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篮球倒退了-nba球队退赛
1.NBA会引进四分球吗
2.篮球三分线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3.NBA球员退役时,都有哪些很奇葩的退役理由?
4.NBA是世界最顶级的篮球比赛,为何对抗程度在不断弱化?
5.NBA中靠篮球改变命运的5位巨星,都有着哪些经历?
6.为什么库里对NBA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改变了篮球比赛的方式呢?
NBA会引进四分球吗
不会,如果出现四分球,将会对NBA产生颠覆性的影响,比如:球员重新选择(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交易,一部分原来不会投三分的会被淘汰),
球员的体能(要知道投两分和三分的区别,而四方球的得分方式主要可能是这两点,一个是出手点距离,一个是通过犯规罚球,罚球从某种意义来说已经有获得四分的可能性了,三分线外对方犯规将已方送上罚球线,如果球已进就获得三分+罚球一分)。而且出现四分制,投球点更加扩张,使内线场地更加空旷,防护人员肯定要来回跑体能消耗成为一个大问题
还有战术等等,比如用勇士队举例子,勇士队主要是炮轰外线,出现四分制,投球点更加扩张,使内线场地更加空旷,本来勇士内线相比其他季后赛球队比如马刺来说防守是不如马刺的,场地一打开,勇士队的内线就等于别人家的后花园。但另一方面,勇士队出色的外线能力也将会对其他球队造成前所未有的威胁(也不一定,有可能会适应不了),所以所有球队战术都会改变。
还有其他很多原因,所以四方制是不可能存在的
篮球三分线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起源与测试
早在1933年,美国俄亥俄州蒂芬市一个叫赫尔曼·塞吉的人就提出了三分线的概念。当时的篮球运动只有两分球的规定,也就是说,在场上任何一点投篮命中都只能得两分。这样的规定导致大个子球员更愿意打篮下,因为篮下得手同样是两分而且还容易得多。有感于篮球比赛里的这种风气,钟爱篮球的塞吉开始思考出台一种新的规定,用来限制高个子球员频频打篮下。
塞吉的构想在当地举行的一场高中篮球赛里付诸实施。他以篮筐为圆心,以4.5米、7.5米为半径画了两条弧线,这两条弧线把一块半场分成三部分,并且规定在半径4.5米的弧线内命中得一分,4.5米与7.5米的弧线之间命中则是两分,而7.5米之外可以得到三分。尽管这场比赛的影响力不大,但是这种新的计分规定还是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可惜的是,新设立的三分线对于球员们并没有太大的新引力,因为球员们不可能在一场比赛里就能扭转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而且7.5米的三分线对于高中生来说确实远了些。
1945年2月7日,在NCAA一场哥伦比亚大学对阵福特汉姆大学的比赛里,三分线被再度用来测试。(见下图)可惜的是,这个篮球场上的新生事物还是提不起球员们的兴趣,他们更习惯在离篮筐较近的位置出手。
登陆职业赛场
三分线第一次出现在职业赛场是1961年,当时的ABL(美国篮球联盟)为了在职业篮球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在联盟成立的第一个赛季就引进了三分线,以此作为自身联赛的特色来吸引观众。但是三分线并没能够给ABL带来好运,这个篮球联盟仅仅维持了一个半赛季便于1963年宣告解散。尽管如此,ABL还是作为最早使用三分线的职业篮球联盟被写入篮球运动的历史。
可喜的是,三分线在职业赛场上的旅程并没有结束。ABL解散以后,另外一个篮球联盟EPBL(东部职业篮球联盟,也就是今天美国大陆篮球协会、即CBA的前身)于1963—64赛季增设了三分线。这时三分球的影响已经开始扩大,不论是室内球馆还是露天赛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种“非传统”却高回报的得分方式产生了兴趣。三分线对于篮球运动改变的进程正在悄然上演。
在ABA发扬光大
先后经历了两个职业联盟的“洗礼”,尽管三分线已经在球员和观众心里有了分量,但是低一级的职业联盟还是不能给三分球提供足够大的“舞台”。真正让三分球这一规则“步入春天”的是成立于1967年的ABA(美国篮球协会),当时的ABA正值创立之初,面对NBA这个已经成立20余年的“大家伙”,想要争抢市场就需要突出自己的特色,于是ABA 将标新立异作为自己的市场定位。
当时的NBA正处在以拉塞尔为中心的凯尔特人独霸联盟的时代,秉承着学院派刻板的球风。在NBA大行其道多年的“传统篮球”面前,ABA毅然走向了相反的方向。在ABA第一任总裁乔治·麦肯(球员时代曾经是NBA湖人队的著名中锋,被称为篮球史上第一个超级巨星)的敦促下,联盟不仅在比赛中使用花里胡哨、令人眼前一亮的红白蓝“三色球”,还敏锐地把握住当时NBA还没有设置三分线的时机,率先将三分线引入联盟之内。不仅如此,ABA还在提高比赛的观赏性方面下足了工夫,一反过去篮球比赛“一板一眼”的打法,鼓励队员们扣篮、展现自己。随着ABA联赛的火热进行,扣篮、三分球也开始大行其道。
乔治·麦肯后来回忆道,几乎贯穿整个ABA时代(1976年ABA与NBA合并),扣篮与三分球都是联盟与NBA竞争的重点策略。
NBA三分距离:先缩后扩
鉴于ABA在引进三分线方面曾经取得的成功,到了1979—80赛季,NBA正式宣布将7.25米远的三分线引入联盟。1979年10月12日,凯尔特人主场对阵火箭的比赛里,主队后卫克里斯·福特有幸成为NBA历史上首位命中三分球的球员。三分线的引进给NBA比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不仅使得进攻手段更为多样;而且由于远投威慑的存在,防守范围大大外扩,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突破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三分球增加了比赛的悬念。三分球还使得NBA在攻防两端的激烈程度明显提升,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比赛的观赏性。
三分线的引入很快促使联盟内诞生了一批远射好手,超音速队的后卫弗莱德·布朗成为其中的佼佼者,他成为1979—80赛季命中三分球最多的人。而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远投更是成为比赛中重要的一环,三分好手不断涌现。三分球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最终被联盟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全明星赛上列为比赛项目。拉里·伯德在1986年首届三分球大赛上夺魁,成为NBA历史上第一位“三分王”,此后两年他又连续封王,在首位“三分王”的基础上升格为首位远投“三冠王”。
NBA引进三分线的初衷就是为了让比赛更吸引人,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防守风格越来越强硬、激烈程度越来越高,导致比赛的平均得分有所下降。“红衣主教”奥尔巴赫一度严肃地表示:“如今NBA比赛的得分下降了,我不知道这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退步。”
得分下降的事实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球赛观赏性下降的种种疑虑,迫使联盟开始一轮又一轮的“头脑风暴”。最终,联盟得出了鼓励投篮的做法,具体的做法是缩短三分线离篮筐的距离:即从1994—95赛季开始,将原本7.25米长的三分线缩短为6.7米。“缩水”三分线对于增加投篮效果显著,更多的球员敢于在三分线后一试身手。一大批日后被认为有“成色不足”嫌疑的三分投手粉墨登场,魔术队丹尼斯·斯科特于1995—96赛季在新的三分线后投中了267个三分球,创下了当时NBA个人单赛季命中三分球最多的纪录。
让联盟始料不及的是,三分线缩水逐渐显出“矫枉过正”的趋势。1993年时,远投榜上前五名的球员,平均每人出手仅有165 次,出手最多的人也不过292 次。而仅仅在三分线改变的首个赛季,远投榜上的前五名平均出手次数就升到了258次,出手最多的球员竟然高达425次。在随后的两个赛季,大家一窝蜂投三分的趋势有增无减。这种情况再次引发争议,不少专家认为,三分球原本应当属于少数球员才擅长的技术,如今人人都在三分线后尝试一把,无疑是篮球运动的倒退。一位专家曾经不无讽刺地表示:“想要看中投,只剩下乔丹和格兰特·希尔了,除了他们两个其他人都放弃了中投。”
舆论的压力越来越大,最终在联盟又一番“头脑风暴”后,三分线在1997—98赛季重新被改回原来的7.25米。
NBA的远投标杆
NBA个人生涯三分球命中总数目前排在第一的是前步行者球星雷吉·米勒(一向以“神投手”著称,也是乔丹时代众多球星里最晚退役的一个),他一共命中了2560个三分球。现役球员中这项指标的榜首是优雅的投手雷·阿伦,目前已命中2230个三分球。雷·阿伦还保持了单赛季命中三分球个数的纪录,他在2005—06赛季一共投进了269个三分球。
单场比赛个人三分球纪录是科比在2002—03赛季对阵超音速以及马绍尔在2004-05赛季创造的全场命中的12个三分球。而单场比赛全队三分球纪录由超音速队在1995—96年季后赛同火箭队的第二场比赛中创下,他们在三分线外一共出手27次,奇迹般地命中了20个。
NBA有史以来单赛季个人三分球命中率最高纪录的保持者是前公牛队的后卫史蒂夫·科尔(现太阳队总经理),达到了惊人的52.4%。他曾在1997年全明星周末的三分球大赛上封王。
全明星三分球大赛也是球员们展示自己射手本色的绝佳舞台。从1986年至今,能够实现远投三连冠伟业的仅有拉里·伯德和前公牛投手克雷格·霍吉斯两人。近十年来远投大赛最好的成绩是斯托贾科维奇与卡波诺分别获得的两连冠,遗憾的是,两人都“倒”在了冲击三冠王的道路上。
NBA关于
三分球的新规定
在NBA快节奏的比赛里,有时候很难判断球员在远投出手的一刹那是否踩线,一旦命中,就会产生此球应当算两分还是三分的争议,以往出现这种情况纯粹靠裁判的肉眼来裁决,录像回放仅作为辅助参考,不能成为判罚的依据。
为了维持比赛的公正性,联盟在本赛季开幕前出台了一项新规定,确立了录像回放作为判断依据的“合法地位”——一旦比赛中出现肉眼无法判断是否踩线的三分球命中时,裁判可以依靠录像回放最终做出决定,从而保证比赛的公平和判罚的准确。
NBA球员退役时,都有哪些很奇葩的退役理由?
NBA是所有篮球运动员梦寐以求的地方,能被选中进入联盟,那就意味着你的实力和天赋已经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可,即使以后退出NBA的历史舞台,篮球领域里也总会有你的一席之地。
很多球员在离开联盟的时候,一般都是因为疾病或者年龄的关系,不得以才退出。可偏偏有那么一些人,连退役的理由都让人觉得很奇葩。
如果要论谁的理由最奇葩,估计所有人都会想起乔帮主。当年在带领公牛队夺得三连冠之后,乔丹突然宣布退役。这样的消息震惊了整个篮球界,毕竟当时的他正值巅峰,才仅仅31岁。而他给出的退役理由是想成为一名棒球运动员,因为这是他父亲的愿望。乔帮主第二次退役的时候,当时他已经手握六个总冠军,这一次他给出的理由是联盟里再也找不到让他燃起激情的对手了。言外之意其实很明显,不知道当时其他的NBA球员知道后会作何感想。
相比于乔丹霸气的退役理由,大鸟伯德的理由就有点让人啼笑皆非。作为NBA最为出色的白人球员之一,大鸟的垃圾话经常响彻整个比赛现场。处于职业生涯末期的伯德,依然能在场上轻松投进三分,可相比巅峰时期,命中率和场均得分确实有所下降。为了不将自己职业生涯的场均数据拉低,伯德竟然做出了退役的决定,这样的理由估计大多数球迷都无法接受。伯德退役之后,他的场均数据定格在了24分、10个篮板以及6个助攻,但无论数据如何,这丝毫没有影响他在联盟里的地位。
早前效力于雄鹿队的拉里桑德斯同样有着一个奇葩的退役理由。当年作为首轮第15顺位的新秀,桑德斯的潜力应该还算是很不错的,尽管打了几个赛季依然不温不火,但他还是和雄鹿队签下了价值4000万美元的大合同。随着财富的增加,桑德斯开始玩起了艺术,注意力也没有完全放在球场上,最后导致数据一天天下滑,无奈退出NBA。有趣的是,桑德斯将自己退役的理由归结于自己缺乏篮球天赋,称自己还是更适合去追求艺术。
素来以搞笑著称的大鲨鱼奥尼尔,在退役的时候还不忘调侃自己,他给出的理由是自己就算再努力也得不到3万分,还不如选择退役。所有人都知道他在开玩笑,可还是舍不得这个球场上的活宝。巅峰时期的大鲨鱼可以说是联盟有史以来最优秀的中锋之一,可在其职业生涯的末年,却场均只能拿到9分而已。经历这样的落差,相信奥尼尔也觉得自己是时候该退役了。
NBA是世界最顶级的篮球比赛,为何对抗程度在不断弱化?
身体对抗的减少,比起90年代的“铁篮球”,是一种直观的感觉。为了保护进攻球员(尤其是外线球员)鼓励进攻,当代NBA联盟改变了一系列规则,如无握手规则、合法防守、3秒防守等。,各种发哨和气哨都在增加,内线球员被边缘化和蓝领化。以前的粉丝和名人都说“入者得天下”,对于“带头动全身”、“精彩到顶”的职业运动来说,规则的改变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使得之前的“拳击到肉”的身体对抗逐渐消失。
首先我们来看看球员的伤病是不是越来越多了。至少从17-18赛季开始,根据InStreetClothes.com对伤病的追踪,与16-17赛季相比,伤病频率增加了10%左右,与2016-17赛季相比,伤病超过100人,因伤病错过的比赛总时间增加了25%左右。
戈登·海沃德(81)、凯里·欧文(22)、林书豪(81)、扎克·拉文(58)、斯蒂芬·库里(31)、麦克·康利(70)、德马斯·卡曾斯(34)、波尔津吉斯(34)、马克尔-。在联赛中,因伤缺阵超过5000场,这是自2004-05赛季跟踪这个数据以来的首次。更快的运动给进攻球员的身体甚至防守球员的身体带来更大的风险。尤其是当这些防守球员是一些重内线球员的时候
通常人们认为对抗是球员受伤的主要原因。但据InStreetClothes.com对17-18赛季100多名主力球员受伤情况的分析,因身体对抗直接受伤的不到20%,包括恩比德被队友富尔茨面部受伤、卡特对麦考伊犯规等等。有趣的是,接触性伤病的比例在季后赛开始上升,节奏较慢,更强调身体对抗。
NBA中靠篮球改变命运的5位巨星,都有着哪些经历?
中国有句古话叫莫欺少年穷。年轻就是资本,很多人在年少的时候很贫穷,甚至一无所有。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终有一日飞黄腾达,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在NBA?莫欺少年穷?,这句话就非常适合。很多球员在进入NBA之前一无所有,但是进入NBA之后,成为球星获得了大合同,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家人们的生活也随之改善。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那么其中比较出名的几位有谁呢?
第1位:阿伦艾弗森
估计很多球迷跟我一样,首先想到的就是阿伦艾弗森。他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詹姆斯说过:小时候,我不想成为乔丹或者魔术师,我只想成为艾弗森。少年时代的詹姆斯是看艾弗森打球长大的,艾弗森通过打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是那时贫民窟孩子们都希望自己是下一个艾弗森,通过打球改变自己的命运。
艾弗森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与母亲和妹妹相依为命。在汉普顿贫民窟的一个经常停水停电的公寓里居住,每天为了下一顿饭吃什么发愁。而且汉普顿的犯罪率极高,当时贫民窟的孩子想要走出贫民窟,打篮球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但是打篮球能打到NBA的毕竟是凤毛麟角。艾弗森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最终成为1996年黄金一代的状元。他整个职业生涯在NBA取得的工资高达1亿5千万,再加上各种代言费,艾弗森早已是亿万富翁。虽然退役后艾弗森挥霍无度,但依然衣食无忧。
第2位:勒布朗詹姆斯
詹姆斯是仅15年来NBA最成功的球员,职业生涯拿下3座总冠军,4个常规赛MVP,3个总决赛MVP,16次入选全明星阵容,全部是首发,而詹姆斯也早已成为亿万富翁。而詹姆斯小时候家里也是很便宜的。詹姆斯1984年出生于一个单亲家庭,母亲生他的时候只有16岁,他和母亲相依为命。为了养活詹姆斯,母亲只能每天去卖一些小商品来维持家用,由于收入不稳定,他们经常付不起房租,詹姆斯曾经搬过12次家。到詹姆斯三岁的时候,母亲给他买了一个儿童篮球架。詹姆斯的篮球生涯就是从那里开始的。直到詹姆斯10岁那年,母亲才租到一间公寓,两人的生活才稳定下来。
第3位:吉米巴特勒
吉米巴特勒是NBA2011年的首轮第30顺位球员,他进入NBA的时候并不被人们看好,手臂短,外线投篮不准,只是被当作防守型球员培养的。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巴特勒的投篮命中率明显提高,篮球技术也逐渐提高。成为了全明星级别的球星。吉米巴特勒生涯总工资高达2亿1千万美元,本赛季他的薪金高达3274万美元。早已成为亿万富翁。巴特勒小时候也是出生在贫困家庭,他的遭遇甚至更悲惨,出身单亲家庭,在8岁的时候,被母亲嫌弃丑,赶出了家门,从此过上了流浪的生活。饿了翻垃圾桶,渴了找自来水喝,独自流浪了几年。后来被他的养父母收养。巴特勒能有今天的成就,估计很多人没有想到,包括当时抛弃他的亲生母亲。
第4位:凯文加内特
加内特的父亲也是一位篮球运动员,但是并没有打过NBA。在加内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加内特跟着母亲还有妹妹一起生活。后来母亲又嫁人了,继父对他们并不好,认为几个孩子是家庭的累赘。加内特很小的时候就不得不出来打工,养活自己还有妹妹,他活干得很杂,码头搬运工、修鞋、擦车等,只要能赚到钱,他都愿意尝试。加内特靠着篮球改变了命运,职业生涯在NBA的总薪金达到3亿4千万美元。加上各种代言,以及投资,加内特已经成为了超级富豪。
第5位:阿里纳斯
阿里纳斯是2001年的2轮秀,选秀的时候并不被各支球队看好。但是进入NBA后的第2年他场均就能达到18分6次助攻。奇才队给了他一份大合同,阿里纳斯也逐渐成为奇才队的当家球星。阿里纳斯巅峰时期非常厉害,称得上是联盟的巨星。跟科比对位能砍下60分,季后赛和詹姆斯展开飚分大战。阿里纳斯生涯总薪金超过1亿4千万美元。
他也是出生在贫困家庭,刚出生不久就被父母送到了福利院。但是在他2岁的时候,父亲良心发现,将他接回自己身边。但是父亲是个流浪汉,居无定所,公园的躺椅,破旧的沙发都是父子二人的栖身之所,而且还经常被人欺负。现在的阿里纳斯已经退役,经常炫富,拿美元当厕纸,养鲨鱼当宠物。可以说是有些膨胀了,阿里纳斯能过上现在奢侈的生活,完全是篮球带给他的。
NBA中靠篮球改变命运的5位巨星,第3位曾独自流浪,第5位经常炫富。
为什么库里对NBA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改变了篮球比赛的方式呢?
库里进入nba之后,整个篮球的打法都变了,带给球迷的冲击太大了,篮球发展至今第一次,只有库里一个人可以靠运球节奏把对面防守人晃趴下,再离三分线两步直接投进的。且这种得分方式是在效率奇高的情况下完全的,离三分线两三步的射程威胁导致防线提前,整个空间被拉开,也为其他人带来了更多的切入空间,以前的篮下巨兽成了拖空间的傻大个,然后带了小球风潮。小球风潮,不只是有一个后卫可以投超远三分,是这个后卫在超远三分奇准的情况下带来的,更大的空间,更适应这个空间更有机动性的内线,各个位置更强的移动能力,更强的团队防守。
作为一个篮球爱好者来说,库里的突现确实给nba的整体比赛模式带来了一定的改变,众所周知篮球运动一直都是高人运动,对运动员的身高有一定的要求,经历过真的多年的发展篮球文化和运动模式都在逐步改变,更加适应与普通人员,总体来说是库里的出现改变了篮球的时代,倒不如说是时代造就了库里。
勇士的成功是因为科尔完美的体系放大了库里的作用,勇士五小除了库里以外,都是顶级的防守球员,他们可以分担库里的防守压力,解放库里的进攻天性。所以当库里发起或者终结一次华丽的进攻时,人们赞赏的只有库里,但是别忘了篮球是团队运动,任何个人的光芒都需要团队去放大。
在库里及勇士体系出现以前,NBA是注重身体对抗的,具体的可参照经典的10年湖凯大战。所谓的得内线者得天下,就是这个道理。而库里及勇士体系的出现,强调分享球,强调快速的防守反击,强调大量的无球跑动,强调投三分,这些打法都是直击传统的内战打法的软肋。但是这套体系的前提是三分必须得准,所以有了库里和汤神必要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