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在外省打篮球都有谁-山东籍篮球运动员有哪些
1.男篮现役国手第一高度,2米21的他娶了1米53娇小妻子,已有一女儿
2.谁能给我详细介绍一下CBA的内线新星张大宇、苏伟、王征和孙喆
3.山东14岁女孩身高2米26独霸篮下,她是怎么长这么高的?
4.苏群,徐济成,张卫平,杨毅,于嘉
男篮现役国手第一高度,2米21的他娶了1米53娇小妻子,已有一女儿
北京时间10月26日上午,2019-20赛季CBA体测的最后两项测试中,张兆旭在负重100公斤的杠铃,进行深蹲测试时,突然发生意外,而且严重到倒地后久久都无法起身,最终只能被担架抬到救护车上送往医院。一时间,沉寂了多年的体测再次遭到了外界的口诛笔伐,有些观点甚至认为,体测是一个没必要的环节,为避免球员们受伤,可以考虑取消。
1987年11月出生于山东烟台的张兆旭,场上司职中锋,目前效力于CBA上海男篮。2002年初中毕业后,身高达到2米05的张兆旭被家人送到了烟台市体校学习打篮球,从此走上职业道路;2004年加盟山东青年队;2005年,帮助山东青年队获得全国冠军;2007年加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成为队史最高球员;2009-10赛季打NCAA期间,张兆旭共出战27场,场均10.6分钟贡献3.1分2.4板,此外整个赛季他一共送出37个盖帽,场均达1.4个,盖帽数名列赛区第二。
2010年,张兆旭加盟上海男篮,开始了自己的CBA职业生涯。从职业生涯初期的饱受质疑,到经过努力逐渐打开局面,进入CBA这些年来,张兆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从一个只会靠着身高优势做着单纯防守的球员,到进攻手段特逐渐变多,他的侧身向篮下挤压运球,然后用小勾手投篮得分的技术也运用地非常娴熟。2014-15赛季,在刘炜离开之后,张兆旭成为上海队 历史 上的第四任队长。
2010年5月份,张兆旭加入中国男篮集训队,并最终入选土耳其世锦赛12人名单,成为中国男子篮球队的第一高度。2010年10月,张兆旭入选亚运会12人名单;2011年,张兆旭入选国家队打亚锦赛。2012年,再次入选国家队名单,代表中国队出征伦敦奥运会。
个人生活方面,三十岁出头的张兆旭已经结婚并且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事业和爱情都双双丰收,真可谓是人生大赢家呀。张兆旭的妻子名叫刘玥彤,比张兆旭小一岁,是山东济宁人,她的长相漂亮大方,是一位贴心知性的美女,就是身高和张兆旭差距有些大,她的身高只有1米53,比2米21的张兆旭矮了68厘米。
张兆旭和妻子是在赛场上结下的缘分,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张兆旭随中国男篮在伦敦参加奥运会,而刘玥彤恰好在英国留学,并当上了奥运会志愿者,机缘巧合下,两人就这样邂逅了。异国他乡遇到个老乡,让两人都倍感亲切,当时就热聊起来,后来顺理成章地走过了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两年后,这对相爱的人一起踏入新婚殿堂。
2014年4月25日,CBA上海队中锋张兆旭在老家山东烟台某酒店举办了盛大的婚礼。新娘刘玥彤穿上洁白的婚纱,更显得美丽大方,不过1米53的她穿上高跟鞋才勉强到张兆旭胸口位置。上海男篮队友均到场祝贺,经纪人陆浩出任证婚人,姚明、丁俊晖、林丹等 体育 明星通过视频送上祝福。就这样男篮现役国手第一高度,2米21的张兆旭娶了1米53的娇小妻子,很多人都好奇,嫁给高这么多的男朋友是什么感觉?每次有人这样问,刘玥彤都是会心一笑,她表示:“虽然生活中有很多不便,但是和他在一起感觉得到踏实。”
虽然两人的身高差距十分明显,但这丝毫影响不到两个人的幸福生活,婚后两人也是琴瑟和鸣,之后便有了两人爱情的结晶,刘玥彤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儿,现在一家三口的生活十分幸福美满!
谁能给我详细介绍一下CBA的内线新星张大宇、苏伟、王征和孙喆
张大宇是06-07赛季提拔上浙江万马一线队的年轻中锋,身材高大却步伐灵活,出众的弹跳能力是内线防守保障
张大宇,身高2米12的张大宇是浙江队中锋,曾被誉为“姚明接班人”,在2009年的耐克全球峰会上有着出色的表现。目前在美国draftpress网站的91届国际球员中排名第9,在他之前只有一位中锋,未来的NBA选秀前景不错。
苏伟
国家队: 中国男篮 号码: 13
效力联赛: CBA 俱乐部: 广东
生日: 1989年7月28日 位置: 中锋
身高: 2米13 体重: 120公斤
编辑本段运动生涯
2002年 来自山东日照的苏伟小小年纪就因为良好的身体条件被选入当地少体校训练皮划艇,2002年他被广东赛艇队看中,千里迢迢来到广东,成为一名出色的赛艇苗子。按照广东赛艇队教练的说法,以苏伟的身体条件和吃苦耐劳的个性,将来“成为亚洲冠军毫无问题”。
苏伟赛场(20张) 广东赛艇队的训练基地在距离广州有几个小时车程,偏僻荒凉的竹料镇,赛艇队的训练又是出名地艰苦枯燥,训练之余,苏伟和队友们舒缓疲劳、发泄郁闷的方式就是打篮球,虽然是露天场地的简陋球场他们也乐此不疲。一年之后,苏伟的个头长到了2米,对于篮球的热爱也与日俱增,终于他萌发了一个大胆的让谁也没有想到的决定。 2003年 据广东青年队的教练回忆,在2003年的一天,球队正在训练,篮球馆外出现了一个探头探脑的高大少年,他先往广东青年女队的训练场看了看,又往青年男队的训练场看了看,又往广东女队的训练场看了看(这三个队是共用一个大体育馆一起训练的),在门外徘徊窥探了半天,就是不敢进来。 所有教练见到这个奇怪的少年都感到很奇怪,来到门口询问他是不是来找朋友,苏伟当时非常的腼腆和不善言辞,吭哧了半天都没有让教练明白他的来意,最终苏伟才吞吞吐吐的表达了想来这里打篮球的想法。 当时担任广东青年队主教练的张镇民见他身体条件不错,就招呼他来稍微做几个跑跳动作,测试一下。为了预测他会不会继续长高,还用了一个很“土”的方法:让苏伟站着把手举起来,然后一看他的腋下还没有长出腋毛,就估计他还能长个子,于是就将他留在球队试训。
写真(1张) 2004年-2005年 苏伟在广东青年队继续“深造”,两年时间,展示出他过人的潜力。 2006年 2006年,苏伟长高到2米12,而且入选了国家青年队、广东一线队。在2006-07赛季,苏伟为广东队出战10场,场均7.3分钟,得到3分、1.6个篮板。 2007年 苏伟在联赛中不断成长,在2007-08赛季,为奥运而缩水的CBA30轮比赛中,苏伟上场27次,场均在7.6分钟内得到2.7分、2个篮板。 2008年 2008-09赛季是苏伟CBA职业生涯中耀眼的赛季,在漫长的50轮比赛中,苏伟获得了42场的出战机会,场均12分钟、5.35分也是他职业生涯的最高得分,特别是在总决赛中,苏伟用他的强健身体限制了巴特尔的发挥,成为广东队夺冠的重要成员。 2009年 苏伟(右)在比赛中上篮
CBA赛季结束后,苏伟被教练招入国家二队队阵容,在亚锦赛东亚预选赛中,他场均贡献13.7分、6.75个篮板,成为国家二队一名核心内线,随后入选国家队亚锦赛12人名单。 今年,苏伟再次入选国家队,在中国男篮缺少姚明的情况下,苏伟被主教练邓华德委以重任。男篮热身赛上,苏伟有上佳表现,场均得到6.6分、抢下7.2个篮板,成为中国队的内线支柱。2010年土耳其世锦赛上,苏伟担负着内线防守和争抢篮板球的重任,对于年轻的苏伟来说,世锦赛会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2011年 4月8日,入选2011年国家男篮集训名单。同时夺得2010-2011季度CBA职业联赛冠军。
编辑本段群殴事件
2010年10月12日晚在中国男篮与巴西队的第三场热身赛中,两队在刚开场不久就陷入了激烈的摩擦,随后双方队员动作越来越大,最终演变成了一场群殴,比赛已经被中断。 12日晚,8点30分,当地主办方负责人宣布:本场热身赛改为内部教学赛。此前大郅曾去对手更衣室希望能劝说巴西重新比赛,但是最终未能成功,这也意味着巴西队拒绝继续比赛。[1]
编辑本段赛事统计
对阵双方 上场 二分命中 出手 三分命中 出手 罚球命中 罚球 进攻篮板 防守篮板 篮板 助攻 犯规 抢断 失误 盖帽 扣篮 被侵 得分
立陶宛VS中国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土耳其VS中国 33 2 10 0 0 0 1 3 6 9 0 2 0 3 0 0 0 4
中国VS俄罗斯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波多黎各VS中国 4 0 0 0 0 0 0 0 0 0 0 3 0 0 0 0 0 0
中国VS科特迪瓦 2 0 0 0 0 0 0 1 0 1 0 1 0 0 1 0 0 0
希腊vs中国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国家队统计
比赛 出场 首发 时间 投篮 3分球 罚球 进攻
篮板 防守
篮板 助攻 抢断 盖帽 失误 犯规 得分
场均 2009年男篮亚锦赛 6 0 5.33 55.5% 0% 83.3% 0.33 1.16 0 0 0.16 0.5 0.66 3.33
场均 2009东亚运动会 5 4 17.0 43.7% 0% 37.5% 1.2 2.6 0 0.8 0.6 2.2 1.4 4.6
场均 2010斯坦科维奇杯 4 3 11.2 66.6% 0% 55.5% 0.75 1 0.25 0 0 0.75 3 2.25
联赛统计
球队 出场 首发 时间 投篮 3分球 罚球 进攻
篮板 防守
篮板 助攻 抢断 盖帽 失误 犯规 得分
08-09场均 广东宏远 42 8 12.0 60.8% 0% 52.2% 1.52 1.78 0.14 0.45 0.28 1.16 2.16 5.35
08-09总和 广东宏远 42 8 506.5 84-138 0-1 57-109 64 75 6 19 12 49 91 225
07-08场均 广东宏远 27 1 7.62 38.9% 0% 56.2% 0.59 1.33 0.22 0.22 0.25 0.59 1.92 2.70
07-08总和 广东宏远 27 1 206 23-59 0-0 27-48 16 36 6 6 7 16 52 73
06-07场均 广东宏远 10 0 7.3 66.6% 0% 40% 0.3 1.3 0.1 0.3 0.1 1.3 1.6 3
06-07总和 广东宏远 10 0 73 12-18 0-0 6-15 3 13 1 3 1 13 16 30
国家队伍经历 2007年国家青年队中锋篮球经历 1)2002年,12岁身高达到1.90米,进入河北廊坊体校开始专门的篮球技能学习。2)2004年底,身高达到2.06米,被老乡兼广青教练王怀玉从河北廊坊体校挖掘到了广东宏远青年队。3)2005年8月,身高达到2.13米,被广东宏远队抽调到一队打CBA夏季联赛,在防守、篮板和封盖上表现出色。4)2005年8月,代表广东青年队以全胜战绩夺得2005年第九届中国中学生运动会篮球赛冠军。5)2005年12月,作为替补中锋,代表宏远青年队参加首届cba-cuba对抗赛,并夺得冠军。6)2006年,代表宏远青年队夺得06年全国青年联赛冠军、全国俱乐部青年联赛冠军。2006年全国青年联赛冠军7)2007年1月,作为主力中锋,代表宏远青年队参加第二届cba-cuba对抗赛,夺得季军,场均14分,抢6.8个篮板,1.7次盖帽。8)2007年5月,和队友苏伟、巴智超一起入选U19国青队。2007年06月在哈尔滨举办的2007 “满天星杯”国际男篮邀请赛中,首战王征拿下全队最高的21分,率队以81:73涉险战胜韩国青年队。最终国青队夺得四国赛亚军。
孙喆(1990年8月—),出生于天津,目前还没有在CBA站稳脚跟,不过美国球探已经高度关注这位中国小巨人,认为他有潜力成为第二个姚明。
父亲孙志福曾经是一名篮球运动员,身高在2米以上。美国专家给孙喆标注的是7尺4寸(2米23),其实孙喆只有2米20(7尺3寸)左右。孙喆从小个子就高,读小学时就开始疯长,五年级时身高已经达到1.95米,成为当时全天津个子最高的小学生。
小学毕业后孙喆被天津市体校相中,成了该校篮球队的主力中锋。教练周金利说,孙喆是个好苗子,他高而不笨,场上意识很好,打球肯动脑子,这是他的优势。孙喆在体校的三年里进步很快,现在已经成为队里的主力中锋,他在防守时的作用更为突出,盖帽、抢篮板等是他的强项。
如今的孙喆已经长到220厘米,比当年219厘米的付庆飞还要高1厘米,是姚明登陆NBA后,CBA(中国)联赛最高的球员。06年年底,孙喆加盟东莞青年第二梯队,虽然有着国少队的经历,但身体十分单薄,对抗能力也比较差,在CBA罕有表现机会。
今年1月3日,东莞新世纪队由于伤病情况严重,身高2米11的张凯旧伤在身,邱彪的右脚踝也扭伤,东莞队不得不临时更换一个高个子入队顶替内线,于是同意了2米20的孙喆加入进入一队的申请。目前孙喆还没有在CBA站稳脚跟,也没有要参加NBA选秀的意向,不过美国球探已经高度关注这位中国小巨人,认为他有潜力成为第二个姚明。
山东14岁女孩身高2米26独霸篮下,她是怎么长这么高的?
山东人说话总是喜欢,说你还没有一个冲高,我们以为这句话是开玩笑的,实际上才发现原来山东的大葱真的是特别特别的高,然而最近有一个更奇怪的事情,就是在山东有一个年仅14岁的女孩,她竟然比大葱都还要高出好多好多,身高直逼姚明。他如今只有14岁,但是他的身高已经达到了2.26m,实在是太可怕了。
他在最近的篮球联赛女子组决赛当中,帮助了山西队夺得了冠军,有很多网友调侃说他去参加比赛,比赛都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因为他的身高优势,随随便便都可以轻松投篮,他比别人高出了那不是一个,两个头那么高,所以投篮对他来说轻而易举。
这个女孩子其实原本就是出生在一个运动世家,他的父母亲都是一个职业的篮球运动员出身,所以父母亲的身高也是特别的高,他父亲的身高就有2.13m。这个女孩子出生于2007年,她从小她的个子就比别人要高出了很多。孩子的母亲说,她五岁的时候,看父亲打篮球,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他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他的身高居然就已经达到了1m6,比同班的同学要高出太多太多。
他在八岁的时候就开始接触了篮球,并且接触了一个正规的训练,在小学的六年的时间里面,他几乎每一年都可以长高,大约10cm左右,到六年级的时候,他的身高就已经达到了2m11了,可能是因为父母遗传性的原因,再加上他从小就开始打篮球,所以他的身高发展才会如此的迅速。有很多网友表示,中国女篮的未来就靠他了,毕竟女生长得那么高,还打篮球的,真的是找不到几个,而且他的身高竟然跟姚明都差不多,所以说他还是很有潜力的。
苏群,徐济成,张卫平,杨毅,于嘉
苏群 1、《体坛周报》篮球部主任
个人简介
生日:1968年8月26日
出生地:江苏无锡
毕业于无锡市一中、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新闻系
1992年起供职于《中国体育报》国际部、球类部
2000年起供职于《体坛周报》
2004年创办《篮球先锋报》,并担任总编辑
自1996年起采访过4届NBA全明星赛、2次总决赛、王治郅加盟NBA第一个赛季和乔丹2001年复出共32场常规赛。
采访过1994年和2002年两届亚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1995年瑞典哥德堡世界田径锦标赛等和2001年莫斯科申奥大会。
多次在CCTV5转播的NBA节目中担任嘉宾、主持人。
个人风采
江湖十年,目睹中国男篮兵败悉尼,兵败釜山;目睹NBA前辈共47位成名人物站在你面前;目睹乔丹带病打败马龙,瘫倒在皮蓬怀中;目睹第一个中国人踏上NBA球场……这么多江湖恩怨过后,还能求什么?唯一的感想和信条是:我可以不说真话,但我决不说假话。
苏群博客
徐济成
著名的篮球评论员,圈内人称其为“大徐”,外语系的高材生,体育记者中的“盟主”。语言朴实却不失生动,在专业化的解说中,还时不时蹦出幽默逗趣的话语,善于将枯燥的篮球术语通俗化,希望自己的解说能让老大妈都能听懂。
[编辑本段]介绍
徐济成 山东人,1960年6月17日出生于青岛。1973年,读中学时因为身材较高入选市业余体校参加篮球训练,后加入北京青年男篮,当了五年专业运动员。1982年经高考进山东大学英语系,1986年毕业后调新华社体育部。现任新华社体育新闻部记者采访室主任,高级记者。专长报道篮球,与NBA结下不解之缘,编著《NBA五十年》一书。从1992年开始,被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聘为篮球转播顾问。从事体育报道十余年来,曾参加汉城奥运会、巴塞罗那奥运会、亚特兰大奥运会、悉尼奥运会和北京亚运会、广岛亚运会、曼谷亚运会,以及篮球、体操等世界和亚洲单项赛事采访。做体育记者18年,先后采访过篮球、足球、排球、射击、体操、曲棍球、皮划艇、击剑、羽毛球、网球和田径赛事,最痴迷的还是篮球,曾长期关注残疾人轮椅篮球,采访过全国聋人篮球锦标赛。
[编辑本段]经历
1960年6月17日出生于青岛。 1973年,读中学时因为身材较高入选市业余体校参加篮球训练,后加入北京青年男篮,当了5年专业运动员。
1982年考入山东大学英语系,
1986年毕业后分配至新华社体育部任体育记者。专长报道篮球,与NBA结下不解之缘,编著有《NBA五十年》一书。
从1992年开始,被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聘为篮球转播顾问。从事体育报道十余年来,曾参加汉城奥运会、巴塞罗那奥运会、亚特兰大奥运会、悉尼奥运会、雅典奥运会和北京亚运会、广岛亚运会、曼谷亚运会,以及篮球、体操等世界和亚洲单项赛事采访。现任北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副部长、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常务副主任。
张卫平
1960年入什刹海业余体校学习,1964年入东城区业余体校学习。1965年入北京青年篮球队,1966年入北京篮球队(其所在队曾获得 年全国冠军),1973年入国家队。在国家队效力8年,司职二中锋,脚步动作扎实,篮下攻击能力强,人称“篮下魔术师”。
多次参加国际比赛,足迹遍及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所在队曾获:1974年第7届亚运会第3名(伊朗,德黑兰);1975年第八届亚洲锦标赛冠军(泰国,曼谷);1977年第九届亚洲锦标赛冠军(马来西亚,吉隆坡);1978年第8届亚运会冠军(泰国,曼谷);1978年第八届世界锦标赛第11名(菲律宾,马尼拉);1979年第十届亚洲锦标赛冠军(日本,名古屋)。1978年,在有美国、前苏联、前南斯拉夫、巴西、意大利、加拿大等16支世界强队参加的第8届世界锦标赛中,取得个人总分排名第一的佳绩,被提名为最佳运动员,获得锦标赛“得分王”称号,并被大会誉为篮坛“神射手”。
1977年,在第九届亚洲锦标赛中,被评为最佳前锋。1978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79 年,获北京十佳运动员称号。1999年,获“新中国篮球运动杰出贡献奖”。
退役后入北京体育学院学习。毕业后,1983年任北京青年男篮主教练。1984年任北京女篮主教练。1985年起任中国男子篮球队教练。任国家队教练期间,曾率队参加第十三届亚洲锦标赛(1985年,马来西亚,吉隆坡),获第3名;第十四届亚洲锦标赛(1987年,泰国,曼谷),获冠军;第十届亚运会(1986年,韩国,汉城),获冠军;第十 届世界锦标赛(1986年,西班牙),获第9名;第 届大学生运动会(1986年,前南斯拉夫,萨格勒布),获第 名;第二十四届奥运会(1988年,韩国,汉城),获第11名。
1988年赴美国学习、工作,期间多次协助安排、组织中国队和篮球俱乐部管理人员访美、训练、比赛、考察,并组织及协助美国教练来华讲学。
担任多届全国篮球教练员培训班授课教师及翻译。
多次主持全国青少年篮球夏令营。
中国青年女篮技术顾问,多次安排、组织球队去美国、澳大利亚训练、比赛。
1997至2000年任国际管理集团中国部高级经理。负责中国男篮甲A联赛的宣传与推广。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讲座栏目——《篮球课堂》节目主持,中央电视台NBA 、CBA现场转播解说顾问、特约嘉宾主持,曾多次对NBA总决赛、全明星赛进行现场直播报道及采访报道,创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收视佳绩,被广大电视观众誉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新华社《体育快报》“观战指南”专栏作者。NBA时空专栏作者。搜狐网站篮球专栏作者。多次在各种报刊上发表文章,介绍、点评中国篮球及世界篮球。
拍摄出版了系列教学片《现代篮球教学法》(录像带10盘,VCD 10盘)。
著作有:《张卫平篮球训练营》、译著《 篮球运动实用知识规则》
2003年起,任中国男篮奥运希望队领队。
张卫平体育天资突出,五六十年代的青少年,有理想的身高、良好的身体素质、优秀的智能天赋,10岁迈进素有“健将摇篮”之称的北京什刹海业余体校,少年篮球班接受基础训练。十四、五岁猛窜高个儿,弹跳强,力量好,动作谐调而迅捷,有超常的篮球意识与手感。教练、行家看准他是打篮球的“料”。上中学后转入东城区体校定向培训崭露头角,1965年刚15岁就选入北京青年男子篮球队。当时,好苗子云集的青年集训队竞争激烈,他作为前锋队员,身高、弹跳和力量占优,手脚迅捷“有活儿”,篮下攻击力强,头脑清醒睿智、意识好,基本技术底子磁实,进攻方式多,左右手都能投(篮),3--5米跳投精准。凭实力,他不到一年入选北京男篮一队。紧接“”狂飙席卷,运动队瘫痪,人员散失,而他仍保留队中。1973年国家体委全面恢复各项运动、他选入钱澄海执教的新一届国家男子篮球队,司职二中锋。1974年,他作为中国男篮队前锋参加第七届亚运会男篮比赛,获季军。
“”结束后,中国体育重归国际体联大家庭,参加的第一个世界级篮球大赛,就是1978年在马尼拉举行的第八届世界篮球锦标赛,获第11名。此前,他代表国家队夺得第八(1975年)、第九(1977年)两届男篮亚锦赛和第八届亚运会(1978年)篮球比赛,摘得“三连冠”(军),已经加冕“亚洲最佳前锋”、“运动健将”耀眼桂冠的他,再彪加“篮下魔术师”的绰号。
第八届世锦赛,有美国、前苏联、前南斯拉夫、巴西、意大利和加拿大等世界“超级强队”角逐,16支世界劲旅交锋大战,中国队夺得第11名,令世界篮坛不可小觊,张卫平的上佳表现和最高得分功拔头筹。他被赛会提名为最佳运动员、誉为“神射手”、获得“得分王”称号。张卫平进入自己篮坛生涯的巅峰期,时年28岁,即至1979年代表国家队夺得第十届男篮亚锦赛冠军(“四连冠”),戴上“北京十佳(运动员)”之冠,他选择了激流勇退。
他退役后入北京体育学院学习深造。1983年,从体院专科篮球专业毕业的他出任北京青年男篮主教练;1984年任北京女篮主教练;1985年任国家队教练。张卫平辅佐钱澄海执教国家男篮跨四个年头,成绩斐然,除1985年带队迈出低迷期拿了第13届亚锦赛第3名;1986年第10届亚运会、1987年第14届亚锦赛连夺亚洲冠军、重显“霸主”之身。1986年作为调研组成员赴西班牙考察、并率队参加第10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中国队获得第9名,首次跨进世界十强之列、创造了历史新章。1988年汉城奥运会中国男篮保住第11位、较之他的前任们是从未取得过的最好名次,但对他尚存些许抱憾。
作为运动员和教练员,张卫平23年(含“”7年“无战事”),征战国内外比赛千余场、退役后完成大学专科学业,30岁出头进入国家队执教,进而1988年奥运会后离开国家男篮赴美国深造学习、考察乃至工作(将近10年),他的运动生涯、人生轨迹,于改革开放的中国体坛,给一拨又一拨走下冠军领奖台的运动员们,呈现再创人生二次辉煌的“张卫平模式”,开“一代先河”。
近10年“舶”美的张卫平,身没离篮坛,情不凉祖国,期间往来大洋两岸,多次协助安排、以至组织中国篮球(男、女)队、省、市的篮球俱乐部经理人员访美,选外援,协调社会多方面力量开拓深层次、分批量以赛带练、兼考察,曾组织(协助)美国资深教练来华讲学送“经”。摸索先进的篮球理念、现代科技训练、比赛的“外学内用”;他担任(多届)全国篮球教练员培训班授课讲师加翻译。他从国家利益出发,思考的触角和视野深远而隽永,那就是“体育的变革性发展要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及其演进论断。
世纪之交十多年间,他多次主持全国青少年篮球夏令营活动,营造序列化、传统化社会大背景,开办“张卫平篮球课堂”训练营,把发现培养篮球新人的路拓宽,成才几率加大。令国人好一阵惊喜、更希冀厚望的新人王治郅、姚明们已经在世界篮坛彰显中国的骄傲与未来,也在史实般的接力并领跑着张卫平们播引的篮球生涯的价值轨迹。
90年代归来的他,为职业化变革方兴未艾的大中国球市构建“软件”平台。他用全新的思维、定位自己同快速与世界接轨的中国篮球运动助推模式,市场条件下篮球运动的经济属性“发酵”,篮球运动的文化元素以广义的人性化融合切入当今人们的生活,快乐篮球——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这个意义上说,张卫平的投入与辛苦是开创性、前卫意义的先驱之举,功载中国篮球职业化变革史册。2003年,张卫平改任中国男篮奥运希望队的总教练;2005年兼任CUBA篮球事务资深主管。
张卫平身兼中国青年女篮顾问、频繁“架桥”组织中国球队去美国、澳大利亚训练、比赛;肩负国际集团中国部高级经理;宣传中国男篮甲A联赛、推广青少年乃至教练员的技术培训;受聘主持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篮球课堂》、《篮球公园》——“攻防解析”演示节目、NBA、CBA、CUBA比赛现场转播解说嘉宾、顾问,屈指十年,成为球迷与广大电视观众感悟生活乐趣的“一道意味独特的阳光窗口栏目”。
中国优秀运动员的知识化进而向“博士化”的总趋势,是中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走向成熟进程中的“体育现象”之一景。张卫平同样不失为先导者。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他早期的论文《篮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分析》、《策应打法成功的决窍》等见诸于《篮球》等专业杂志或中央级报端。有着鲜明的实战质感与理性经验谈。近期出版专著贯穿现代篮球理念张力、知识辨析的导向特质,展示撰著者的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张卫平篮球训练营》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加大年轻读者、球迷及普及教练人员的看点,还有译著《篮球运动实用知识规则》,都是普及性读物。而他编撰、录制、出版的系列教学片《现代篮球教学法》(录像带10盘;VCD10盘)是其代表性力作,集现代篮球理念、科技训练思想方法之大成。
现任体坛周报篮球部主任
中央电视台篮球解说顾问
30而立,生于北京,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新闻系,师哥师弟遍天下。
采访过三届全运会,1997上海(当年还在实习),2001广东,2005江苏;
三届夏季奥运会,2000悉尼,2004雅典, 2008北京
一届冬季奥运会,2002盐湖城,第一次采访冰雪项目,亲眼目睹大杨扬冲破冬奥中国第一金;
然而安身立命之本,还是篮球。
经历四届亚洲锦标赛,1999福冈,2001上海,2003哈尔滨,2005多哈;
两届世界男篮锦标赛,2002印第安那,2006扎幌琦玉;
两届世界女篮锦标赛,2002江苏 2006巴西;
先后九次孤身深入美国,探访NBA人文地理;
王治郅在达拉斯,巴特尔在丹佛,姚明在休斯敦;
唯一曾经在这三地,全景目睹三大中锋加盟和奋战NBA的中国记者;
一路走来,不敢停步。
2004年雅典之后,离开《北京青年报》,与苏群、孟晓琦创建《篮球先锋报》任副总编,销量日升。
现为体坛周报篮球编辑,中央电视台特约嘉宾
少读三国,左传,战国策,24史读到《明史》之后,不愿再读。
人生格言:平生不弄险,但不等于会在机会面前退缩
杨毅是中国最早深入报道NBA的一群人,他的风格以独到幽默著称
于嘉
生于北京
籍贯哈尔滨
年龄:28岁
职业:主持人、演员
身高:1.77 cm
体重:70KG
籍贯:哈尔滨
特长:游泳、唱歌
爱好:滑雪、开越野车
毕业院校:上海谢晋影视学院——表演系
最喜爱的CBA球队:江苏南钢
2000年3月,就读杭州商学院(现为浙江工商大学)外语系二年级的于嘉在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全国NBA解说员大赛中,从一万余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后的两名优胜者之一,从而代表中央电视台前往美国奥特兰解说于2月13日举行的第49届NBA全明星赛。
中央电视台体育评论员
《篮球先锋报》高级顾问,看惯NBA直播的人都熟悉他那张表情生动的脸。单打能力突出,文字鲜活火热富有激情。正如他自己所言,篮球已经彻底融入他的血液他的生活。
9岁的时候第一次看NBA,记住了戴着蜻蜓眼睛一样眼镜的贾巴尔和沃西,忘了那个把球和对手玩弄于股掌之间的魔术师;12岁的时候第一次看奥运会,记住了“梦之队”的一切,忘了自己还有小学升初中考试;14岁第一次在全国俱乐部联赛决赛里看见大郅,忘了他身边那时还年轻的四大国手;19岁第一次采访CBA总决赛在电梯里碰见姚明,忘了这家伙还算是个明星。
每到这个时候,总会觉得自己的幸运。总觉得那个橘红色的篮球里,蕴涵着一种力量。这样的一种力量,已经彻底地融入了我的血液,被热烈跳动的心脏压向全身每一个地方,在孤单无助的时候,放射出温暖而坚强的光芒。这是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鲜活而火热的力量。
总想说说自己的幸运,都因为自己从青涩的年代所挚爱的篮球。篮球之于我,不是一蔬一饭,不是肌肤之亲,而是一种不的欲望,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在我孤单无助的时候,放射出温暖而坚强的光芒。
鲜活而火热的力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