民族不分多少,信仰不分彼此,在相互尊重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客观公正自由民主的国际关系。当会场为2005年伦敦地铁案失去生命的56位亡灵悼念时,更不应该忘记1972年9月5日凌晨在德国幕尼黑夏季奥运会上遇害的12名灵魂?也不应该忘记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期间爆发的格、俄武装冲突?让那些牺牲在仇视纷争中的无辜灵魂,得以安息……拳王阿里,球星贝克那姆等明星的登场,更激发了人们对于体育精神体育文明的认可和尊重……
神圣的火炬点燃仪式,终于解开了神秘的面纱。参加此次盛会的每个代表队,各有一个铜质花瓣小火炬,汇集成一朵圆形的花朵,被7位年轻的火炬手点燃,徐徐升起,形成熊熊燃烧的大火花,震撼人心,极富创意……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代表团于第42位出场时,那一片红色的火焰,分外鲜艳夺目绚丽奔放!衷心祝愿我国的体育健儿,为国家、民族和个人争光,多得金牌和奖牌,获取体育竞技和体育精神的丰硕成果!
相比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龙凤呈祥舞文泼墨的经典传奇,伦敦2012年夏季奥运会开幕式的田园牧歌、炊烟袅袅的醉人清凉风,是东、西方不同体育文明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不断进取的延续……莎士比亚的故乡,将继续演绎出一幕幕壮丽的迷人风采!纷繁世界,在五环旗帜的感召下,或许会有永恒的和平?!
对于伦敦奥运会的评价
罗格对北京奥运的评价,他用了无与伦比,对伦敦,他会用什么?
罗格当然会用好词,至于大家接不接受,那是另一回事。如让我评价,第一,称之为正常的奥运会。意思是,并不是伦敦奥运办得不好,而是北京奥运办得太认真对客人太好,所以要称伦敦奥运为正常。第二,我的很强烈的感觉是,伦敦很成功地办了一届英国全运会!
在北京奥运时,中央电视台要专门拿出两个频道甚至更多,来播没有中国人参加的高水平比赛。但在伦敦,这不可能。平面媒体上天天也是如此。英国金牌选手占据版面,只有博尔特与叶诗文才能拿走一些,可叶诗文有这待遇,还因为有质疑的因素在里面。
如果说伦敦在办全运会有些夸张,那说他们办英联邦运动会错不了。中国男篮对澳大利亚,中国人之外,全场为澳大利亚加油。没办法,人家是英联邦的。喜欢博尔特近乎疯狂,其中一个因素:牙买加也是英联邦的。在这样的全运会背景下,美国中国等国家拿走那么多奖牌,应该很高兴。谢谢伦敦! (白岩松)
2012伦敦奥运会主题歌是什么,有三首吗,没有出现在开幕式吗?
你说的对,是三首,而出现在开幕式的是
成为2012伦敦奥运的正式歌曲——英国著名摇滚乐队缪斯(Muse)创作的的最新单曲《Survival》。这首歌在伦敦奥运开幕式上运动员入场和获胜运动员领奖时播放。
另外两首为
英国乐坛重量级人物Elton John 联袂澳大利亚著名电子舞曲组合Pnau发布最新舞曲专辑《Good Morning to the Night》。主打歌《Good Morning to the Night》;
来自Delphic的《Good Life》。
#2012奥运问答#伦敦奥运会有几名中国火炬手
华人火炬手50多人 从体育名将到平凡公民
根据《华闻周刊》从2012年伦敦奥运会组委会确认的消息,目前已经公布的华人火炬手有50多人,其中包括中国体育名将李宁、华人歌星王力宏、著名体育记者高殿民、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冬日娜;以及来自英国本地的优秀华人青年代表张敬龙、熊榆、徐熙等等。他们都将在英国的奥运火炬传递中展现华人的风采。
据悉,华人火炬手将集中在6月23日在大曼彻斯特地区,以及于7月14日在英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波恩茅斯和南安普顿地区传递奥运火炬,而另有部分华人火炬手将分散在英国的格拉斯哥、布莱克普、贝尔法斯特、剑桥以及大伦敦地区传递奥运火炬。
针对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伦敦奥运火炬传递这一焦点活动,《华闻周刊》记者采访了伦敦奥组委,了解全面的华人火炬手名单和详细信息。
据悉,伦敦奥运火炬手总共8000名,伦敦奥运会组委会已于3月19日公布了其中的7300人的名单,绝大多数是由公众推举出的能够体现当地社区精神、勇气和体育精神的人物。而剩余的700名火炬手的名单,奥组委保有了一点神秘性,希望在奥运会火炬传递过程中给公众一个惊喜。
“每一位火炬手都是被推荐提名的,另外,我们的赞助商可口可乐公司、三星和Lloyds TSB银行也推荐了一些火炬手候选人。所有的候选人推荐,都需要阐明为什么他们有资格成为火炬手。而最终的火炬手名单是由地区委员会和合作伙伴共同确认”,伦敦奥组委的新闻官员对《华闻周刊》表示。
由于奥运会火炬手的提名来自英国各地以及赞助商从世界各地征集的候选人,因此很难从国籍或族裔等方面统计。
在接受《华闻周刊》采访时,伦敦奥组委媒体公关部的官员回复说:“为了保护信息安全要求,到目前为止,我们不能给予所有华人火炬手的数量和当地火炬手的总体数量。”
但是,伦敦奥组委在采访中补充说道:“所有火炬手,无论国籍,在他们正式开始传递火炬之前,我们都会给他们做一个简短的介绍说明,这使火炬手们更有自信可以完成一项出色的火炬传递任务。”
当选火炬手 展现各界华人风采
尽管伦敦奥组委没有一个华人火炬手的完全名单,但据《华闻周刊》记者从奥组委获悉,有50多位华人入选伦敦奥运会火炬传递手,他们来自中国、英国和世界各地,从不同的侧面代表着华人的风采。
据悉,华人火炬手大部分来自于中国内地,其中包括多位社会知名人士,比如来自中央电视台的的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和体育记者冬日娜,华人歌星王力宏等。
另外的多名火炬手则来自基层,代表着各行各业的“做出了不平凡事业”的平凡人,包括“青年环保先锋”、清华大学的周慧、中国道德模范阿里木江·哈力克、千里献“熊猫血”救人的毛陈冰、瞒着父母去黔南偏远的山区支教的余恒菊等。
而在英国本地,入选火炬手的华人则包括张敬龙、熊榆、徐熙和贺康静等等。现年23岁的张敬龙曾在2005年以伦敦沃尔瑟姆森林区奥运大使的身份跟随伦敦申奥代表团去新加坡,在伦敦申奥成功后,张敬龙一直为在年轻人中推广奥运四处奔走。
来自中国青岛的在英留学生徐熙(James Xi Xu) 曾就读于伦敦大学学院,他因积极投身社区志愿者活动,获评伦敦地区2011年最佳国际学生、伦敦精神奖等荣誉。
而广西桂林女孩贺康静则是奥运会火炬手中唯一一位曾经在北京奥运会工作,如今又为伦敦奥组委服务的留英中国学生。去年8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伦敦奥组委的几名同事和她的同学不约而同地推荐贺康静为火炬手,并最终成功当选。
据《华闻周刊》从伦敦奥组委获悉,大部分华人火炬手将集中在6月23日和7月4日两天分别在英国北部的大曼彻斯特地区和英国南部沿海地区的南安普顿地区传递奥运火炬,而另有部分华人火炬手将分散在英国的格拉斯哥、布莱克普、贝尔法斯特、剑桥以及大伦敦地区传递奥运火炬
伦敦奥运2012的评论或感想(400字到500字左右)
伦敦奥运期间,当国羽丑闻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之时,很多羽毛球圈内、圈外人士都把规则漏洞拿出来作为挡箭牌,在这部分人的潜意识里,国际羽联在规则上的漏洞是丑闻发生的根源,可是平心而论,规则有漏洞,我们就能逾越体育道德吗?就能违背公平竞赛的奥林匹克精神吗?当我们的国羽丑闻发生后,各种“护犊子”的声音接踵而至,其中最受广泛支持的是“规则漏洞说”,他们的论点无非是国际羽联的规则存在漏洞,所以运动员不顾体育道德的行为是可以原谅的,而且持这种观点的人还不在少数。李永波教练挚爱的超级丹就是其中一位,在结束了与陶菲克的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八分之一比赛后,林丹第一时间对中韩选手“消极比赛”一事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虽然这样不符合体育精神,但真正该追究责任的却是那些制定规则的人。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也拿出了自己的论调:羽球规则需修改,慎挥道德大棒打球员。他们两人的观点代表了很多人的看法,可是规则漏洞真的是运动员们逾越道德底线的借口吗?是规则重要,还是比赛本身重要呢?任何体育项目都有特定的规则,规则是方圆,也是准绳,体育赛事只有在规则的尺度约束下才能公平、公正的进行,如果缺乏规则的约束,比赛很难正常的开展,任何运动员的基本权益都不会得到保障,重视规则、遵守规则都应当是每一个运动员的共识。可是正如硬币的正反面,规则也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漏洞,这就给了运动员钻空子或是投机取巧的空间,就体育运动的精神而言,任何体育运动都应当在道德范畴的约束下进行,抛开了体育道德的行为理应受到谴责,即使这种行为是规则本身造成的,规则漏洞不是逾越道德底线的借口。
体育运动的魅力不止是争金揽银,生生不息的拼搏精神更值得推崇,冠军固然重要,可是建立在体育道德之外的冠军真的值得尊敬吗?规则的底部是道德,是公平正义的精神。消极比赛无疑是违背奥林匹克公平竞争精神的,也是对观众的不尊重。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尽量减少规则漏洞,提高运动员道德素质和水平。规则的漏洞固然值得谴责,但是漏洞不应当成为借口和挡箭牌,道德不仅是每个人在社会中应当遵守的底线,它也理应成为体育赛事中必须恪守的准则,公道自在人心,奥运的真正规则,是讲道德、讲风范,是全力以赴、堂堂正正的拼搏,这是所有体育项目最基本的规则。
中国代表团在伦敦奥运会收获38枚金牌共88枚奖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优异成绩。回顾过去,在中国贫穷落后的年代,金牌无疑是振奋国人的强心剂;而在中国日益富强的今天,奥运金牌仍然对凝聚民族精神、激发国民热情有着重要作用。在中国军团金牌大丰收的同时,一些项目也因为发挥失常,没有获得预期中的金牌,有些利用规则漏洞去曲线获利。奥运争光计划全线出击,大获全胜固然可喜,但国内的全民健身计划和青少年体育教育和参与却不尽人意也令人堪忧。正因如此,许多媒体和专家对个别项目中只为金牌的“金牌至上”现象提出了反思。
实际上,“金牌至上”争议的焦点不是运动员是否要奋力赢得金牌,而是在奥运金牌数量激增,更多优质体育资源被倾注在精英运动员身上的同时,青少年体育和全面健身之间能否更平衡协调地发展,中国的体育资源能否更合理更有效地分配。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发出了著名的“奥运三问”,但对于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来说,这三问显得是那么的苍白和悲壮。1932年,中国代表队第一次出现在奥运会的赛场上,刘长春作为中国唯一的参赛选手,留下的只是孤独的背影。“弱国无体育”。美国媒体曾写道,刘长春,中国4亿人的唯一代表。
曾几何时,“东亚病夫”一直是中国人挥之不去的梦魇,在运动场上处处落后挨打的经历,也在伤害着中国人的自尊心,饱受列强欺凌的中华民族非常渴望在世界上来证明自己。1959年3月,当容国团在第25届世乒赛上力克匈牙利老将西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时,民众沸腾了。中国竞技体育在国际上的优异表现,对中国人甩掉“东亚病夫”的帽子、提振民族自信心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81年11月,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冠军。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女排收到的贺信、贺电和各种纪念品就达3万多件。学校、工厂、机关等各单位都掀起了向中国女排学习的热潮。女排夺得三连冠后,《人民日报》更是开辟了“学女排,见行动”的专栏。中国人真实体会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感,在全社会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女排的热潮。金牌不仅仅是激励、是自豪,更是民族精神和面貌在国际舞台上的正面展现。
三十年过去,对于今天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的中国而言,我们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在众多国际领域获得了三十年前无法想像的展示空间和主导地位,金牌已不再是证明自己的唯一途径,但金牌的激励作用,特别是国际间普遍开展项目中金牌的特殊激励作用依然还在,甚至超过以往有金牌就行的年代。本届奥运会,由孙杨、叶诗文领衔的中国游泳队勇夺5枚金牌,点燃了国内民众的游泳热情,他们让正在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民相信,我们不但可以做得很多,还可以做得很好。而当目睹陈一冰憾失金牌后,广大网友更是在微博上发起了“筹款为陈一冰做金牌”的活动,这一刻,金牌已经成为联系国人的纽带,凝聚国人精神的共识。对于运动员而言,奋力争夺金牌无可厚非,“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夺取金牌,不仅是对自己多年努力的最好回报,也是对“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的最好诠释。
实际上,所有奥运参赛国家和运动员,争夺金牌时都毫不手软。无论英国自行车选手辛德斯的故意假摔,还是英国跳水名将戴利以“闪光灯干扰比赛”为由要求重跳,这些对于规则的过度利用甚至钻空子的行为,虽然遭到国际舆论的批评,但本质上也反映了东道主对于奥运奖牌不顾一切的追求。1988年汉城(首尔)奥运会中国仅获五枚金牌,为此当时的中国国家体委启动了奥运争光计划,金牌突破成为了中国体育的阶段目标。个人项目、小众项目、技巧性项目等,成为中国体育重要的夺金点,而以三大球为代表的集体项目则从编制到经费上被严重忽略。体育社会学专家卢元镇认为,奥运争光计划固然有效,但也阻碍了中国集体项目的有序发展。“一些省市为了培养出金牌运动员,不断在奥运单项和冷门项目上加大投入,而对于培养周期长、投资大的三大球项目缺乏热情”。在伦敦奥运会男子举重56公斤级拿到银牌的中国选手吴景彪,赛后放声痛哭,向国人鞠躬致歉,引发了国人的热议与思考;竞技体育的标准是否只有金牌,卢元镇表示,“体育运动绝对不仅仅是争夺几块金牌,同时也应该成为教育青少年的手段,强化国民的民族精神和健康体魄”。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我们比过去拥有了更多的自信,体育已不再是证明中国富强的唯一手段;但是奥运金牌仍然重要,因为它不仅凝聚了民族精神、激发了全民健身的热情,也使我们在享受竞技体育的同时,带来了更多的思考。显然,只有当竞技体育这辆越跑越快的金牌火车头,早日拉上“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节被越甩越远的车厢,才能更好地发挥金牌的激励和带动作用。这是伦敦奥运会带给我们的启示之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