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良对阵欧塞尔比分-奥尔良对阵欧塞尔
1.帕提战役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
2.求欧洲古代比较著名的战役、事情、人物
3.真的有圣女贞德此人吗?她的事迹是真的?
4.贞德的人物生平
帕提战役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
帕提战役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
在奥尔良围攻战中,法军守军的实际兵力还要高于英军(大约5000英军对6500法军,还不算参加守城的平民们),可屡败于英国人的法军信心不足,始终不敢主动出击,直到补给将尽陷入绝望。可贞德的数千援军到达后,立即采取强行突围手段,英国人松散的围城防线就在6天内崩溃了。
1429年5月7日奥尔良解围后,奥尔良周边、卢瓦尔河一带许多据点仍在英国人手里,法军遂在贞德的敦促下继续对这些据点发动强攻。显然,由于法军兵力火炮均占优势,加上士气高涨,进展比较顺利。
于6月10-12日攻克了雅尔若(Jargeau),6月14日攻克了默恩(Meung),6月15-16日攻克了博让西(Beaugency)。这些强攻战中,英军每战均损失几百人,但基本非既俘,是不可恢复的损失,这使得英国人形势更加不利。
18日晨,英军主力(5000人,一说3000人)在大炮掩护下试图夺回默恩,但以失败告终,与此同时博让西也告失陷的消息也传到了英军军营。英军统帅什鲁斯伯里伯爵塔尔博特(Talbot)和约翰-法斯托夫(John Fastolf)均认为胜利已无希望,决定向巴黎方向的让维尔(Janville)撤退。
很快,英国人撤退的消息就传到了法军军营,而各将领为接下来该怎么做发生了一番激烈的争论。结果,据说贞德打断了这个争论,拍板决定使用马刺加快行军速度,全力追击英军。
于是,法军迅速兵分三部,由拉海尔(La Hire)和波顿·德·克圣赖莱(Poton de Xantrailles)两位百年战争后期的宿将率1500骑作为先锋,迅速追赶,中军由阿朗松公爵和奥尔良公爵的私生子、奥尔良守将杜诺瓦伯爵统帅;贞德自己则和法兰西总管亚瑟-德-里奇蒙(Arthur de Richemont)殿后。法军总兵力:8000人。
显然,几经苦战疲惫不堪的英国人无法迅速完成撤往让维尔的任务,不得不在离默恩以北18英里的帕提停下来休息。塔尔博特将部下部署在了帕提(Patay)城西南的利尼亚罗莱斯(Lignarolles)附近的罗马人修建的大道的一处交叉路口,以一些低矮的灌木丛作为掩护。
显然,这样的地方作为防御阵地还是问题多多,首先,塔尔博特的阵地侧翼还是比较开阔,而又无力防止法军的包抄,而且他不知道为何,并未让部队立即进入战备状态,这无疑让英军付出了血的代价。
18日中午,追赶的法军骑兵到达了圣西格蒙德(St-Sigmund),离帕提6公里远,但仍未发现英军。下午1点,拉海尔和克圣赖莱遂派出了一队侦察兵步行寻找英军踪迹。
当法军哨兵渐渐接近英军营地时,据说一头牡鹿突然发飚,钻进了英军阵地到处乱窜,引发英军一阵惊呼声,由此,法国侦察兵发现了英军主力的位置,并迅速赶回去回报,英国人也发现了法国人,但追赶不及。如梦初醒的塔尔博特这才赶紧下令500多弓箭手开始设置著名的拒马木桩,可是,已经为时太晚了。
下午2点钟,神速的法国骑兵出现在了英国人面前,拉海尔和克圣赖莱毫不犹豫,迅速抓住战机主动出击。很快,法军就包抄到了英军阵地的侧翼并切入英军阵中。
英军中大部分都是弓箭手,根本无法与重骑兵短兵相接,很快就像割麦子一样被纷纷砍倒,而侥幸活下的人拼命争夺马匹试图逃离战场。而英军后军的法斯托夫目睹了这一切,知道大势已去,并不交手就迅速向内地撤去。而中军的英军主力的抵抗,在法国人一拨拨不断到来下,很快崩溃了。不到一个小时帕提战役结束了。
这场战役的损失是,英军至少有2500人被杀或被俘,而两个指挥官塔尔博特和斯凯尔斯(Scales)均被俘虏。塔尔博特很快又被释放,参加了后期许多著名战役。法军自称只了5名骑士,对此感到怀疑的现代历史学家估计法军的损失为100人左右。无论哪个数据更准确,法军都几乎以零损失摧毁了英军主力。骑士的突击在中世纪的黄昏重新展现了恐怖的威力。
加上在奥尔良和卢瓦尔河谷的损失,英军应该已经在短时间内损失了近万人。所以帕提战役后,贞德和法军取得了惊人的进展。6月29日,贞德开始为了给王太子查理加冕(查理七世)向兰斯进军。7月3日,欧塞尔投降,4天后法军夺取了特罗耶斯(Troyes),7月16日,兰斯向贞德军队打开了大门,第二天查理即加冕为法国国王。
9月8日,贞德直抵巴黎城下,经过一天血腥的攻城战,未能得手,第二天,她接到了查理王的撤退命令。至此,在短短四个月内贞德从法国的南大门奥尔良将战火引向了法国北部,夺回了大批陷落的领土,进展之神速,令后世军事家震惊!第二年,她在救援贡比涅的小规模遭遇战中意外被勃艮第人俘虏,战局随之稳定了。
但查理却对此置之不理。对于他来说,贞德的利用价值已经完全达到了,她的军事突破已经为查理赢得了足够的政治筹码。果然,很快相信英国人已经大势已去的勃艮第公爵等前封臣,又投回了法国一边。到1450年,英国国王只剩下了自己的封地诺曼底和阿基坦,以及一个加来城。
从帕提战役开始,法国重骑兵的辉煌似乎开始重现了,随着板甲的普遍运用,他们的装备比以前更强,战术更加灵活。而查理七世随之又开始组建常备军,以宪骑兵(Gendarmes)部队取代不那么可靠的封建骑士成为重骑兵部队的主力。因此,帕提一战可以说是法国骑士回光返照的最后辉煌。
在1450年决定性的福尔米尼(Formigny)会战中,法军的骑兵突击再次决定了战斗的结果。不过,他们很快就遇到了更强的对手,瑞士的长枪方阵和西班牙的大方阵(Tercios)。长枪与火枪(Musket & Pike)的时代开始了。
求欧洲古代比较著名的战役、事情、人物
圣女贞德:
贞德的出生地,现在成了博物馆。村庄的教堂就在右边几棵树的后面,当时贞德经 贞德出生地
常前去进行祷告。贞德出生于法国香槟-阿登大区和洛林大区边界一个叫做栋雷米的农村,父亲为雅克·达克(Jacques d'Arc),母亲为伊莎贝拉·达克(Isabelle Romée)。她的双亲拥有大约50英亩的土地,并经营一座农场,同时她的父亲也担任了村庄里不太重要的官员职务,负责收集税金并领导看守村庄的工作。这个村庄属于法国东北部仍然忠诚于法国王室的一小块孤立地区之一,周遭都被勃艮第人的领土所包围了。在贞德的童年中,村庄遭受了几次袭击,其中一次甚至使村庄起了大火。 贞德后来证实了她在1424年遇见第一次神迹。她据称遇见了大天使圣弥额尔、圣凯瑟琳和圣玛桂莱德,告诉她要赶走英格兰人,并带领王储至兰斯进行加冕典礼。在她16岁时她请求她的亲戚杜兰德·拉苏瓦(Durand Lassois)带她前往附近的沃库勒尔,她在那里向当地的驻防部队指挥官博垂科特(Robert de Baudricourt)说明来意,希望能带她前往王储的所在地─—希农。博垂科特只是嘲笑了她一番,但这并没有让贞德就此打退堂鼓。 贞德在第二年的一月再次前来,随同的还有两个支持她的士兵:Jean de Metz和Bertrand de Poulegny。在他们的支持下她获得第二次接见,在谈话中她并说出了一些神奇的战情预报,预言奥尔良附近的法军将会战败(也就是鲱鱼战役〈Battle of the Herrings〉)。 兰斯大教堂,法国传统上的加冕典礼地点
迈向传奇
圣女贞德,出自1505年的手稿。她总是带着她的军旗进入战场。目击者也指出她携带的武 兰斯大教堂
器包括剑、长矛或斧头。在前线传来的消息证实了贞德的预言后,博垂科特终于同意护送她前往希农。她伪装成男性,穿越了广阔的敌方勃艮第领土,最后到达王储查理在希农的城堡。在会面中她给了查理极为深刻的印象,查理接着指示在普瓦捷对贞德进行背景的调查和神学上的检验以证实她的道德。在这个时候,查理的岳母约兰德(Yolande of Aragon)筹措了资金以发起一场解救奥尔良的远征。贞德请求参与这次远征,并穿上了骑士的装备,由于她没有自己的资金,她的盔甲、马匹、剑、旗帜与随从花费都是他人捐赠的。历史学家Stephen W. Richey对于贞德为何能受到任用提出了这样的解释: “在战场一年接着一年的可耻失败,法国政府在军队和人民的领导地位上已经士气低落而名声败坏。当查理王储同意由贞德来领导他的军队并准备战争时,他一定是已经试过几乎所有正规、理性的策略选择而却皆告失败。只有一个已经到达了存亡最后关头、却全然无计可施的政权,才会在绝望下去相信一个自称受到上帝指示的农村文盲女孩,让她指挥国家的军队。” 贞德的军队在1429年4月29日到达战场,但当时的法军指挥官迪努瓦公爵(Jean de Dunois)和其他将领自行拟定了作战计划,在没有告知贞德的情况下展开作战。贞德察觉后对此大发雷霆,无视于其他经验丰富的指挥官计划先补给奥尔良的判断,贞德主张直接攻击英军,她投入了每一场小规模战斗中,身处战斗的最前线,并随身带着她那明显的旗帜。对于贞德在战场上的实际领导能力一直是历史上的争论之一,目击者声称她常常在战场上做出相当明智的决策,但士兵和将领们往往将她所获得的胜利视为是上帝的神秘力量所成就的。传统的历史学家如Edouard Perroy则推断贞德在战场上的领导作用主要是在士气上的。这些分析往往是根据后来贞德在审判上的证词,贞德声称她更注重她的军旗、而不是她的剑。最近学者在审判证词的解读上则较常指出,跟随她的军官们将她视为一个足智多谋的战术家和成功的战略家。Stephen W. Richey主张:“她持续领导著军队进行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胜利,扭转了整场战争的局面。”不管在哪种情况下,历史学家都同意,法军在她的领导下都能创造相当非凡的胜利。
领导者
兰斯大教堂,法国传统上的加冕典礼地点。贞德非常轻视法军将领们一向谨慎行动的战略,在战场上她采用正面的猛烈攻势来进攻那些英军堡垒。在攻陷了几个堡垒后,英军开始放弃其他木制的防御建筑,并集中剩余的兵力,以防守一座控制了奥尔良联外桥梁的石制堡垒—─土列尔堡垒(les Tourelles)。在5 圣女贞德塔
7日,法军开始进攻土列尔,贞德在交战中被一支箭射中肩膀而被士兵们抬离前线,但她很快把箭拔了出来,负伤重返战场以领导最终的攻势。 在奥尔良的迅速胜利,使法军开始计划进一步的攻势。英格兰人预期法军的下一个目标会是巴黎或诺曼底;迪努瓦公爵后来证实这的确是原本计划的目标,但贞德坚持应该朝兰斯进攻。在一系列突如其来的胜利后,贞德说服查理授与她和阿朗松公爵(John II of Alen?on)全权指挥军队,并获得允许进攻罗尔河附近的桥梁,以作为稍后进攻兰斯的序幕。这是一个相当大胆的提议,因为兰斯的距离是巴黎的两倍,而且已经深入敌军领土。 法军在6月12日攻下了雅尔若,6月15日攻下卢瓦尔河畔默恩,接着在6月17日攻下博让西,阿朗松公爵完全支持贞德所做的决定。其他的将领,包括迪努瓦公爵,也对贞德在奥尔良的胜利印象深刻,而都转为贞德的忠诚支持者。贞德还在札若的战斗中,警告阿朗松闪避来袭的火炮而救了他一命。在同一场战役中,她也在攀爬攻城梯时遭到石头击中头盔,但她仍继续战斗。在6月18日,预料中的英格兰援军到达,英军指挥官为约翰·法斯托夫(John Fastolf),这场帕提战役(Patay)可以看作是阿金库尔战役的逆转:法军先锋部队在英军长弓兵的阵势准备完成前便发动突袭,在接下来的战斗里歼灭或俘虏了大批的英军,并俘虏了英军指挥官,与一小批士兵逃出的法斯托夫则成为英格兰可耻战败的替罪羔羊。法军在战役中只承受了极小的伤亡。 法军于6月29日开始从卢瓦尔河畔默恩进攻兰斯,并于7月3日在与勃艮第城市欧塞尔的谈判中使奥塞尔保持中立,法军于是得以通过,其他途中路经的城镇也都毫无抵抗的重归法国一方。而之前签定了特鲁瓦条约的特鲁瓦,也在四天的围城后不流一滴血的投降了。军队到达特鲁瓦后面临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传说此时贞德结识了一位名为“兄弟理查”(Brother Richard)的修道士,兄弟理查长期以来在特鲁瓦宣扬世界末日将近的警告,而使当地的农民改种植豆类—能够早熟的作物,军队到达时豆实刚好成熟,于是便解决了粮食问题。这个传说被历史学家路希·史密斯(Edward Lucie-Smith)所引用,他以此主张贞德扮演的其实是神圣化的角色、而不是实际的一些能力。 兰斯在7月16日打开了大门,加冕典礼迅速于隔天早晨举行,查理王储正式加冕为查理七世。虽然贞德和阿朗松极力主张进攻巴黎,但查理较倾向于与勃艮第进行谈判以达成休战。勃艮 贞德
第的菲利普公爵于是利用谈判来作为缓兵计的策略手段,在谈判的同时暗中增援巴黎的防御。法军继续往巴黎前进,途中获得更多城镇和平的投降。由英格兰贝德福公爵率领的英军与法军在8月15日相遇,双方打成平手。法军接着在9月8日进攻巴黎,尽管贞德在战斗中被石弩击伤腿部,她仍然继续指挥军队直到当天的战斗结束。隔天早上,她便接到王室的命令下令法军撤退。许多历史学家将这次撤退归咎于法国大臣拉特雷穆瓦耶公爵(Georges de la Trémoille)所犯下的政治大错。 贞德在审判的过程中被监禁在位于鲁昂的这座高塔。后来这座塔便被称为圣女贞德塔。
遭俘虏以及审判
贞德在审判的过程中被监禁在位于鲁昂的这座高塔。后来这座塔便被称为圣女贞德塔。贞德在卢瓦尔-沙里特(La-Charité-sur-Loire)度过了没有战斗发生的11月和12月,接着在隔年3月前往Lagny-sur-Marne,并在5月13日前往贡比涅以抵挡英格兰和勃艮第人的攻势。在1430年5月23日的一场小规模战斗中,贞德被俘虏了。当她下令军队撤退回贡比涅城时,她处在军队的最后方以确保所有人都退回了城里,但就在这时贡比涅城因为害怕英军跟着闯入,没等到所有部队撤回便将城门关下,贞德与剩余的后卫部队便遭到了勃艮第人俘虏。 当时有关俘虏的惯例是,只要俘虏的家人能付出赎金便能将他赎回,但这次勃艮第人不想这样做。许多历史学家指责查理七世没有努力进行援救。她试图逃跑了好几次,有一次甚至从70英尺的高塔跳了下来,摔在干燥了的护城河的柔软泥地上而没有受重伤。在一番谈判后,菲利普公爵将贞德交给 贞德
英格兰。在法国北部博韦的一名主教皮埃尔·科雄(Pierre Cauchon),在这些谈判和稍后的审判中担任关键的角色,他是英格兰的强硬支持者,并认为自己有责任确保贞德会遭受惩罚。 指控贞德为异端邪说的审判是出自政治上的目的。贝德福公爵宣称法国国王的宝座应该属于他的侄儿—英格兰国王亨利六世的,而她则破坏了这一切。审判的程序于1431年1月9日在鲁昂展开,由英格兰占领政府主导,审判的程序在许多方面都显得杂乱无章。 的红衣主教在审问贞德。(由Gillot Saint-?vre所绘,现存巴黎卢浮宫)总结一些主要的问题,担任法官的科雄主教的审判权只是法律上的假设(legal fiction),他是因为亲英格兰的立场而获得了这个职位。 英格兰政府资助整场审判的花费。神职的公证人员Nicolas Bailly,也只是被任命以收集对贞德不利的证词,却没有提出半点反面的证据。也因此整场审判缺乏根本的公平基础,无论如何贞德都将被定罪。 审判的纪录证明了贞德有着卓越的才智。纪录中最著名的一段质问是:“你是否觉得自己受到上帝的恩典?”而贞德回答:“如果没有的话,希望上帝能赐与我;如果我已得到,希望上帝仍给予我。” 这个问题是一个学术上的陷阱。当时教会的教条是没有人可以肯定他自己受到上帝的恩典,如果她做出肯定答复,那她就证明了自己是异端邪说。而如果她的答复是否定的,那她就承认 贞德
了自己是有罪的。公证人Boisguillaume后来证实了当时法庭在听到了贞德的回复后“那些质问她的人全都目瞪口呆”并且只得暂停了那天的审问。这一段质问后来非常知名,在现代成为了许多领域的题材。 几个法庭的人员后来证实很大一部分的手抄纪录都被更改了(更改的对贞德不利)。许多神职人员都是被强迫参加的,包括审问官Jean LeMaitre,其他一些人甚至遭到来自英格兰人的亡威胁。依据审讯的规定,贞德应该被监禁在由修女所看守的教会监狱,但英格兰人却将贞德监禁在一般由士兵看守的监狱中。科雄主教也拒绝了贞德希望教宗出面的要求,因为这很显然会让他的审判停止。 最后法庭总结了贞德的12项罪行指控,但这些指控都和在审判中的纪录相互矛盾。在各种方式逼迫之下,不识字的贞德没有意识到刑的逼近,签下了一份她完全看不懂的公开弃绝书(abjuration, 等于直接认罪),但法庭在官方留下的纪录上却是另一份不同的文件。 的红衣主教在审问贞德。(由Gillot Saint-?vre所绘,现存巴黎卢浮宫
刑
贞德被绑在火刑柱上,手握著十字架祈祷,为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Jules-Eugène Lenepveu的作品。当贞德签下弃绝书时,弃绝书上也声明同意穿着女性的服装(自从离开家乡以来,贞德 贞德
始终穿着男装)。几天后,依据目击者的说法,贞德在监狱中被一名英格兰贵族试图未遂。她重新开始穿着男装,要不是为了防止骚扰,或者就如同Jean Massieu作证所言的,因为她的裙子被偷走而没有衣服可以蔽体了。 刑于1431年5月30日在鲁昂进行,目击者描述了刑的那一幕。贞德被绑在火刑柱上,她不断的祈祷著,并向旁边的神父请求让她握著一个小十字架。最后火被点燃,几分钟后,一切都结束了。英格兰人将烧焦的木炭拨开,暴露出焦黑的尸体,以向人群证明她的确了,接着又燃烧了尸体一次,以避免她的骨灰被人收集。 英格兰人将剩余的灰烬都扔进了塞纳河。负责点火的刽子手Geoffroy Therage后来形容他当时:“……非常害怕烧了一位圣女而会被打入地狱。”
重新审判
在战争结束后重新进行了一次审判。在贞德年迈的母亲伊莎贝拉·达克和法国异端裁判所的首席法官Jean Brehal的请求下,卡利克斯特三世授权了这次重新审判。审判开始于牧师Guillaume Bouille对案件重新的审讯,并在1452年由Brehal主导下进行了调查,正式的裁决则在1455年11月进行。遍及欧洲各地的许多神职人员参加了审判,审判的过程也遵照标准的法庭规定进行。神学家组成的小组也分析了115名目击者的证词。最后Brehal在1456年6月提出结论,描述贞德为一个烈女,并指出当初主导审判的皮埃尔·科雄是为了自身的现世利益而错误的将贞德定罪。法庭在1456年7月7日正式宣布了贞德的清白。
这说的是英法百年战争,楼主,还要别的吗?
真的有圣女贞德此人吗?她的事迹是真的?
圣女贞德(法语:Jeanne d'Arc或Jeanne la Pucelle,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是法国的民族英雄、军事家,天主教的圣徒。在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中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最后被捕并被处决。
贞德原本是一位法国农村少女,她声称在十六岁时的一日,在村后的大树下遇见天使圣米迦勒、圣玛嘉烈和圣凯瑟琳,从而得到“神的启示”,要求她带兵收复当时由英国人占领的法国失地。后来她几番转折,得到兵权,于1429年解奥尔良之围,并带兵多次打败英国的侵略者,更促成拥有王位承继权的查理七世于同年7月16日得以加冕。然而圣女贞德于1430年在贡比涅一次小冲突中为勃艮第公国所俘,不久为英国人以重金购去,由英国当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以异端和女巫罪判处她火刑,于1431年5月30日在法国鲁昂当众处。她17岁时便成为了闻名法国的女英雄,但在3年后的20岁便遭处。20年后英国人被彻底逐出法国时,贞德年老的母亲说服教宗卡利克斯特三世重新审判贞德的案子,最终于1456年为她平反。之后并于1920年5月16日由教宗本笃十五世封圣。
贞德后成为了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角色。从拿破仑到现在,法国的政治人物都曾以她的伟大形象进行宣传。主要的作家和作曲家,包括莎士比亚、伏尔泰、席勒、威尔第、柴科夫斯基、吐温、萧伯纳和布莱希特都创作了有关她的作品,而大量以她为题材的**、戏剧、和音乐也一直持续发展直到今天。
一、背景
在圣女贞德崭露头角前的法国,是法国历史上最阴暗的一段时期,长期的战争让法国人民遭受了大量苦难。法国北边的一大片领土被英国军队所占据,而且这些地区很可能就要被以“第二王国”的名义永久成为英国领土了。当时的法国国王为查理六世,查理六世大约在贞德出生的那年发疯了,导致他完全无法处理政事。国王的两个亲戚,勃艮第公爵无畏的约翰与奥尔良公爵路易,经常为了摄政的权力与王室成员的监护权而争吵不休。而当伊莎贝拉王后(Isabeau of Bavaria)的婚外情绯闻传出后两派的斗争急剧升高,各自开始王室的成员,斗争在1407年达到最高潮,无畏的约翰策划刺杀了路易公爵。这两人的支持者各自被称为勃艮第派(约翰)与阿马尼亚克派(路易)。
英国的国王亨利五世借着这场政争的混乱入侵法国,在1415年的阿金库尔战役中获得戏剧性的胜利,并接著占领了法国北部的城镇。未来的法国国王,查理七世,在他4个年长的哥哥都去世后,于14岁时承担起了王储的头衔。他第一项重大的行动是于1419年和无畏的约翰缔结和平协议,但这次谈判却变成一场大灾难,查理事先保证会保护约翰的安全,但在谈判中约翰却被阿马尼亚克派刺杀了。继任勃艮第公爵的是菲利普三世于是改与英国结盟,大片的法国领土都被英国和勃艮第人占领了。
1420年,伊莎贝拉王后签下了特鲁瓦条约(Treaty of Troyes),条约中承认了由英国的亨利五世和他的继承人来继承法国王室,这等于剥夺了王储查理的继承权。条约还引起了关于王储其实是王后与奥尔良公爵的私生子、而不是国王查理所亲生的揣测。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于1422年在2个月内相继去世,留下了一个婴儿—亨利六世,在名义上成为了英法两国共同的国王,由亨利五世的弟弟贝德福公爵(Bedford)摄政。
到了1429年,几乎法国的整个北部,以及西南方的一部分,都在外国的控制下。英国占领了巴黎,而勃艮第人则占有兰斯。兰斯的重要性在于,它一直是法国国王进行加冕典礼和祝圣仪式的传统地点,尤其是这时主张拥有王位的法国王室成员都还没有进行过加冕。英国这时展开了对奥尔良的攻势,奥尔良处在卢瓦尔河(Loire River)上,它成为了最后一个能阻挡英军长驱直入剩余法国领土的战略要地。法兰西民族的存亡面临了空前危机,依据现代历史学家的说法“整个王国的命运都系在奥尔良上了”。但当时却没有多少人对奥尔良的未来感到乐观。
二、生涯
1、童年
贞德出生于法国香槟-阿登大区和洛林大区边界一个叫做栋雷米的农村,父亲为雅克·达克(Jacques d'Arc),母亲为伊莎贝拉·达克(Isabelle Romée)。她的双亲拥有大约50英亩的土地,并经营一座农场,同时她的父亲也担任了村庄里不太重要的的官员职务,负责收集税金并领导看守村庄的工作。这个村庄属于法国东北部仍然忠诚于法国王室的一小块孤立地区之一,周遭都被勃艮第人的领土所包围了。在贞德的童年中,村庄遭受了几次袭击,其中一次甚至使村庄起了大火。
贞德后来证实了她在1424年遇见第一次神迹。她据称遇见了大天使圣米迦勒、圣凯瑟琳和圣玛桂莱德(这三位传说人物在当时都非常知名),告诉她要赶走英国人,并带领王储至兰斯进行加冕典礼。在她16岁时她请求她的亲戚杜兰德·拉苏瓦(Durand Lassois)带她前往附近的沃库勒尔,她在那里向当地的驻防部队指挥官博垂科特(Robert de Baudricourt)说明来意,希望能带她前往王储的所在地—希农。博垂科特只是嘲笑了她一番,但这并没有让贞德就此打退堂鼓。
贞德在第二年的一月再次前来,随同的还有两个支持她的士兵:Jean de Metz和Bertrand de Poulegny。在他们的支持下她获得第二次接见,在谈话中她并说出了一些神奇的战情预报,预言奥尔良附近的法军将会战败(也就是鲱鱼战役〈Battle of the Herrings〉)。
2、迈向传奇
在前线传来的消息证实了贞德的预言后,博垂科特终于同意护送她前往希农。她伪装成男性,穿越了广阔的敌方勃艮第领土,最后到达王储查理在希农的城堡。在会面中她给了查理极为深刻的印象,查理接着指示在普瓦捷对贞德进行背景的调查和神学上的检验以证实她的道德。在这个时候,查理的岳母约兰德(Yolande of Aragon)筹措了资金以发起一场解救奥尔良的远征。贞德请求参与这次远征,并穿上了骑士的装备,由于她没有自己的资金,她的盔甲、马匹、剑、旗帜与随从花费都是他人捐赠的。历史学家Stephen W. Richey对于贞德为何能受到任用提出了这样的解释:
“在战场一年接着一年的可耻失败,法国政府在军队和人民的领导地位上已经士气低落而名声败坏。当查理王储同意由贞德来领导他的军队并准备战争时,他一定是已经试过几乎所有正规、理性的策略选择而却皆告失败。只有一个已经到达了存亡最后关头、却全然无计可施的政权,才会在绝望下去相信一个自称受到上帝指示的农村文盲女孩,让她指挥国家的军队。”
贞德的军队在1429年4月29日到达战场,但当时的法军指挥官迪努瓦公爵(Jean de Dunois)和其他将领自行拟定了作战计划,在没有告知贞德的情况下展开作战。贞德察觉后对此大发雷霆,无视于其他经验丰富的指挥官计划先补给奥尔良的判断,贞德主张直接攻击英军,她投入了每一场小规模战斗中,身处战斗的最前线,并随身带着她那明显的旗帜。对于贞德在战场上的实际领导能力一直是历史上的争论之一,目击者声称她常常在战场上做出相当明智的决策,但士兵和将领们往往将她所获得的胜利视为是上帝的神秘力量所成就的。传统的历史学家如Edouard Perroy则推断贞德在战场上的领导作用主要是在士气上的。这些分析往往是根据后来贞德在审判上的证词,贞德声称她更注重她的军旗、而不是她的剑。最近学者在审判证词的解读上则较常指出,跟随她的军官们将她视为一个足智多谋的战术家和成功的战略家。Stephen W. Richey主张:“她持续领导着军队进行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胜利,扭转了整场战争的局面。”不管在哪种情况下,历史学家都同意,法军在她的领导下都能创造相当非凡的胜利。
3、领导者
贞德非常轻视法军将领们一向谨慎行动的战略,在战场上她采用正面的猛烈攻势来进攻那些英军堡垒。在攻陷了几个堡垒后,英军开始放弃其他木制的防御建筑,并集中剩余的兵力,以防守一座控制了奥尔良联外桥梁的石制堡垒—土列尔堡垒(les Tourelles)。在5月7日,法军开始进攻土列尔,贞德在交战中被一支箭射中肩膀而被士兵们抬离前线,但她很快把箭拔了出来,负伤重返战场以领导最终的攻势。
在奥尔良的迅速胜利,使法军开始计划进一步的攻势。英国人预期法军的下一个目标会是巴黎或诺曼底;迪努瓦公爵后来证实这的确是原本计划的目标,但贞德坚持应该朝兰斯进攻。在一系列突如其来的胜利后,贞德说服查理授与她和阿朗松公爵(John II of Alen?on)全权指挥军队,并获得允许进攻罗尔河附近的桥梁,以作为稍后进攻兰斯的序幕。这是一个相当大胆的提议,因为兰斯的距离是巴黎的两倍,而且已经深入敌军领土。
法军在6月12日攻下了雅尔若,6月15日攻下卢瓦尔河畔默恩,接着在6月17日攻下博让西,阿朗松公爵完全支持贞德所做的决定。其他的将领,包括迪努瓦公爵,也对贞德在奥尔良的胜利印象深刻,而都转为贞德的忠诚支持者。贞德还在札若的战斗中,警告阿朗松闪避来袭的火炮而救了他一命。在同一场战役中,她也在攀爬攻城梯时遭到石头击中头盔,但她仍继续战斗。在6月18日,预料中的英国援军到达,英军指挥官为约翰?法斯托夫(John Fastolf),这场帕提战役(Patay)可以看作是阿金库尔战役的逆转:法军先锋部队在英军长弓兵的阵势准备完成前便发动突袭,在接下来的战斗里歼灭或俘虏了大批的英军,并俘虏了英军指挥官,与一小批士兵逃出的法斯托夫则成为英国可耻战败的替罪羔羊。法军在战役中只承受了极小的伤亡。
法军于6月29日开始从罗亚尔河畔默恩进攻兰斯,并于7月3日在与勃艮第城市欧塞尔的谈判中使奥塞尔保持中立,法军于是得以通过,其他途中路经的城镇也都毫无抵抗的重归法国一方。而之前签定了特鲁瓦条约的特鲁瓦,也在四天的围城后不流一滴血的投降了。军队到达特鲁瓦后面临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传说此时贞德结识了一位名为“兄弟理查”(Brother Richard)的修道士,兄弟理查长期以来在特鲁瓦宣扬世界末日将近的警告,而使当地的农民改种植豆类—能够早熟的作物,军队到达时豆实刚好成熟,于是便解决了粮食问题。这个传说被历史学家路希?史密斯(Edward Lucie-Smith)所引用,他以此主张贞德扮演的其实是神圣化的角色、而不是实际的一些能力。
兰斯城在7月16日打开了大门,加冕典礼迅速于隔天早晨举行,查理王储正式加冕为查理七世。虽然贞德和阿朗松极力主张进攻巴黎,但查理较倾向于与勃艮第进行谈判以达成休战。勃艮第的菲利普公爵于是利用谈判来作为缓兵计的策略手段,在谈判的同时暗中增援巴黎的防御。法军继续往巴黎前进,途中获得更多城镇和平的投降。由英国贝德福公爵率领的英军与法军在8月15日相遇,双方打成平手。法军接着在9月8日进攻巴黎,尽管贞德在战斗中被石弩击伤腿部,她仍然继续指挥军队直到当天的战斗结束。隔天早上,她便接到王室的命令下令法军撤退。许多历史学家将这次撤退归咎于法国大臣拉特雷穆瓦耶公爵(Georges de la Trémoille)所犯下的政治大错。
4、遭俘虏以及审判
贞德在卢瓦尔-沙里特(La-Charité-sur-Loire)度过了没有战斗发生的11月和12月,接着在隔年3月前往Lagny-sur-Marne,并在5月13日前往贡比涅以抵挡英国和勃艮第人的攻势。在1430年5月23日的一场小规模战斗中,贞德被俘虏了。当她下令军队撤退回贡比涅城时,她处在军队的最后方以确保所有人都退回了城里,但就在这时贡比涅城因为害怕英军跟着闯入,没等到所有部队撤回便将城门关下,贞德与剩余的后卫部队便遭到了勃艮第人俘虏。
当时有关俘虏的惯例是,只要俘虏的家人能付出赎金便能将他赎回,但这次勃艮第人不想这样做。许多历史学家指责查理七世没有努力进行援救。她试图逃跑了好几次,有一次甚至从70英尺的高塔跳了下来,摔在干燥了的护城河的柔软泥地上而没有受重伤。在一番谈判后,菲利普公爵将贞德交给英国。在法国北部博韦的一名主教皮埃尔·科雄(Pierre Cauchon ),在这些谈判和稍后的审判中担任关键的角色,他是英国的强硬支持者,并认为自己有责任确保贞德会遭受惩罚。
指控贞德为异端邪说的审判是出自政治上的目的。贝德福公爵宣称法国国王的宝座应该属于他的侄儿—英国国王亨利六世的,而她则破坏了这一切。审判的程序于1431年1月9日在卢昂展开,由英国占领政府主导,审判的程序在许多方面都显得杂乱无章。
总结一些主要的问题,担任法官的科雄主教的审判权只是法律上的假设(legal fiction),他是因为亲英国的立场而获得了这个职位。
英国政府资助整场审判的花费。神职的公证人员Nicolas Bailly,也只是被任命以收集对贞德不利的证词,却没有提出半点反面的证据。也因此整场审判缺乏根本的公平基础,无论如何贞德都将被定罪。
审判的纪录证明了贞德有着卓越的才智。纪录中最著名的一段质问是:“你是否觉得自己受到上帝的恩典?”而贞德回答:“如果没有的话,希望上帝能赐与我;如果我已得到,希望上帝仍给予我。”
这个问题是一个学术上的陷阱。当时教会的教条是没有人可以肯定他自己受到上帝的恩典,如果她做出肯定答覆,那她就证明了自己是异端邪说。而如果她的答复是否定的,那她就承认了自己是有罪的。公证人Boisguillaume后来证实了当时法庭在听到了贞德的回复后,“那些质问她的人全都目瞪口呆”,并且只得暂停了那天的审问。这一段质问后来非常知名,在现代成为了许多领域的题材。
几个法庭的人员后来证实很大一部分的手抄纪录都被更改了(更改的对贞德不利)。许多神职人员都是被强迫参加的,包括审问官Jean LeMaitre,其他一些人甚至遭到来自英国人的亡威胁。依据审讯的规定,贞德应该被监禁在由修女所看守的教会监狱,但英国人却将贞德监禁在一般由士兵看守的监狱中。科雄主教也拒绝了贞德希望教宗出面的要求,因为这很显然会让他的审判停止。
最后法庭总结了贞德的12项罪行指控,但这些指控都和在审判中的纪录相互矛盾。在各种方式逼迫之下,不识字的贞德没有意识到刑的逼近,签下了一份她完全看不懂的公开弃绝书(abjuration, 等于直接认罪),但法庭在官方留下的纪录上却是另一份不同的文件。
5、刑
贞德被绑在火刑柱上,手握着十字架祈祷,为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Jules-Eugène Lenepveu的作品。当贞德签下弃绝书时,弃绝书上也声明同意穿着女性的服装(自从离开家乡以来,贞德始终穿着男装)。几天后,依据目击者的说法,贞德在监狱中被一名英国贵族试图未遂。她重新开始穿着男装,要不是为了防止骚扰,或者就如同Jean Massieu作证所言的,因为她的裙子被偷走而没有衣服可以蔽体了。
刑于1431年5月30日在卢昂进行,目击者描述了刑的那一幕。贞德被绑在火刑柱上,她不断的祈祷着,并向旁边的牧师请求让她握著一个小十字架。最后火被点燃,几分钟后,一切都结束了。英国人将烧焦的木炭拨开,暴露出焦黑的尸体,以向人群证明她的确了,接着又燃烧了尸体一次,以避免她的骨灰被人收集。
英国人将剩余的灰烬都扔进了塞纳河。负责点火的刽子手Geoffroy Therage后来形容他当时:“……非常害怕烧了一位圣女而会被打入地狱。”
6、重新审判
在战争结束后重新进行了一次审判。在贞德年迈的母亲伊莎贝拉·达克和法国异端裁判所的首席法官Jean Brehal的请求下,卡利克斯特三世授权了这次重新审判。审判开始于牧师Guillaume Bouille对案件重新的审讯,并在1452年由Brehal主导下进行了调查,正式的裁决则在1455年11月进行。遍及欧洲各地的许多神职人员参加了审判,审判的过程也遵照标准的法庭规定进行。神学家组成的小组也分析了115名目击者的证词。最后Brehal在1456年6月提出结论,描述贞德为一个烈女,并指出当初主导审判的皮埃尔·科雄是为了自身的现世利益而错误的将贞德定罪。法庭在1456年7月7日正式宣布了贞德的清白。
三、贞德看到的神迹
圣女贞德所看到的神迹一向是她的事迹中最受争议与讨论的,吸引了许多神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有关她看到的神迹的线索只能从当初审判的纪录里加以找寻,这些纪录相当复杂且不一定准确,而且贞德在审判一直抗拒回答法庭针对这些神迹的质问,也拒绝依照惯例对这些回答的真实性做发誓。对于贞德所言“看到了某些东西”的宣称通常被认为是出自真诚的,她认出了圣米迦勒、圣凯瑟琳和圣玛桂莱德出现在神迹中,问题只在于她所看到的是否真的是神迹。虔诚的天主教徒都相信贞德所看到的真的是出自神迹。
而另一种看法,许多学者认为贞德所看到的只是由心理疾病造成的幻觉和妄想,例如偏执狂的精神分裂症、癫痫造成的短暂脑叶变化。大多数采取这种看法的学者都认为贞德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精神领袖,而不是有真实才干的***。其他学者像是Ralph Hoffman,则指出贞德所声称的还包括了“听到某些声音”,但这与一般心理疾病的症状并不相同。
许多人反对这种心理疾病的解释。一个精神病患不太可能会得到查理七世朝廷的支持。事实上之前的国王—发疯了的查理六世,便被人称为“疯子查理”,当时法国在军事和政治上的衰退便是因为他的发疯造成的权力真空而导致的。他宣称自己的身体是玻璃做的,任何人接近就会打碎他,但他的臣子部下们并没有将他的说法也当成信仰的意识。在特鲁瓦签定的条约剥夺了查理七世的继承权,或许其中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担心他遗传了父亲的疯病。当贞德到达希农时,王室的顾问Jacques Gélu便提出警告:“我们任何人都不该因为受到这个女孩谈话的影响而改变政策,一个农夫...如此的被幻觉所蒙蔽;我们不该因此而遭受外国的讥笑....”与现代人对于中世纪的刻板印象不同,查理七世的朝廷相当的精明,而且对于幻觉这方面都抱持着怀疑论的看法。
还有说法指出贞德在纪录上所展现的智慧,证明了她不可能是精神病患。贞德一生中都展现出相当聪明,在重新审判中都常对贞德的智慧感到惊讶,“他们(审判者)常常从一个问题跳到另一个问题,变化无常,但尽管这样,她仍然相当精明的回答,而且显示出极好的记忆力。”她在质问中不可思议的回覆甚至迫使法庭停止公开的开庭。不过,尽管智力的衰退和记忆的丧失是许多主要精神疾病的病征,但缺乏这些病征不代表能完全排除精神疾病的可能性。虽然这样,许多学者如Judy Grundy便指出,除了审判上的表现外,依据许多目击者的说法,其他精神疾病可能导致的混乱,例如显著的人格改变和杂乱无章的言语,都没有在贞德身上出现。
那些主张贞德所见的是心理疾病造成之幻觉的人,通常根基于以下其中一种或多种的可能:
由于认为上帝并不会命令某个人去投入战争、或至少不会是去跟英国人打仗,所以贞德一定是受到幻觉的影响,而不是真的遇上神迹。不过,由于这只是人对于上帝的假设,这种说法不能算是根据客观原则而对于心理疾病的判断。
由于唯物论上否定上帝的存在,所以任何看见的“神迹”都必定是幻觉,因此贞德一定是有着心理疾病。这个观点也遭受到批评:因为据调查有40%的现代科学家仍然相信上帝的存在,因此科学家在这个观点上也产生了分歧。
同时,医学界并不会自动的将全部的神秘现象归类为心理疾病,而且通常不会将以上的两种分析视为是有根据的诊断:由于有关贞德心理疾病的争议主要聚焦在她所见的是否为幻觉上,如果有人想要将这些所见的事物视为心理疾病的病症(也就是“幻觉”和“妄想”),那此人就必须先证明这些真的是属于幻觉和妄想,而不是自己利用这些假设来作为证据以证实假设的本身。
一些对贞德所见的神迹的医学解释则是讽刺性的:为了回应有些人所主张的,贞德是因为喝了结核病牛只产下的未加热杀菌的牛奶而产生幻觉,Régine Pernoud写道法国政府应该停止对牛奶的加热杀菌规定,好培养出更多这样的英雄人物来造福国家。
五、身后影响
百年战争在贞德后继续进行了22年,查理七世成功的保住了法国国王的正统性,而没有被英国所宣称的继承者亨利六世(于1431年12月时进行加冕)所敌过。在英国能重新组织于1429年损失的军事将领和长弓兵部队前,英国也失去了和勃艮第的同盟,法国成功的在1435年的阿拉斯条约(Arras)中使勃艮第向法国靠拢。英国摄政的贝德福公爵在同一年去世,使年仅10岁的亨利六世成为最年轻的英国国王而却没有人辅政。勃艮第立场的转变以及亨利六世无能的领导或许就是造成战争结束的主要原因。Kelly DeVries主张,贞德将火炮作为攻势用途和正面攻击的战术也影响了法军往后的战争。
圣女贞德在接下来四百年成为了半传说的角色。有关她的记载主要来自编年史,英国主导的首次审判的5份原始手稿于19世纪时在旧档案库里被发现。很快的历史学家也找出重新审判时的完整纪录,包含了115位目击者的证词,以及以拉丁文记载的首次审判的纪录。许多当时的信件也被发现,其中3份有著贞德“Jehanne”的签名,摇摆的字迹显示她还在学习写字。这些第一手资料都是两次审判所留下的文件,成为相当不寻常的丰富资料来源,如同DeVries说的:“没有任何中世纪的人物,无论男女,像贞德一般能被广泛的研究。”
贞德来自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而且只是个不识字的17岁农村女孩,但却在短短几年内成为了传奇人物。在贞德前英法两国都以有千年之久的萨利克继承法(Salic law)来正当化这场战争,这场战争原本只是君王之间的为了继承权产生的冲突。贞德则为战争带来了不同的意义,如Jean de Metz所描述的:“我们(法国)的许多国王都来自英国血亲;但我们就要成为英国人吗?”而Stephen Richey则说:“她将一场原本枯燥乏味、普通人民深受其害但却不感兴趣的王朝间的冲突,变为一场热情激昂的保家卫国的圣战。”Richey也描述了她对后代的影响力:
“在她后5个世纪的人们,对她做了一切纪念:(她是)狂热的信徒、宗教神秘主义者、天真纯洁,却又可悲地成为一枚被当权者摆弄的棋子,同时又是现代民族主义的创始者和象征,被崇拜的女英雄和圣女。她即使面临酷刑的威胁和火刑的亡时,仍然坚持著她所听到的来自上帝的声音。无论那个声音是真是假,她的事迹让所有听到她故事的人都会震撼不已。”
在1452年战争结束后对她的刑进行重新调查的同时,教会宣布由于她在奥尔良的光荣事迹,核准奥尔良为朝圣的地点之一,并对当地的罪犯颁布了一次特赦。圣女贞德在16世纪被反对新教徒的天主教同盟作为他们的象征。而在1849年至1878年担任奥尔良主教的Félix Dupanloup的努力下,于1909年对贞德进行了赐福礼。她并于1920年5月16日被封为圣人,她的纪念节日被定在5月30日。她成为了罗马天主教会里最受欢迎的圣人之一。
圣女贞德并不是女性主义者,她所扮演的角色为依据宗教传统的特殊人物,代表了无论来自何种社会阶层都能得到神的召唤。她严格禁止法军招引妇女进入营地,有一次甚至还以剑背来敲打这些营妓以驱离她们。
不过,许多在贞德生命中非常重要的帮助都来自女人,查理七世的岳母阿拉贡在起初对贞德的调查中证实了贞德的处女之身,并资助发起了援救奥尔良的远征。在贞德于贡比涅被俘后,卢森堡伯爵的姑母珍夫人(Joan of Luxembourg),也改善了贞德在监狱里的生活状况而且可能也延缓了她被移交给英国人的时间。最后,英国摄政的贝德福公爵的夫人安妮(Anne of Burgundy),在审判前证实了贞德仍是处女之身。也因此法庭无法指责贞德为女巫,并也为贞德的清白和圣徒品行提供了证据。从克里斯蒂娜?德?皮桑(Christine de Pizan)到现在,圣女贞德成为女性眼中勇敢而积极的正面角色。
自从拿破仑开始圣女贞德在法国时常被作为政治的象征,自由派强调她出生于卑微平凡的家庭,早期的保守派则强调她对国王的支持。后来的保守派则强调她的民族主义。在二战中维希法国与法国反抗势力都以贞德作为象征之一:维希政府的宣传强调她对抗英国人的事迹,在海报上显现英军战机轰炸卢昂的情景,并辅以标题:“他们总是回来展现暴行。”而反抗势力则强调她与外国占领势力的对抗,以及她的故乡洛林被纳粹所控制。
传统的天主教徒,尤其是在法国,也用贞德作为象征之一,在1988年反对教皇进行改革的法国枢机主教勒费弗尔?马塞(Marcel Lefebvre)被逐出教会,支持者则将他和圣女贞德被逐出教会相提并论。三艘法国海军的军舰也前后以贞德为名,现役的是一艘直升机航空母舰。近来引起相当争议的法国政党国家阵线(Front National)也以贞德作为号召,在出版物上都有她的画像,而且还以燃烧的三色旗作为殉教的象征。不过这个政党的反对者往往讽刺这种盗用贞德形象的做法。每年的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也被定为纪念贞德的全国假日。
贞德的人物生平
童年经历
Domrémy,贞德的出生地。
贞德出生于法国香槟-阿登大区和洛林大区边界一个叫做栋雷米的农村,父亲为雅克·达克(Jacques d'Arc),母亲为伊莎贝拉·达克(Isabelle Romée)。她的双亲拥有大约50英亩的土地,并经营一座农场,同时她的父亲也担任了村庄里不太重要的官员职务,负责收集税金并领导看守村庄的工作。这个村庄属于法国东北部仍然忠诚于法国王室的一小块孤立地区之一,周遭都被勃艮第人的领土所包围了。在贞德的童年中,村庄遭受了几次袭击,其中一次甚至使村庄起了大火。?[1]?
在后来给贞德异端罪名的平反中,村民们的证词说贞德是一个优秀、简单、虔诚的女孩。还有一个村民回忆说贞德对穷人很大方,甚至把自己的床让给他们睡,而自己则睡在稻草上。有时候,贞德还会把晚饭分给穷人吃。
贞德后来证实了她在1424年遇见第一次神迹。她据称遇见了大天使圣弥额尔、圣玛加利大和圣加大肋纳,告诉她要赶走英格兰人,并带领王储至兰斯进行加冕典礼。
在她16岁时她请求她的亲戚杜兰德·拉苏瓦(Durand Lassois)带她前往附近的沃库勒尔,她在那里向当地的驻防部队指挥官博垂库尔(Robert de Baudricourt)说明来意,希望能带她前往王储的所在地——希农。博垂库尔只是嘲笑了她一番,但这并没有让贞德就此打退堂鼓。
贞德在第二年的一月再次前来,随同的还有两个支持她的士兵:让·德梅斯(Jean de Metz)和贝尔特朗·德普朗吉(Bertrand de Poulegny)。在他们的支持下她获得第二次接见,在谈话中她并说出了一些神奇的战情预报,预言奥尔良附近的法军会在鲱鱼之战中战败。
迈向传奇
在前线传来的消息证实了贞德的预言后,博垂库尔终于同意护送她前往希农。她伪装成男性,穿越了广阔的敌方勃艮第领土,最后到达王储查理在希农的城堡。在会面中她给了查理极为深刻的印象,查理接着指示在普瓦捷对贞德进行背景的调查和神学上的检验以证实她的道德。在这个时候,查理的岳母约兰德(Yolande of Aragon)筹措了资金以发起一场解救奥尔良的远征。贞德请求参与这次远征,并穿上了骑士的装备,由于她没有自己的资金,她的盔甲、马匹、剑、旗帜与随从花费都是他人捐赠的。
受到召唤的贞德
历史学家Stephen W. Richey对于贞德为何能受到任用提出了这样的解释:“在战场一年接着一年的可耻失败,法国政府在军队和人民的领导地位上已经士气低落而名声败坏。当查理王储同意由贞德来领导他的军队并准备战争时,他很可能已经试过所有正规、理性的策略选择,然而却皆告失败;只有一个已经到达了存亡最后关头、却全然无计可施的政权,才会在绝望下去相信一个自称受到上帝指示的农村文盲女孩,让她指挥国家的军队。”
贞德的军队在1429年4月29日到达战场,但当时的法军指挥官迪努瓦公爵(Jean de Dunois)和其他将领自行拟定了作战计划,在没有告知贞德的情况下展开作战。贞德察觉后对此大发雷霆,无视于其他经验丰富的指挥官计划先补给奥尔良的判断,贞德主张直接攻击英军,她投入了每一场小规模战斗中,身处战斗的最前线,并随身带着她那明显的旗帜。对于贞德在战场上的实际领导能力一直是历史上的争论之一,目击者声称她常常在战场上做出相当明智的决策,但士兵和将领们往往将她所获得的胜利视为是上帝的神秘力量所成就的。传统的历史学家如Edouard Perroy则推断贞德在战场上的领导作用主要是在士气上的。这些分析往往是根据后来贞德在审判上的证词,贞德声称她更注重她的军旗、而不是她的剑。最近学者在审判证词的解读上则较常指出,跟随她的军官们将她视为一个足智多谋的战术家和成功的战略家。Stephen W. Richey主张:“她持续领导著军队进行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胜利,扭转了整场战争的局面。”不管在哪种情况下,历史学家都同意,法军在她的领导下都能创造相当非凡的胜利。
领导军队
贞德非常轻视法军将领们一向谨慎行动的战略,在战场上她采用正面的猛烈攻势来进攻那些英军堡垒。在攻陷了几个堡垒后,英军开始放弃其他木制的防御建筑,并集中剩余的兵力,以防守一座控制了奥尔良联外桥梁的石制堡垒——土列尔堡垒(les Tourelles)。在5月7日,法军开始进攻土列尔,贞德在交战中被一支箭射中肩膀而被士兵们抬离前线,但她很快把箭拔了出来,负伤重返战场以领导最终的攻势。
在奥尔良的迅速胜利,使法军开始计划进一步的攻势。英格兰人预期法军的下一个目标会是巴黎或诺曼底;迪努瓦公爵后来证实这的确是原本计划的目标,但贞德坚持应该朝兰斯进攻。在一系列突如其来的胜利后,贞德说服查理授与她和阿朗松公爵全权指挥军队,并获得允许进攻罗尔河附近的桥梁,以作为稍后进攻兰斯的序幕。这是一个相当大胆的提议,因为兰斯的距离是巴黎的两倍,而且已经深入敌军领土。
身穿战甲的贞德
法军在6月12日攻下了雅尔若,6月15日攻下卢瓦尔河畔默恩,接着在6月17日攻下博让西,阿朗松公爵完全支持贞德所做的决定。其他的将领,包括迪努瓦公爵,也对贞德在奥尔良的胜利印象深刻,而都转为贞德的忠诚支持者。贞德还在札若的战斗中,警告阿朗松闪避来袭的火炮而救了他一命。在同一场战役中,她也在攀爬攻城梯时遭到石头击中头盔,但她仍继续战斗。在6月18日,预料中的英格兰援军到达,英军指挥官为约翰·法斯托夫,这场帕提战役可以看作是阿金库尔战役的逆转:法军先锋部队在英军长弓兵的阵势准备完成前便发动突袭,在接下来的战斗里歼灭或俘虏了大批的英军,并俘虏了英军指挥官,与一小批士兵逃出的法斯托夫则成为英格兰可耻战败的替罪羔羊。法军在战役中只承受了极小的伤亡。
贞德禁止对战俘进行杀戮,她甚至为一个将要了的英兵告解(当时的人认为没有经过告解的人会下地狱)。
法军于6月29日开始从卢瓦尔河畔默恩进攻兰斯,并于7月3日在与勃艮第城市欧塞尔的谈判中使奥塞尔保持中立,法军于是得以通过,其他途中路经的城镇也都毫无抵抗的重归法国一方。而之前签定了特鲁瓦条约的特鲁瓦,也在四天的围城后不流一滴血的投降了。军队到达特鲁瓦后面临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传说此时贞德结识了一位名为“兄弟理查”(Brother Richard)的修道士,兄弟理查长期以来在特鲁瓦宣扬世界末日将近的警告,而使当地的农民改种植豆类—能够早熟的作物,军队到达时豆实刚好成熟,于是便解决了粮食问题。这个传说被历史学家路希·史密斯(Edward Lucie-Smith)所引用,他以此主张贞德扮演的其实是神圣化的角色、而不是实际的一些能力。
他的战友则把贞德视为一个战略家。在后来的平反中,他们的证词中体现了这一点。阿朗松公爵说到:“除了战斗以外,贞德年轻又单纯,但是在战斗指挥上,她是最富有技巧的。无论是携带自己的骑枪,还是指挥部队在战斗中听从指挥,还是在战场上安置火炮。所有人都被她指挥上的的谨慎和明智所惊异,包括一些最优秀的,有二三十年军事经验的指挥官们;特别是在火炮的安置上,她简直是超凡的。”迪努瓦伯爵说道:‘’她是个具有天赋以及能将火炮微妙的放在战场要地的第六感之人。所以她并非一个疏于兵事之流,虽然一些战役赢得很蹊跷。然,同时她亦是不可否认的精神领袖。”
贞德进入兰斯
兰斯在7月16日打开了大门,加冕典礼迅速于隔天早晨举行,查理王储正式加冕为查理七世。查理七世成为国王时,打算封贞德为贵族,但被贞德拒绝,贞德只请求免除她出生的村子的赋税。虽然贞德和阿朗松极力主张进攻巴黎,但查理较倾向于与勃艮第进行谈判以达成休战。勃艮第的菲利普公爵于是利用谈判来作为缓兵计的策略手段,在谈判的同时暗中增援巴黎的防御。法军继续往巴黎前进,途中获得更多城镇和平的投降。由英格兰贝德福公爵率领的英军与法军在8月15日相遇,双方打成平手。法军接着在9月8日进攻巴黎,尽管贞德在战斗中被石弩击伤腿部,她仍然继续指挥军队直到当天的战斗结束。隔天早上,她便接到王室的命令下令法军撤退。许多历史学家将这次撤退归咎于法国大臣拉特雷穆瓦耶公爵(Georges de la Trémoille)所犯下的政治大错。
遭俘被审
贞德在卢瓦尔-沙里特(La-Charité-sur-Loire)度过了没有战斗发生的11月和12月,接着在隔年3月前往Lagny-sur-Marne,并在5月13日前往贡比涅以抵挡英格兰和勃艮第人的攻势。在1430年5月23日的一场小规模战斗中,贞德被俘虏了。当她下令军队撤退回贡比涅城时,她处在军队的最后方以确保所有人都退回了城里,但就在这时贡比涅城因为害怕英军跟着闯入,没等到所有部队撤回便将城门关下,贞德与剩余的后卫部队便遭到了勃艮第人俘虏。
当时有关俘虏的惯例是,只要俘虏的家人能付出赎金便能将他赎回,但这次勃艮第人不想这样做。许多历史学家指责查理七世没努力进行援救。她试图逃跑了好几次,有一次甚至从70英尺的高塔跳下来,摔在干燥了的护城河的柔软泥地上而没受重伤。在一番谈判后,菲利普公爵将贞德交给英格兰。在法国北部博韦的一名主教皮埃尔·科雄(Pierre Cauchon),在这些谈判和稍后的审判中担任关键的角色,他是英格兰的强硬支持者,并认为自己有责任确保贞德会遭受惩罚。
被审讯的贞德
指控贞德为异端邪说的审判是出自政治上的目的。贝德福公爵宣称法国国王的宝座应该属于他的侄儿—英格兰国王亨利六世的,而她则破坏了这一切。审判的程序于1431年1月9日在卢昂展开,由英格兰占领政府主导,审判的程序在许多方面都显得杂乱无章。
总结一些主要的问题,担任法官的科雄主教的审判权只是法律上假设(legal fiction),他是因为亲英格兰的立场而获得了这个职位。
英格兰政府资助整场审判的花费。神职的公证人员Nicolas Bailly,也只被任命以收集对贞德不利的证词,却没有提出半点反面的证据。也因此整场审判缺乏根本的公平基础,无论如何贞德都将被定罪。
审判纪录证明了贞德有着才智。纪录中最著名的一段质问是:“你是否觉得自己受到上帝的恩典?”而贞德回答:“如果没有得到,希望上帝能赐予我;如果我已得到,希望上帝仍赐予我。”
这个问题是个陷阱。当时教会的教条是没有人可以肯定他自己受到上帝的恩典,如果她做出肯定答复,那她就证明了自己是异端邪说。而如果她的答复是否定的,那她就承认了自己是有罪的。公证人Boisguillaume后来证实了当时法庭在听到了贞德的回复后,“那些质问她的人全都目瞪口呆”,并且只得暂停了那天的审问。这一段质问后来非常知名,在现代成为了许多领域的题材。
在四月十九日,守卫们向她展示刑具,但她没有屈服,她说他们可以把她分尸处,但她不会改变自己的说法。
贞德并没有因为国王查理七世没有营救她而怨恨他。一天的审判中,神父开口朗读经文‘’无果之树”,这段布道攻击了查理七世,于是贞德喊道:''不要谈论国王,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要说说我。”
几个法庭的人员后来证实很大一部分的手抄纪录都被更改了(更改得对贞德不利)。许多神职人员都是被强迫参加的,包括审问官Jean Le Maitre,其他一些人甚至遭到来自英格兰人的亡威胁。依据审讯的规定,贞德应该被监禁在由修女所看守的教会监狱,但英格兰人却将贞德监禁在一般由士兵看守的监狱中。科雄主教也拒绝了贞德希望教宗出面的要求,因为这很显然会让他的审判停止。5月30日,本穿女装的贞德又换回男装,教士纪录认为这是为了避免被,因为当时的男装极难强行脱下。
最后法庭总结了贞德的12项罪行指控,但这些指控都和在审判中的纪录相互矛盾。在各种方式逼迫之下,不识字的贞德在立即处的威胁下签下了一份她完全看不懂的公开弃绝书(abjuration,等于直接认罪),但法庭在官方留下的纪录上却是另一份不同的文件。
执行刑
在火刑柱上的贞德
当贞德签下弃绝书时,弃绝书上也声明同意穿着女性的服装(自从离开家乡以来,贞德始终穿着男装)。几天后,依据目击者的说法,贞德在监狱中被一名英格兰贵族试图未遂。她重新开始穿着男装,要不是为了防止骚扰,或者就如同Jean Massieu作证所言的,因为她的裙子被偷走而没有衣服可以蔽体了。
刑于1431年5月30日在鲁昂的老集市广场进行,目击者描述了刑的那一幕。贞德被绑在火刑柱上,她不断地祈祷著,并向旁边的神父请求让她握著一个小十字架。最后火被点燃,几分钟后就结束了。刽子手报告:‘’刚点火时,她叫了不止六遍耶稣,特别是咽下最后一口气时,她用坚定的声音叫着耶稣。几乎在场所有人都流下了同情的泪水。”刽子手奉命将火焰和她保持一段距离,为的是让她尽可能艰难的去。英格兰人将烧焦的木炭拨开,暴露出焦黑的尸体,以向人群证明她的确了,接着又烧了尸体一次,以免有人想收集她的骨灰。
英格兰人将剩余的灰烬都扔进了塞纳河。负责点火的刽子手Geoffroy Therage后来形容他当时非常害怕,因烧了一位圣女而会被打入地狱。”
重新审判
贞德被处刑的地方。
在战争结束后重新进行了一次审判。
在贞德年迈的母亲伊莎贝拉·达克和法国宗教裁判所的首席法官Jean Brehal的请求下,卡利克斯特三世授权了这次重新审判。审判开始于牧师Guillaume Bouille对案件重新的审讯,并在1452年由Brehal主导下进行了调查,正式的裁决则在1455年11月进行。
遍及欧洲各地的许多神职人员参加了审判,审判的过程也遵照标准的法庭规定进行。神学家组成的小组也分析了115名目击者的证词。最后Brehal在1456年6月提出结论,描述贞德是一个为正义牺牲的圣女,并指出当初主导审判的皮埃尔·科雄是为了自身的现实利益而错误的将贞德定罪。
法庭在1456年7月7日正式宣布了贞德的清白。?[1]?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