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格对东京奥运会的评价-罗格对伦敦奥运会评价
1.2012年奥运会在哪里举办
2.每届奥运闭幕的时候,国际奥委会主席都会对这届奥运做出评价?
3.2012伦敦奥运会观后感
2012年奥运会在哪里举办
2012年奥运会是在英国的首都伦敦举办的。
一、筹备过程
伦敦是在2005年7月6日的国际奥委会第117次全体会议上,经过四轮投票,最终击败巴黎、马德里、纽约和莫斯科等其他八个申办城市,获得2012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伦敦的申办方案以“人人参与”的理念为核心,强调奥运会对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积极影响,以及对于奥林匹克运动和体育文化的推广和发展。伦敦还承诺将举办一届“绿色奥运”,注重可持续发展和低碳减排。
二、场馆建设
伦敦奥运会的主要场馆位于东伦敦的斯特拉特福德区,包括奥林匹克公园、奥林匹克体育场、水立方、国际广播中心等。其他一些场馆则分布在伦敦市中心或周边地区,如温布利大球场、O2体育馆、海德公园等。
伦敦还利用了一些历史和文化遗产作为比赛场地,如白金汉宫、威斯敏斯特教堂、温莎城堡等。此外,一些比赛项目也安排在英国其他城市或地区进行,如曼彻斯特、格拉斯哥、考文垂等。
三、国际评价
伦敦奥运会的筹备工作受到了国际奥委会和各方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一届“成功”和“出色”的奥运会。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表示,伦敦奥运会是“一个了不起的盛会,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则赞扬伦敦奥运会是“一届快乐的奥运会”,并感谢英国人民对于奥运会的热情和支持。
伦敦奥运会的亮点和影响
1、绿色奥运会
伦敦奥运会是夏季奥运会历史上首次计算碳排放量的奥运会,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如奥林匹克公园的生态恢复、碳管理计划、可持续交通方案、食物愿景和废物处理策略等。
2、创新奥运会
伦敦奥运会是第一届全面利用社交媒体和数字技术与观众互动的奥运会,被称为“社交媒体奥运会”。伦敦奥运会也是第一届提供超高清电视转播的奥运会,使用了4K分辨率的摄像机和显示器,为观众带来了更清晰和逼真的视觉效果。
3、多元奥运会
伦敦奥运会是有史以来参与国家和地区最多的一届夏季奥运会,共有205个国家和地区派出了10568名运动员参加比赛。
每届奥运闭幕的时候,国际奥委会主席都会对这届奥运做出评价?
是的。
近几届奥运会,国际奥运会主席对该届奥运会的评价如下: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萨马兰奇:最有特色的奥运会(A most exceptional Olympics)
2000年悉尼奥运会——萨马拉奇:最成功的一届(the best Olympic Games ever)
2004年雅典奥运会——罗格:心满意足,非常非常满意(These games were unforgettable, dream games)
2008北京奥运会——罗格:真正的无以伦比的奥运会(These were truly exceptional games)
2012年伦敦奥运会——罗格:充满“快乐和荣誉”的奥运会(These were happy and glorious games)
2012伦敦奥运会观后感
我们不会忘记,在伦敦上空飘扬的奥林匹克五环旗是4年前由北京传递而来的。作为上届奥运会的东道主,中国人对伦敦奥运会更多了一份特别的情愫,除了
关注本国体育健儿和世界各国优秀运动员的表现外,对奥运会赛场内外的组织工作的感受和评判,对奥运精神与东道主文化展现的关注与理解,也因曾亲身经历而更
有“发言权”,更加深刻。
平心而论,奥运会、奥林匹克精神本身的荣光和魅力,不会因为举办地的不同而增减。竞技场上对体育运动精髓的追求和展现、对人类自身极限的冲击和
突破,始终是奥运会吸引关注的焦点。从这个意义上说,顺利组织完成各项赛程并在多项竞技成绩上有突破的伦敦奥运会,与北京奥运会一样取得了圆满成功。“在
这两周里,伦敦奥林匹克公园犹如跳动的世界心脏……从这里能听到来自全世界人的激动心跳。”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如此表示。不必在意这样的措辞是否似曾相
识,不管在哪里举办,奥运会都属于全人类、全世界。
除了共通的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承和诠释,每届奥运会因为举办地的不同都有着各自的精彩。北京奥运会因为是在历史厚重又迅速走向现代化的中国首次
举办,寄予了百年的梦想而“无与伦比”;伦敦作为唯一3次举办奥运会的城市,其作为老牌儿发达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底蕴带来的文化自信,在本届奥运会的承办过
程中自然得到体现。尽管有一些不周到、不尽人意的瑕疵,但总体的感觉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东道主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特色。
“现代奥运的起源之地让公平竞争的精神再次焕发活力。伦敦创造的卓越结果在奥运圣火熄灭后也将长久延续。志愿者的爱心、伦敦街头热心人们的帮助
令人印象深刻,这是一座常在派对中的城市。观众的表现让人看到体育令人欣慰的未来。”这同样是罗格对本届伦敦奥运会的评价。和奥运会不同时期选择承办城市
有不同的考虑一样,东道主城市对举办奥运会的期待和诉求也各有不同。伦敦是世界现代流行文化的中心之一,奥运会开、闭幕式的音乐表演体现了这一点。甚至现
在回看伦敦奥运开幕前的罢工、抵制等“不同声音”,以及开幕后的种种“零乱中体现出有序”,也别有一番意味。伦敦奥运会确实会因为现代社会元素、流行文化
和多元文化“大派对”的特色而让人记住。
此外,对中国人来说,伦敦奥运会也是第一次微博语境下的奥运会。微博的作用和影响也许并没有那么大,但以其为代表的信息工具的革新,确实开始改
变我们认识世界和表达意见的方式。对人们通过微博和网络对奥运会表达的种种“关注”或“不关注”,无须细加评说,还是用“微博体”来表达吧:亲们,不管你
关注还是不关注,奥运会都在那里。体育和奥林匹克本身就是世界语言,当运动员用身体默默表达时,口水和文字都是多余的。享受比赛,感受精神,神经不必总是
那么紧绷……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