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对阵罗马尼亚-黑山vs罗马尼亚

tamoadmin 2024-12-30

1.近100年来在巴尔干地区先后发生了哪七次重大战争

2.2023欧预赛积分榜

3.2016年欧洲杯预选赛瑞典VS黑山,实力分析下

4.巴尔干同盟是怎么回事

近100年来在巴尔干地区先后发生了哪七次重大战争

黑山对阵罗马尼亚-黑山vs罗马尼亚

1912年10月9日 - 1913年3月30日,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塞尔维亚、黑山、希腊和保加利亚结盟,针对奥斯曼土耳其的战争

1913年6月29日-1913年8月10日,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塞尔维亚、黑山、希腊和罗马尼亚一起反对保加利亚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9-1923,希腊和土耳其之间的战争

1940-1945,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6~1949,希腊内战

1992年4月~1995年12月,波黑冲突

这是著名的、规模大的7个,不过巴尔干地区向来是火药桶,战火不断,除此之外包括著名的1999年科索沃战争和1991年到2000年南斯拉夫内战。

2023欧预赛积分榜

截止2023年10月21日,2023欧预赛积分榜如下:

1、A组:西班牙获得15积分,苏格兰获得15积分,挪威获得10积分,格鲁吉亚获得7积分,塞浦路斯获得0积分。

2、B组:法国获得18积分,希腊获得12积分,荷兰获得12积分,爱尔兰获得6积分,直布罗陀获得0积分。

3、C组:英格兰获得16积分,乌克兰获得13积分,意大利获得10积分,北马其顿获得7积分,马耳他获得0积分。

4、D组:土耳其获得16积分,克罗地亚获得10积分,威尔士获得10积分,亚美尼亚获得7积分,拉脱维亚获得3积分。

5、E组:阿尔巴尼亚获得13积分,捷克获得11积分,波兰获得10积分,摩尔多瓦获得9积分,法罗群岛获得1积分。

6、F组:比利时获得17积分,奥地利获得16积分,瑞典获得7积分,阿塞拜疆获得4积分,爱沙尼亚获得1积分。

7、G组:匈牙利获得14积分,塞尔维亚获得13积分,黑山获得8积分,立陶宛获得6积分,保加利亚获得2积分。

8、H组:斯洛文尼亚获得19积分,丹麦获得19积分,哈萨克斯坦获得15积分,芬兰获得12积分,北爱尔兰获得6积分,圣马力诺获得0积分。

9、I组:罗马尼亚获得16积分,瑞士获得15积分,以色列获得11积分,科索沃获得7积分,白俄罗斯获得6积分,安道尔获得2积分。

10、J组:葡萄牙获得24积分,斯洛伐克获得16积分,卢森堡获得11积分,冰岛获得10积分,波黑获得9积分,列支敦士登获得0积分。

欧预赛赛程的特点

1、赛程分为多个阶段:欧预赛分为预选赛和附加赛两个阶段。预选赛是通过小组赛的形式进行,球队被分到几个小组中,进行循环赛,确定小组排名后,前两名直接晋级,剩余的小组第三名与一些欧洲联盟国家的小组第四名进行附加赛。

2、赛程时间较长:由于欧预赛的分阶段进行,加之每个小组中的球队数量相对较多,因此赛程相对较长。整个欧预赛周期通常需要两年时间。

3、赛程灵活性:欧预赛的赛程较为灵活,不同小组之间的比赛时间和日期可以根据各国足协和欧洲足联的协商而进行调整。这使得球队在赛程安排上更具有弹性,有利于球队的备战和调整。

4、对阵强度不均衡:由于欧洲足球水平的不均衡性,各个小组中球队的实力差异较大,因此对阵强度也存在不均衡的情况。有些小组中的球队对阵强队的机会较多,而有些小组中的球队对阵实力较弱的球队较多。

2016年欧洲杯预选赛瑞典VS黑山,实力分析下

两队实力相差不大,平局可能性最高!

黑山队在G组前三轮拿到1胜1平1负的中庸战绩,4分的他们倘若后面发挥神勇依然有望重新获得出线机会,不过目前他们最大的麻烦来自于锋无力,最近五场正式比赛中黑山人竟然四场颗粒无收,除了老将武奇尼奇之外,其他的攻击点在球队近期的比赛中几乎消失,特别是曼城球星约维蒂奇,由于不断的伤病他在国家队中的出勤率也大幅缩水,本场比赛中这名前佛罗伦萨前锋有望搭档武奇尼奇登场,此役主队想要击败技术力量都不逊于自己的北欧人,难度自不必说。

瑞典队在本届预选赛中发挥差强人意,在面对实力同自己接近的奥地利和俄罗斯时他们都没办法拿到胜利,而同列支敦士登这样的鱼腩球队碰面北欧人也只是在主场两球小胜,进球数方面他们已经错失了大好机会,此役即将面对前南斯拉夫球队之一的黑山,瑞典队曾经在2007年造访过波德戈里察,当时在开场15分钟的情况下黑山就由杀手武奇尼奇率先破门,不过随后罗森贝里和普里卡前后进球,帮助瑞典在热身赛里凯旋而归,另外那场比赛里伊布拉希莫维奇并没有进入到名单中,此役伊布则有望为祖国摧城拔寨。

巴尔干同盟是怎么回事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问题描述:

世界现代史名词 如题,知道多少说多少

解析:

由巴尔干同盟各国(保加利亚、希腊、塞尔维亚和黑山)发起的,目的是反对奥斯曼帝国,使巴尔干各族人民摆脱土耳其的压迫。1912年8月,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爆发反土起义。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希腊要求土耳其给马其顿和色雷斯以自治权。土耳其 *** 拒绝此要求,开始军队动员。这就构成巴尔干联盟对土宣战的直接口实。1912年10月9日,黑山对土采取军事行动,18日,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希腊也相继行动。这几个同盟国动员了95万兵力,展开的军队为60.3万人(据其他资料说法为72.5万人),1511门火炮。希腊海军拥有四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11艘炮艇。 土耳其动员85万兵力。战争初期派到欧洲战场的约有41.2万人(据其他资料说法为30万人),1126门火炮。土军还可以从小亚细亚抽调一些兵团(达5个军)来加强。土耳其海军较希腊海军为弱,共有3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和4艘炮艇。巴尔干盟国在兵员数量和武器质量,尤其是炮兵数质量和军队战斗训练水平上,均优于敌军。这些国家的军队在民族解放斗争目标的鼓舞下,士气高昂。保加利亚军队在伊斯坦布尔方向上以3个集团军组成主要集团。塞尔维亚的主要兵力(3个集团军)对付土耳其军队在马其顿的集团。希腊的弗萨利亚集团军和伊皮鲁斯集团军分别准备对付萨洛尼卡和亚尼纳。希腊海军应对土耳其海军采取行动,保证盟国在地中海的制海权。黑山军队的任务是协同塞尔维亚军队在马其顿作战。盟军对土军形成了包围态势,准备在土援军到达之前在巴尔干将土军击溃。土军统帅部则力图在增援部队抵达前采取积极行动阻止盟军的进攻。土耳其认为保加利亚是最危险的敌人,因而展开其主要集团(18.5万人,756门大炮)以对付保军。 黑山军与为数2万人的塞尔维亚伊巴尔部队共同对色雷斯北部和阿尔巴尼亚北部的土军作战。保军越过保土边界向南推进,10月22日与土军交战。位于保军集团右翼的第2集团军,击退土军,开始围困埃迪尔内(阿德里安堡)。在左翼作战的保军第1、第3集团军,在多次遭遇战中击退土军,于10月22日—24日在克尔克基利萨(洛津格勒)附近击溃土军第3军,开始向南推进。10月29至11月3日,在吕莱布尔加兹发生激烈交战,土军第4军被击溃。土军仓卒退却。保军统帅部未能组织对敌坚决追击。土军固守伊斯坦布尔以西35—45公里的查塔尔贾筑垒阵地。保军于11月17—18日企图占领上述阵地未果。此处战线遂趋稳定。 在马其顿,土军于10月23日对塞尔维亚第1集团军发起进攻,但被击退。次日,塞尔维亚各集团军发起总攻。第2集团军对西南方向实施突击,构成对土军集团右翼的威胁。第1集团军向库马诺沃发起攻势,于10月24日占领该地。第3集团军对斯科普里(乌斯丘普)实施翼侧突击,于26日将其攻克。塞军快速向南推进,11月18日与希腊部队协同下攻克比托利(莫纳斯蒂尔)。马其顿的土军集团被粉碎。塞军务兵团进至亚得里亚海沿岸地带,与黑山军共同包围斯库台(斯库塔利)。希军扫荡伊庇鲁斯境内的土军,包围阿尼纳。在马其顿南部,希军于11月1、2两日在叶尼杰附近获胜,向萨洛尼卡展开进攻,该城守军于9日投降。希海军封锁土海军达达尼尔海峡出口,发起夺取爱琴海诸岛屿的战役。 11月28日,阿尔巴尼亚宣布独立。但盟军尔后的军事胜利不符合列强利益。俄国在支持巴尔干国家的同时,又担心保军进抵伊斯坦布尔对自己解决黑海海峡问题不利。德国和奥匈帝国则认为塞尔维亚和希腊是站在协约国一方的,因此不希望它们强大,而却把土耳其看作是自己未来的盟邦,因此竭力防止土耳其的复灭。在列强的压力下,1912年12月,土耳其与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签订停战协定。交战各国大使在伦敦就和约条件开始谈判。1913年1月23日,土耳其发生政变。新 *** (青年土耳其党)拒不接受和约条件。2月3日,巴尔干联盟诸国重新开战。土军一败再败,3月丢失阿尔纳和埃迪尔内(阿德里安堡)。乃于4月签订第二次停战协定。黑山未参与此协定,黑山军继续围困斯库台。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以签订1913年5月伦敦和约而告终。根据这项条约,土耳其丧失在欧洲的几乎全部领土。尽管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是为了维护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黑山等国王朝的利益,是出于这些国家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要求,但它使巴尔干各国人民摆脱土耳其压迫的愿望得以实现。这场战争客观上具有民族解放的进步性质。列宁指出:“巴尔干战争是标志着亚洲和东欧中世纪社会崩溃的一系列世界事件中的一环。”(《列宁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19页)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1913.6.29—8.10),以,保加利亚为一方,塞尔维亚、希腊、罗马尼亚、黑山和土耳其为另一方进行的战争。它是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原有盟国之间矛盾激化的结果。失去亚得里亚海出海口的塞尔维亚,要求马其顿偿付赔款。希腊也希望牺牲保加利亚(当时保加利亚已收回大部分土地)以扩大自己的领土。罗马尼亚向保加利亚提出对多布罗加的领土要求。帝国主义列强(尤其是奥匈帝国和德国)力图破坏协约国在巴尔干影响,从中插手,更加速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爆发。在德奥同盟的唆使下,保加利亚于1913年6月29日夜间对马其顿的塞尔维亚军与希腊军采取军事行动。保军各集团军的进攻受阻。塞军进行反击,突破保第4集团军阵地。战斗继续到7月6日。保军被迫撤退。10日,罗马尼亚对保开战。罗一个军占领多布罗加,罗基本兵力向索菲亚推进,未遇任何抵抗。21日,土耳其撕毁1913年伦敦和约,与保军作战,占领埃迪尔内。保加利亚在全面溃败的威胁下,于29日宣告投降。根据布加勒斯特和约(1913)(保加利亚为一方,塞尔维亚、希腊、黑山和罗马尼亚为另一方),保加利亚不仅失去已收回的大部分领土,而且丧失多布罗加的南部。1913年保、土签订的君士坦丁堡和约又迫使保加利亚将埃迪尔内归还土耳其。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结果是巴尔干半岛力量的重新改组:罗马尼亚脱离1882年三国同盟,而与协约国靠近,保加利亚则加入德奥同盟。巴尔干战争导致国际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点评:在巴尔干战争中,作战方法上发生了一些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于战斗技术装备的发展而引起的,首先是火炮射击威力、射程和射速的提高;也由于机枪数量增加(盟军有474挺,土军有556挺),以及新式武器与军事技术装备——飞机(除用于空中侦察外,还用于轰炸)、装甲车和无线电的使用。所有这一切促使陆军改用疏开战斗队形,为了隐蔽而利用地褶和壕沟,同时还必须保护部队免遭空袭。军队在前线数百公里地段上展开。但显而易见,交战双方均力图把基本 *** 在主要方向上。巴尔干战争证明了机动作战和向向心方向实施突击(向心突击),以及进行迂回和包围的优越性。军队射击能力的提高加强了防守,因此,建立对敌巨大火力优势是实施有效冲击的重要条件。同时,防御强度的增加,又使机动作战更为困难。向阵地战作战样式过渡的趋势愈益明显。战争清楚地表明,为了取得联盟战争的胜利,必须组织好盟军的战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