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春蕾退出联赛-曾春蕾加盟意甲豪门
1.女排曾春蕾去哪了?
2.你会建议李盈莹走出国门留洋打球吗?
3.你认为,排坛地球仪是什么样的一档节目?
4.盘点中国女排十大接应,谁最耀眼谁是潜力股
女排曾春蕾去哪了?
北京时间9月2日消息,意甲豪门卡萨尔马焦雷女排俱乐部当地时间9月1日官方宣布中国女排国手、世界冠军曾春蕾新赛季加盟。27岁的曾春蕾成为继朱婷之后第二位留洋的现役女排国手。
昔日中国女排队长曾春蕾在里约周期获得2014年世锦赛亚军、2015年世界杯冠军。遗憾无缘里约奥运会后,曾春蕾逐渐淡出国家队。今年是东京周期三大赛轮空年,国家队最重要的比赛的四年一届的大冠军杯赛,总教练郎平对本次比赛颇为重视,曾春蕾时隔一年重返国家队并集训随队出征日本。
在刚刚结束的全运会比赛中,曾春蕾携手刘晓彤帮助北京女排勇夺季军。全运会后,曾春蕾在做客某体育节目时透露将向国外发展。对于这位老将而言,出国打球是提升历练自己的最佳选择。近日有国外传言意甲豪门卡萨尔马焦雷有意引进国手张常宁,随着俱乐部官方宣布曾春蕾的加盟,这个流言也不攻自破。
卡萨尔马焦雷女排是意大利的一支劲旅。尽管曾在2016年欧冠决赛中击败瓦基弗银行夺冠,但在2017年意甲联赛发挥一般无缘欧冠争夺,在欧联杯获得第三。2016-2017赛季,卡萨尔马焦雷女排在意甲联赛常规赛获得第二,季后赛半决赛不敌诺瓦拉无缘决赛再次失去2017-2018赛季欧冠的参赛资格,原本连欧联杯资格也未获得,不过峰回路转,联赛亚军摩德纳退出欧联杯,所以卡萨尔马焦雷补位获得新赛季欧联杯的参赛资格。
2017-2018赛季,卡萨尔马焦雷女排将双线作战,除了参加意甲联赛、意大利杯还将参加欧洲联盟杯的争夺。新赛季,卡萨尔马焦雷俱乐部由意大利籍教练马塞洛执教,队中拥有38岁的意大利前国手二传罗比安科、33岁的前广东恒大外援副攻古伊吉、主攻古埃拉、副攻扎姆贝利、自由人斯莱西、接应扎戈、二传朗顿等意大利本土球员,另外除了曾春蕾,还引进了前上海女排外援、31岁的加拿大接应帕万、克罗地亚主攻斯塔塞维奇、多米尼加现役国手B-马丁内兹,续约了塞尔维亚现役国手主力斯特瓦诺维奇。
在拥有帕万、扎戈两个接应的情况下,卡萨尔马焦雷又引进了曾春蕾,从位置方面来看,曾春蕾有可能兼顾主攻和接应两个位置。同为左手接应,帕万的攻击力相对于曾春蕾而言更强,更适合欧美队伍,所以有一定一传能力的曾春蕾打主攻的可能性更大。
在新赛季欧洲联赛赛场,虽然看不到曾春蕾在欧冠赛场与朱婷的相遇,但在欧联杯赛场,卡萨尔马焦雷的对手还包括塞尔维亚天才少女博斯科维奇领衔的土超豪门伊萨奇巴希、名帅卡尔波利打造的昔日豪门乌拉洛奇卡等知名俱乐部队。
2017-2018赛季意甲常规赛首轮将于10月15日开赛,卡萨尔马焦雷首轮的对手是美国名将希尔加盟的科内利亚诺。2017-2018赛季欧联杯1/16决赛将于12月12日-14日举行,卡萨尔马焦雷将客场对阵荷兰弗里斯兰斯内克女排。
你会建议李盈莹走出国门留洋打球吗?
感谢朋友的邀请!实话实说,真心的不建议,毕竟出国留洋打球不仅仅是打球那么的简单!首先不说她的技术能力如何,关键是以她的人品、球品、情商和文化修养,一点都不适合留洋,甚至可以说达不到出国留洋的要求,否则出去也只是给自己添麻烦,或许也会给中国女排引来一定的非议。[微笑][微笑][微笑]
李盈莹出国打球,看天津是以培养球员为主,还是以保障球队利益为重?作为“天女”们的领头人,李珊也曾多次在采访中说到,要把更多的天津球员送到国外打球。即便是实力不如李盈莹的于鋆炜,还曾加盟到塞尔维亚联赛。但作为球队的核心攻手,李盈莹出国还是有两重考虑。
1.仅在国内联赛中逞强,李盈莹永远无法成为世界级攻手。 李盈莹在国内联赛中拿到得分王并不是什么难事,但要想成为朱婷那样的世界级主攻手,李盈莹必须要出国打球。然而,就目前天津队实际情况来看,王艺竹、陈博雅还略显稚嫩,杨艺基本上是要转换为自由人的角色, 除了李盈莹之外“天女”们几乎没有第二个拿得出的强攻点。
如果李盈莹加盟土耳其联赛,那天津队国内联赛的成绩肯定会一落千丈。众所周知,国内联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俱乐部联赛,球队的成绩还是与地方 体育 政绩、利益挂钩。 那天津方面是要培养李盈莹成为世界级主攻呢?还是保住国内联赛冠军这个名号,这是需要勇气来做出决定的。 我个认为,目前李盈莹出国打球的条件还不是很成熟,天津肯定仍以球队国内联赛成绩为主。
2.朱婷之后李盈莹需承担大主攻,要想提升必须同国打球。 从同年龄段球员来看,在郎平的调教下李盈莹不论是在一传、防守、拦网及进攻等各个环节,都是领先于国内00后其他球员的。巴黎奥运会朱婷也将来到30岁。 那朱婷之后,以李盈莹的强攻能力,她是要接班中国女排大主攻位置的。
如果仅是在国内联赛中混日子,李盈莹不走出国门在土耳其这种高水平联赛,与埃格努、博斯等人同场竞技的话,那李盈莹国内联赛的这些打点穿线、“钻缝儿”扣球的招术,真正到了顶级联赛,她的强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2019年世俱杯频频被脆拦,就已是最好例证。
天津要向江苏学习,国内联赛中要敢于启用新人,放飞李盈莹才能看得更长远。应该说天津对排球的投入力度还是比较大的,从引进古巴接应卡里罗,到前美国第一接应胡克尔,包括世界第一主攻朱婷。但相对于资金入,天津在培养后备力量、板凳深度的培养力度反而不如江苏。
1.青黄不接属于正常规律,王艺竹董铭宵要敢于在联赛内重用。 全运会资格赛让我们看到北京队的老去,正是一直在重用曾春蕾、刘晓彤两位老将,新人得不到更多的上场历练机会,而北京方面又引进了迪克森、鲁尔克等外援, 导致本土球员成长缓慢, 个人技术和比赛经验完全不够。天津女排实际目前也是处于一个青黄不接的阶段,但比起北京还不那么明显。 反观江苏女排,吴晗、许璐瑶等都有大量的上场比赛机会。
目前,王艺竹已进入国家队集训,而董铭宵也上调一队,包括已经参加今年一期集训的陈博雅,这些年轻球员要加快培养。与其引进外援“输血”,不如像江苏培养本土球员那样自身“造血”。 只有王艺竹、陈博雅、董铭宵等能够扛起天津大梁,那李盈莹才可能有出国打球的机会。 作为国家队唯一的00后主攻手,对李盈莹的培养实际上不仅仅局限于天津队, 而是要像培养朱婷那样放在国家队的位置上去考量。
李盈莹在国内打球挺好!李盈莹离开天津队出国打球,无疑江苏是最高兴的。天津少了李盈莹,肯定打不过江苏。这样心冠就变成正冠了,江苏可以母牛吹上天啦!所以李盈莹就在天津,年年打打江苏,气气苏鸭,就叫她们拿不到冠军!乐呵乐呵得啦!哈哈 !
特别希望李盈莹能够走出国门到欧洲俱乐部打球。原因有:1、从国家层面说,李盈莹需要到国外锻炼,更具有国际视野,无论从排球的理念上,还是从排球发展的趋势上,都需要上高度;2、从个人角度看,李盈莹自己也需要从各个方面有所提升,与高手们交流,个人修养、适应环境等都会有所改变;3、从天津女排的需要上看,要放眼未来,培养一个出色的球员,不光是为了天津队的成绩,更应该看到未来带给天津队的效益,鼓励更多年轻球员有奔头,才能不断提升球队的吸引力。
总之,李盈莹应该去国外俱乐部打球锻炼!
立马开绿灯送海河之花出国门留洋打球,看看世界几流球队收留她!能值几欧元!上场几分钟!能不能在球队打上主力!会不会有语言障碍!让海河球迷知道海河之花是黄铜,还是废铁!
我不建议李盈莹出国打球
首先疫情结束以前
在国内打球更安全
免得出去和回来的手续麻烦
疫情严重的时候航线极少甚至没有
何必呢?
从这个意义上朱婷也可能奥运会之后继续留在国内打球。
其次李盈莹是天津女排最有价值球员
没有李盈莹的天津女排
就是另外一支球队
与冠军没什么关系
作为天津的城市名片
怎么也会留住李盈莹的。
第三李盈莹可以在年龄大一些
去国外打球
中国女排水平是世界最棒的
相当于NBA或者西甲意甲德甲英超法甲级别
就像马布里年纪大了到中国打篮球拿冠军塑雕像
土耳其排球水平不行
100万美元年薪不高。
第四中国女排超级联赛不会经营不可能永远不变
世界排名第一女排水平
世界第一多人口大市场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他们用津巴布韦的经营能力
经营中国排球产业
这样的局面显然不会长久
改革可能已经在路上
哪怕把水货足球
中超经营团队借调来
也会吃香的喝辣的;
那个裁判都敢玩虚的
球员季后赛前违反防疫规定泡吧的CBA主要球员的年薪也是800万呀!
因此排超联赛还能继续萎靡不振吗?
除非不作为。
我支持李盈嬴出国打球,但是一定是意甲、土超豪门值得去。在大赛中艰苦奋斗变得强大。朱婷天分满满,只有出国打几年球才方显成熟。美国选手罗宾逊,这几年联赛锻炼进步十分明显,一传稳定,进攻实力大增。我相信李盈嬴自主能力,十几岁就从黑龙江来天津打球自主能力一定很强大,能够经得住国外生活节奏。
关于李盈莹是否应该走出国门留洋打球,我个人建议是: 应该 。下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我的理由。
国内联赛强度不够,锻炼价值不大。我们应该知道现在中国女子排球超级联赛 呈现了“赛程短、场次少”的特点。 而这放在国际大赛中是不行的,而且国内的这些队伍在国际上都是属于实力偏弱的队伍 。
李盈莹如果长期在国内打联赛,一方面 遇到的对手都不强,对于锻炼自己高超技术是非常不利的;而另外一方面,如果李盈莹长期没有遇到对手的话,对自身的实力会有过高的认知,一旦在国际大赛遇到困难就会感觉手足无措,不利于她成为国际球星。
国外联赛赛程长,国际巨星多,对抗性强 。如果李盈莹离开国内留洋打球,那么她会在国外遇到更多的竞争对手和国际巨星。 比如如果去土耳其打土耳其女排超级联赛,那么她和博斯科维奇、哈克、米哈伊洛维奇 、瓦尔加斯等这些国际巨星都会有交手的机会 ;如果去意大利参加意大利女排甲级联赛,那么她就会遇到艾格努、希尔、塞拉、斯马泽克等国际巨星。从而李盈莹就可以从她们身上学到很多自己在国内联赛学不到的东西,比如说扣球的时机和扣球的发力点等等。
而且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国外的这些联赛水平都是比较高的,队与队之间的差距 并不是很大,强队就更是多之又多,那么比赛间的对抗性就会非常激烈。出现关键比分、焦灼的场面就会非常多,那么如果李盈莹长时间的在这些比赛中得到锻炼 那么对她的心态是非常有利的,以后再代表中国女排出征国际大赛我们就不用再担心她的心态问题。
李盈莹会在下个奥运周期担大任,出国打球成为国际巨星非常有必要。我们知道下个奥运周期有2022年的世锦赛 、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这些国际大赛。而这些国际比赛都需要李盈莹担任主攻大任 ,因为朱婷、张常宁这些队员有可能会因为年龄偏大而竞技状态稍有下滑,而此时更多的进攻重担就压在了李盈莹的身上 。 而李盈莹想要担此重担,没有技术支撑是不行的,必须要夯实自己的基础,而出国洋打球就非常有必要,锻炼价值会更大 。
就目前情况而言,换个环境打球,对李盈莹是利大于弊。
支持李盈莹走出国门,到职业化开展好的联赛中去参加俱乐部比赛。不仅是李盈莹,也支持袁心玥,张常宁,龚翔宇,王媛媛等优秀国手出国打球。要从朱婷,曾春蕾等出国留洋的成功或失败案例中吸取经验教训,使国手们得到有益的收获。同时排超和各俱乐部也要加强职业化建设,吸引更多的国外优秀选手参加中国排超联赛。
你认为,排坛地球仪是什么样的一档节目?
随着冬歇期临近尾声,欧洲各大联赛相继拉开了2018年的大幕。土超的赛场上,尽管朱婷没有登超瓦基弗银行队还是在主场3-0横扫浩克银行,取得了新年的开门红;而图尔宽则没有这么幸运,他们主场2-3不敌塞特,短暂出场的刘力宾也没能很好地发挥自身实力;由于受联赛停摆的影响,许多波多黎各国手本赛季前往海外求职,她们有三位明星球员上周公布了新动向。
《排坛地球仪》是腾讯排球最新推出的一档独家原创品牌栏目,主要报道国际排坛一周要闻动态,给广大球迷提供一个了解国内外排坛动态的窗口,方便球迷掌握排坛信息,每周一或周二出品。上周2018年男排世锦赛抽签在意大利揭晓,中国男排与奥运冠军巴西同组,出线难度不小。
上周的第一条新闻来自于意大利男排明星扎伊采夫,他的妻子在医院诞下一女,为其取名为锡耶娜,此前他们已经育有一子,如今扎伊采夫儿女双全,可谓是人生赢家尽管妻子刚刚生产完,扎伊采夫还是出现在了周末的联赛赛超他帮助佩鲁贾俱乐部在新年的意超首战中以3-1力克维罗纳,从而以13胜的成绩领跑联赛积分榜,队友们也用抱婴儿的姿势来为扎伊采夫和球队的胜利庆祝。
冬季转会市场也在圣诞假期活跃起来,与波兰冠军波利采分手的荷兰队长格罗图斯重回意甲,加盟卡萨尔马焦雷俱乐部,填补曾春蕾和帕万离队后的空缺。
盘点中国女排十大接应,谁最耀眼谁是潜力股
盘点中国女排十大接应,谁最耀眼谁是潜力股
郎平2013年重掌帅印后,中国女排的成绩节节攀升,在2015年世界杯、2016年里约奥运会和2017年大冠军杯连续登顶。战绩显赫固然可喜,但接应位置的阵容厚度一直令人忧心。排超表现上佳的老将曾春蕾受伤病影响在世联亮相机会不多,因伤休养已久的杨方旭对阵欧美强队较为吃力,好在仍有上升空间的龚翔宇状态回升释放了些许积极信号。
近年国内在边攻位置的培养理念有一定偏差,导致接应位置的后备力量出现了问题。尽管现阶段接应人才储备有限,但在中国女排的历史上,涌现过不少接应强将。与当今世界排坛多由强力接应领衔不同,中国在这一位置打得风生水起的主要是技术相对全面的选手。按照这些优秀接应所处的年代,盘点一下中国女排的十大接应。
1. 陈招娣
中国女排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成功崛起、八十年代初勇夺世界冠军,接应陈招娣是当时队内的骨干力量。二传出身的陈招娣虽进攻能力稍逊,但凭借全面的技术、顽强的作风和高昂的斗志,成为女排精神最好的诠释者之一。陈招娣1976年进入国家女排,随队在1981年世界杯和1982年世锦赛两夺金牌。
“独臂将军”、“拼命三郎”等雅号,无不彰显着陈招娣在球场上的拼劲。1979年对阵日本日立时,拦网导致左臂桡骨骨裂,时隔仅两月就坚持打绷带固定出战全运会,愣靠单臂坚持到最后。1981年世界杯中日决战,第三局与孙晋芳相撞腰伤加剧后独自忍耐,等到球队夺魁时她已经站不起来了,就连上领奖台都需要队友搀扶。
1982年世锦赛后,陈招娣碍于伤病不得不选择退役,但深爱排球事业的她依然奋战在一线。1984年以教练员身份协助袁伟民,率中国女排在洛杉矶奥运会摘金;1986年起出任国青女排主教练,挖掘了崔咏梅、赖亚文等“潜力股”;女排兵败汉城奥运会后于1989年重组,以领队的身份加盟辅佐当值主帅胡进。
直至1992年底,陈招娣才告别一线,返回总政文化体育局工作,曾任总政文化体育局局长、总政直工部副政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2006年7月,陈招娣晋升少将军衔,成为体育界走出来的第一位女将军。陈招娣长期与“直肠类癌”病魔抗争,2013年4月1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她的英年早逝震动全国。
2. 郑美珠
“小钢炮”郑美珠是中国女排五连冠时期的功勋球员之一。身高只有1米72令她的排球之路并不平坦,在国家队就有着“三进三出”的经历,还因此错过了1981年世界杯的首冠。一时的失意并没有影响郑美珠的斗志,回到省队后她依然刻苦训练,很快重获国家队征召,在1982年凭借更胜一筹的攻击力成为女排的主力接应。
郑美珠堪称排球奇才,凭借刻苦努力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和全面的技术。发球出色、防守灵活、进攻多变、球风泼辣,拥有极高战术素养的她有着“球仙”的美誉,从主攻改打接应提升了球队的右翼攻击力。郑美珠不仅帮球队在1982年世锦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985年世界杯和1986年世锦赛四夺冠军,而且个人荣誉簿上也频添荣耀:1982年世锦赛被评为最佳接应和理想队队员;1985年世界杯荣膺优秀运动员奖。
1988年兵败汉城奥运会后,郑美珠退役,她放弃了体制内的安排远赴德国发展,是女排选手中较早接触欧洲联赛的。尽管退役后郑美珠在生活上经历过一些不顺,但她并没有轻易被困难打倒,现已重回正轨,与丈夫孙卫中一起经营在德国莱比锡的中医疗法培训中心。
3. 巫丹
巫丹是中国女排五连冠时期的最后一代选手,作为郑美珠的替补,随队在1985年世界杯和1986年世锦赛两度折桂。从1985年首次入选国家队,到2000年受胡进征召回归出战悉尼奥运会,巫丹是中国女排从顶峰滑落到陷入低谷的见证人之一,堪称中国女排的“末代皇后”。巫丹主打时球队已从世界冠军的巅峰跌落,虽生不逢时,但她的技术能力得到广泛认可,背飞曾被国际排联主席阿科斯塔称赞为“排坛一绝”。
巫丹任主力时助中国在三大赛收获两银两铜,凭借出神入化的球技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选手。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禁药风波,是巫丹运动生涯的转折点。尽管在国际排坛主席阿科斯塔的积极促成下没有受到进一步处罚,但球队仅获第七、个人又遭此劫难,令巫丹心灰意冷告别了国家队。直至2000年,在女排又一次陷入困境之时,已经32岁的巫丹毅然回归,帮球队在悉尼奥运会获得第五名。
巫丹是中国女排众将中留洋经历比较丰富的。1993年退役后赴美留学,后又参加德国和斯洛伐克联赛,1999年转投意大利劲旅雷焦卡拉布里亚,助球队勇夺意大利杯、超级杯和欧联杯三冠,也凭表现获得国家队主帅胡进的征召。2001年九运会后,巫丹重返意大利赛场,相继效力于意甲另两大豪门贝加莫和耶西并取得不俗成绩。36岁高龄仍活跃在顶级职业联赛的赛场,巫丹无愧于是中国排坛的“常青树”。
4. 崔咏梅
崔咏梅是中国女排白银一代的当家花旦之一。身为左撇子选手,她在接应位置拥有先天优势,也凭独树一帜的左手进攻和跳发绝活年少成名。不仅1985年就首次入选国家集训队,且参加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兵败汉城后球队大幅调整,崔咏梅不仅难与巫丹竞争主力,就在替补之争中也不敌周红。直至1993年栗晓峰担任主帅,崔咏梅才真正在国家队受到重用,可惜当时女排正处低潮,世锦赛仅列第八令她萌生退意。
1995年郎平回国执教,成功劝说崔咏梅留队,第四次入选国家女排的她迎来了运动生涯的新高峰。精准的二次球、多变的进攻、出色的跳发、稳健的串联,崔咏梅主打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表现抢眼。不仅助球队斩获银牌走出低谷,个人荣膺当届的最佳扣球。1998年世锦赛前夕,王怡不告而别、新人补入后需稳定一传和防守,郎平在困境中征召当时已在意大利打球的崔咏梅。为了国家利益,29岁的崔咏梅毅然放弃与俱乐部的合约,回来与年轻选手一起摸爬滚打,最终再夺银牌。
崔咏梅代表国家队征战多年也仅差一枚三大赛的金牌,运动生涯虽有遗憾却无悔。经验丰富的崔咏梅退役后并没有离开排球,在2004年就成为了八一女排的主教练,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专业队女性主帅。近十多年来,崔咏梅多次出任八一队的教练和领队,虽没能率队夺魁,但也为球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5. 邱爱华
邱爱华是中国女排白银一代的知名接应,也是国内选手中在打法上最接近强力接应的。1米82的身高虽不出众,但弹跳和腰腹力量比较出色,练就了一套跳发球和后排进攻的看家本领。邱爱华成名于1996-1997赛季的首届主客场制排球联赛,被老帅卜庆霞相中,从主攻改打接应,颇具男子化风格的打法赢得关注。邱爱华1997年入选国家队,当年大冠军杯王子凌受伤下场后,她接棒成为中国女排的主力接应。
邱爱华真正闪耀国际赛场是1998年,时任女排主帅的郎平围绕她设计和安排了一系列战术,令邱爱华整体攻防系统调整的重要棋子。当时国家队拥有孙玥、李艳等多名一传和防守高手,邱爱华在场上的作用主要是进攻,不负众望在1998年的世锦赛一鸣惊人!丰富的进攻手段、令人赏心悦目的跳发和后攻,各方对邱爱华赞誉有加,新华社都曾发表评论“中国女排将迎来邱爱华时代”。
随着郎平的离任,邱爱华作为球队战术核心之路戛然而止。胡进力主高快结合,邱爱华并非是接应位置的最佳人选,主力位置受到李珊等人的冲击。再加上后来阑尾手术后恢复情况一般,邱爱华的星光日渐黯淡。2001年女排大换血,先是被陈忠和列入大名单却不集训,后来又被彻底放弃。邱爱华天赋出众,无奈生不逢时,在尚未成长为巨星之际就已提前陨落。离开中国女排后,邱爱华曾赴海外多个俱乐部打球,现任职广东恒大女排。
6. 周苏红
全能战士周苏红是中国女排黄金一代的标杆人物之一。早在1998年,周苏红就被胡进选入沙排国家队搭档田佳。1999年胡进挂帅中国女排,周苏红也进入国家队担纲替补接应,同年自由人李艳意外受伤,她凭借过硬的后排技术被选为继任者,出任自由人主打了世界杯。有过沙排经历、能够胜任自由人,周苏红的技术全面性由此可见。作为中国队中罕见的能接六轮一传并打出高质量战术攻的选手,周苏红不仅颇受历任教练的推崇,也广受对手的赞誉。
周苏红真正扬名还是在陈忠和执教时期,她与副攻刘亚男、自由人张娜一起,组成了中国女排的“铁三角”,成为保证球队串联的基石。周苏红是女排黄金一代选手中出道最早且运动寿命较长的,不仅随队在雅典周期两夺世界冠军、北京周期主场拼得奥运铜牌,即使到了伦敦周期,仍在2010年毅然回归国家队,广州亚运会与韩国争冠一役,中国能绝地翻盘摘金,周苏红真正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周苏红不仅是球场上的传奇,也是生活中的强者,她与男排名将汤淼的爱情故事令人动容。汤淼意外受伤后,这对排坛伉俪经历了不少波折,坚守五年后,汤淼主动选择了放手。如今虽各有家庭,周苏红和汤淼依然保持了极好的姐弟关系。
7. 李珊
与周苏红一样,李珊也是中国女排黄金一代中成名较早的。早在1999年,年仅19岁的她就受到当时国家队主帅胡进的青睐,从副攻改打接应,被视为是球队高快结合战术思想实施的重要棋子。当年李珊的冒尖和受推崇,直接导致了邱爱华在国家队地位的下降。初入国家队时,李珊技术稚嫩、经验匮乏,屡次因一传顶不住而受到非议。
李珊进攻速度快且线路刁钻,技术也算相对全面,这令她在陈忠和上任后仍得以留在国家队。尽管这一时期在主力之争中难敌周苏红,但李珊在国家队的替补位置极为稳固,随队在2003年世界杯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两度登顶。国家队“边缘人”的身份虽稍显尴尬,但她的技术实力值得肯定,进攻和拦网都比较有竞争力。
相比在国家队常年替补,李珊在天津女排可谓威风八面,为球队开创“天津王朝”贡献巨大。李珊运动生涯的巅峰期,恰逢国家队和天津队成绩都比较出彩之时。除世锦赛冠军外,她几乎拿遍了国内外大赛的冠军,退役后仕途也比较顺利。
8. 张磊
“全能战士”张磊的巅峰期恰逢女排处于最低谷之时——伦敦周期。尽管这一时期国家队战绩欠佳,但个人特色鲜明的张磊还是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身高仅有1米81虽给她的国手生涯平添了几分磨难,但凭借快速多变的进攻、灵活的步伐和出众的球商,张磊成为继周苏红之后又一名出色的跑动接应。
来自上海的张磊打过副攻、主攻和接应多个位置,这些磨炼令她拥有相对全面的技术,跑动进攻在国内现役接应中更是无人能敌。张磊在2009年就曾入选国家队大名单,转年更在一系列比赛中特长尽显,但因一传诟病遭受非议。尽管技术有瑕疵、2011年也没能第一时间入选国家队,但张磊临危受命出战亚锦赛和世界杯。不仅成功盘活了二、三号位的战术攻,而且一传也基本顶住,为中国女排重夺亚锦赛冠军、斩获世界杯季军直通伦敦做出卓越贡献。
2013年亚锦赛无缘三甲后,张磊淡出国家队,先赴阿塞拜疆打球,后又返回上海“传帮带”。尽管已经32岁,张磊在上赛季的排超依然保持了较好的竞技状态,突然性极强的前后排突破仍难以防范。遗憾的是总决赛功亏一篑,没能助上海白银一代圆了联赛冠军梦。上赛季壮志未酬,张磊仍未放弃,期待她在新赛季的联赛能有更好表现。
9. 曾春蕾
29岁的曾春蕾是中国女排现役国手中唯一参加过伦敦奥运会争夺的。从出道时被视为强力接应,到如今向着全面型接应发展,在国家队效力近十年后,经历过大喜大悲的曾春蕾愈发成熟。作为左手接应,曾春蕾有着先天优势,发扣极具特色且进攻手段丰富,串联水平也随着历练的增加趋于稳定。
曾春蕾是继郎平、杨晓君、冯坤和薛明后,第五位有机会参与奥运女排争夺的京籍队员,遗憾的是奥运留给她的记忆并不愉快。2012年伦敦奥运会,曾春蕾作为替补接应出战,对阵巴西一役虽勇夺24分,但在与日本的四分之一决赛中关键分一传不稳,导致球队场面上陷入被动,最终在决胜局16-18饮恨落败。伦敦重创并没有打垮曾春蕾,她在里约周期成为队中头号接应。然而世事难料,就在里约奥运前夕,新秀龚翔宇迅速上位、杨方旭凭鲜明技术特色受到教练组青睐,在接应三选二的残酷竞争中,资历最老的曾春蕾意外落马,错失了奥运争金的契机。
尽管奥运之路不顺,但曾春蕾在里约周期贡献突出。2014年世锦赛斩获亚军、2015年世界杯成功登顶,她在右翼都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感受过世界杯重夺冠军的狂喜,品尝了无缘里约奥运的苦涩,近而立之年时,经过大风大浪的曾春蕾不仅保持了较好的竞技状态,也依然有为国效力的雄心。即将到来的亚运会和世锦赛,接应位置重现两年前惨烈竞争,希望这次曾春蕾能够如愿。
10. 龚翔宇
相比很多奋斗多年才成大器的前辈,今年只有21岁的龚翔宇无疑是幸运儿。首次入选江苏队就在联赛打上主力,随即凭表现叩开国家队的大门;作为国家队一年级生,不仅在多项赛事担纲主力,且成功入选奥运阵容并在里约随队夺金;转年又帮助江苏女排摘掉“千年老二”的帽子,在联赛和全运会斩获双冠。如此显赫的成绩和飞速成长,令龚翔宇拥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也承载了各方更多期待。
与同龄选手相比,从二传改打接应的龚翔宇技术功底比较扎实,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出色,可塑性较强。从刚出道时专注于网口表现,到这赛季开始承担一传重任,龚翔宇正向着全面型接应发展。转型是个痛苦的历练过程,突破瓶颈绝非朝夕之功。里约奥运会后,龚翔宇同样遇到了成长烦恼,负担一传后压力骤增,精力分散也影响了进攻端的表现。攻守两不靠让龚翔宇一度频遭质疑,甚至搞不清楚到底在哪个技术环节出了问题。
直至今年世界联赛中后段,龚翔宇才在新角色中逐渐找到了感觉。发扣拦垫防各技术环节的表现趋于稳定,自信心也有所恢复。龚翔宇的基本功比较扎实,年轻扛练且性格豁达,未来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