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申办成功-北京申办奥运会败给
1.1993年,北京仅两票之差申奥失败,究竟谁在使坏?邓小平道破玄机-
2.六年级阅读题《为别人喝彩》答案
3.93年有哪些城市和北京悉尼一起申奥?当时投票情况是怎么样的?
4.北京申奥用了多少年
5.申请奥运会的国家有什么限制吗?
1993年,北京仅两票之差申奥失败,究竟谁在使坏?邓小平道破玄机-
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曾经提出过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也被我们后人称为“世纪三问”: “中国人什么时候能参加奥运会?中国人什么时候能拿到奥运会冠军?中国什么时候能在自己的国土上举办一届奥运会?”
1932年,刘长春作为唯一的中国运动员参加了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对第一个问题做了回答。
1984年,随着许海峰一声枪响,中国奥运金牌榜顺利实现了“0”的突破,第二个问题也有了答案。
估计当初提出这三个问题的作者自己都没有想到,第三个问题,直到100年后的2008年才得到解答,2001年7月13日申奥成功的那个不眠之夜,也成为了国人心中永远的回忆。
然而,我国的申奥之旅其实并不顺利,甚至可以说充满了曲折,早在1990年时,中国就在为申奥做出准备,然而,3年后结果出炉时,却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韦唯和刘欢合唱的这一首《亚洲雄风》,可以说是很多人的青春回忆,而和这首歌戚戚相关的1990年北京亚运会,对于我国而言也有着重要意义,因为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综合性国际 体育 大赛。
自从1984年我国运动员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一举摘得15块金牌之后,全国人民的 体育 热情都被点燃了,也迫切的希望让世界看到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新风貌。因此,举国上下对这次亚运会非常的重视。
1990年7月,亚运会的筹备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了。邓小平也专门于7月3日的上午,在国家体委以及北京市领导的陪同下,前往了国家奥林匹克 体育 中心进行视察。
看着这些崭新的 体育 设施,邓小平非常的高兴,也十分的满意。对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说道:“ 我这次来是要看看,到底是中国的月亮圆,还是外国的月亮圆,现在有些年轻人总是以为外国的月亮圆,对他们要进行教育。 ”
伍绍祖等领导原本以为邓小平指的是亚运会的事情,刚想附和,孰料邓小平紧接着说道:“ 我看这些工程建设都挺好,办个奥运会差不多了。 ”
实话实说,当时的领导们还真没想过要申办奥运会这种大型赛事,虽然申办奥运能增加中国的影响力,但此事毕竟非比寻常,他们心里也没有底,因此大家只是沉默不语。
邓小平似乎看出了陪同人员心中的顾虑,紧接着说道:“ 你们办奥运会的决心下了没有?为什么不敢干这事,建设了这样的 体育 设施如果不办奥运会,就等于浪费了一半。 ”
很快,伍绍祖就将邓小平的意见向上面进行了汇报,中央领导也很快就同意了申办奥运。
对中国申办奥运会一事,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非常的支持,甚至在第11届北京亚运会开幕前夕专门率领代表团来到中国,参加了开幕式,这在以往的亚运会上是从未发生过的。
9月11日,在亚运会开幕式上,时任同志会见萨马兰奇时明确提出,中国希望主办2000年奥运会,而萨马兰奇也明确表示了支持。
中国申办奥运会一事,至此正式提上了议程。
1991年4月1日,北京市政府第1次公开宣布要申办2000年第27届奥运会,并成立了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申办委员会。“奥申委”的工作人员也大多是亚运会筹备委员会的原班人马。当时我国的申奥口号是“开放的中国盼奥运”、“给北京一次机会,还世界一个奇迹。”
中国首次申办奥运会,可以说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 社会 调查部门曾专门在全国和北京搞过两次民意调查,结果发现支持申办奥运会的民众分别达到了92.6%和98.7%。与此同时,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也分别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支持。
在当时那个年代,奥运会并不只是一次狂欢,一次竞技,而是政治的一部分,中国人民也期待世界通过奥运会认识中国。
然而,中国申办奥运会却受到了西方国家的横加干涉,为了阻止中国成功申奥,他们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
当时德国、澳大利亚、英国都有城市参与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的竞争,毕竟这是千禧年的第一届奥运会,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获得举办权,他们疯狂的对中国进行抹黑,以所谓“民主”、“人权”的为借口煽动对华仇恨情绪。
在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的一篇名为《北京不应该举办千禧年奥运会》的文章中,甚至声称“ 即使曼彻斯特失败,北京也不应成功。 ”
英国外交大臣赫德访问澳大利亚时也无耻地宣布:“ 最佳的选择是曼彻斯特,万一曼市落选,大家就应该到澳大利亚参加奥运会,如果选择北京将是一个糟糕的主意。 ”
当时美国已经获得了1996年第26届夏季奥运会的承办权,没有城市参与2000年奥运会的竞争。但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国政府,却非要在这件事情上也横插一杠子。
当时美国国内对北京申办奥运一事有两种意见,一派认为绝对不能让北京申办成功,以避免中国通过此事变得更加强大,一派则认为北京可以申办奥运,妄想以此“西化”中国。
最终,前一种意见获得了压倒性的优势,美国公开反对在北京或中国其他城市举办2000年奥运会,要求国际奥委会的美国委员不要投中国。
对于美国这种连脸都不要了的行为,萨马兰奇于1993年6月19日在瑞士发表了一次讲话,要求美国尊重国际奥委会的独立性,放弃反对中国申办的运动。
然而,刚刚赢了冷战的美国根本没有理会萨马兰奇的呼吁,反而变本加厉起来,还通过了“‘强烈反对’北京举办2000年奥运会”的决议。
然而,不管西方国家怎样丑态百出,中国在前三轮投票中均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当时世界上很多人都相信,中国赢得2000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可以说是胜券在握。
第四轮投票结果将正式决定承办权的归属,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澳大利亚悉尼。澳大利亚方面在前几轮投票时,就不停地发表所谓的“人权”文章对我国进行攻击,在1993年9月蒙特卡洛会议表决前的关键时刻,澳方还搞出来了一出闹剧。
1993年8月31日,澳大利亚特别电视台对北京奥申委常务副主席张百发进行了采访。
在此之前,张百发曾对美国把政治带进 体育 一事表示过气愤,他一位美国朋友就表示:美国这么对你们,你们可以抵制亚特兰大奥运会。
在这次采访中,张百发提到了此事,并明确表示:“我 们虽然完全有理由对美国进行报复,但我们不会那么做,因为我们一贯支持奥林匹克运动。 ”
张百发没想到的是,澳大利亚电视台竟然把他的讲话进行了“掐头去尾”的改编,每隔几个小时就推送新闻说“中国要抵制亚特兰大奥运会”,妄图以此打断中国不断上升的申办势头。
好在,关键时刻又是萨马兰奇对中国提供了帮助。
北京时间1993年9月24日凌晨时分,萨马兰奇将会在摩纳哥蒙特卡洛正式揭晓2000年的奥运会承办城市。虽然时间已经很晚了,但广大热情的人民群众都没有选择睡觉,而是屏息等待结果的出炉。
2点26分左右,萨马兰奇说道:“ 首先,我要感谢下面5个城市参与了这次竞选 。”
之后,萨马兰奇开始点名。在五个城市中,北京的英文字母排在最前面。因此他上来就宣读了“Beijing”。会场两边的大屏幕也显示了大大的“Beijing”。
当时很大部分收看直播的国内民众看到这一场景之后,以为中国申奥成功了,甚至情不自禁地站起来欢呼。然后,紧接着大屏幕上的英文单词就变成了“Berlin”(柏林)、Manchester(曼彻斯特)、Sydney(悉尼)······这下大家都反应过来不对劲了。
2点27分,萨马兰奇撕开信封宣布:“获胜城市是悉尼。”
在萨马兰奇宣布这一结果的那一瞬间,连澳大利亚人自己都愣住了,过了几秒才反应过来,开始欢呼、拥抱。
谁能想到,北京在前三轮投票中均领先的情况下,在第4轮投票中却被悉尼以“45:43”的比分反超了呢?
在投票结果出来的次日清晨,有人在北京头班地铁车厢的门口贴上了一个标语:“ 申奥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
当时,申奥代表团的大家觉得,我国之所以以微弱的劣势败给了悉尼,主要是因为悉尼的设施条件比我们好,再加上西方国家不停地抹黑。当他们垂头丧气的回国时,本以为会受到国人的白眼,没想到在机场却受到了热烈欢迎,不由得很是感动。
在申奥代表团回国后不久,伍绍祖参加了一次国庆活动,并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接见。
伍绍祖知道邓小平对我国能成功申奥的期望,因此面对邓小平时表现得很是愧疚。
然而,邓小平对此却看得很开,不但没批评他,还勉励道:“ 申办不成,没有关系,总结经验。 ”
顿了顿,邓小平说道:“ 当我得知北京申奥失利之后,第一反应就是有人捣鬼。 ”
事实证明,邓小平的直觉是非常正确的。虽然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了无休无止的抹黑,但是中国都予以了沉着应对,票数一直都处于领先地位,怎么偏偏在最后一轮投票中被悉尼给反超了呢?
事情的真相直到1999年1月22日才正式揭晓。当时,奥运申办爆出了“贿选”的特大丑闻。
时任澳大利亚奥委会主席约翰·考兹公开宣布,在1993年9月22日的晚上,他请肯尼亚委员穆克拉、乌干达代表恩扬维索吃了顿饭,给他们一人塞了3.5万美元,让他们投票时投澳大利亚。
穆克拉和恩扬维索两人见钱眼开,丝毫没有 体育 精神,当即同意了。此消彼长之下,北京最终以两票的微弱劣势惜败悉尼。
进入1998年后,中国开始为申请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做准备。这一次,美欧澳都不能申办奥运会了,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继续给我国捣乱。不过,这一次他们可没有之前那么铁板一块了,美国自己内部就有反对抵制中国的声音。
历史 的车轮滚滚而过,碾碎了所有宵小反对的声音。2001年7月13日的不眠之夜,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顺利落户北京,而北京也不负众望地给了世界一个惊喜。北京奥运会至今仍然被认为是 历史 上最成功,最难以超越的奥运会,没有之一。
六年级阅读题《为别人喝彩》答案
①我曾应邀参加一所中学的运动会,有一个班获得了“道德风尚奖”,我向校长提出心中的疑惑: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并没有发现那个班的道德风尚比其他班高出多少。校长说,其实你忽略了一个细节——在同学们都为自己班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欢呼雀跃时,惟有那个班的学生在为自己喝彩的同时,也不忘为别人喝彩。
②为别人喝彩,竟值得这样推崇。
③由此,我还想起一个外国人为中国人喝彩的场面:2001年8月22日在北京举行的“大运会”开幕式上,当法国体育代表团走到主席台前时,人们意外地发现,法国运动员高高举起了一条横幅,上面用中文写着一行字:“法国代表团祝贺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巴黎申办奥运会败给北京,但法国人仍能大度地为竞争对手喝彩,他们赢得了全场观众最热烈的掌声。
④为别人喝彩,未必说明你就是弱者。
⑤生活中,很多人只知为自己的进步与成功窃喜和欢呼,对别人则常常冷漠得面无表情,无动于衷,很少真心实意地为别人喝彩。其实,为别人喝彩是一种智慧,因为你在欣赏别人的时候,也在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我;为别人喝彩是一种美德,你付出了赞美,这非但不会损伤你的自尊,相反还将收获友谊与合作;为别人喝彩是一种人格修养,赞赏别人的过程,其实也是矫正自己狭隘和自私心理,从而培养大家风范的过程。
⑥为自己喝彩容易,为别人喝彩难,我们应该学会为别人喝彩。
阅读题:
1、给本文选择一个题目,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为别人喝彩 B.为别人喝彩是一种智慧
C.为别人喝彩难 D.为别人喝彩不是弱者
2、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是______,作者主要运用了______的论证方法。(3分)
3、第④自然段说“为别人喝彩,未必说明你就是弱者。”请你就此补充一个论据。(2分)
4、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学会为别人喝彩”,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
1、A
2、我们应当学会为别人喝彩 道理论证、事实论证
3.略(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均可)
4.略(此为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
93年有哪些城市和北京悉尼一起申奥?当时投票情况是怎么样的?
已解决问题 收藏 转载到QQ空间 我想知道93年那次申奥时,中国开始以怎样票数一步一步的淘汰其他候选城市,最后又是以怎样的票数败给悉尼的 10 [ 标签:申奥 票数,申奥,悉尼 ] 大家回答的时候看清楚些好吗,不要给些无关的答案,很急的,谢谢.... 罘ホ?1?7痞é蛝 回答:3 人气:7 解决时间:2008-06-17 21:38 满意答案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失败(1993年)
全世界亿万人的目光都通过电视屏幕盯住站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圣路易二世体育馆台上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这一刻是北京时间9月24日凌晨2时27分秒。萨马兰奇的嘴唇终于吐出了“ 悉尼”一词,这意味着出席国际奥委会第101次会议的89名国际奥委会委员们在今天的秘密无记名投票中,选择了悉尼作为200 0年第二十七届奥运会的举办城市。北京申办失败。
这次竞争非常激烈,后两轮的有效票只有88票。今天的投票一共进行了四轮,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和德国的柏林分别在前两轮中被淘汰。在第三轮投票中,北京、悉尼和英国的曼彻斯特三个城市的得票数分别为40、37和11票,曼彻斯特被淘汰。在前三轮投票中,北京的得票数分别为32、37和40票,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最后一轮投票中,悉尼和北京的得票数分别为45和43票,这样悉尼成为2000年奥运会的举办城市。这将是自1896年雅典举办首届现代奥运会以来第二次在澳大利亚举办奥运会。人们期盼、猜测的谜底终于揭晓之后,在场的悉尼代表团成员欢呼雀跃,抑制不住欣喜之情。北京代表团的成员则报之以有礼貌的微笑,并挥手向悉尼代表团成员表示祝贺。随后,萨马兰奇和悉尼市市长共同签署了一份举办2000年奥运会的合同。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共有5个城市,即:北京、悉尼、柏林、曼彻斯特和伊斯坦布尔。
北京申奥用了多少年
第一次是91年的时候,当时申的是2000年的,也就是悉尼人办的那次。因为90年北京刚办完亚运会,所以大家都雄心勃勃的,可是没想到没办下来。等到2001年又申才下来的,也就是现在08年的。
而且当时有个事值得说,因为当时北京人的英语水平不像现在似的比较高,那时基本上外国人说什么咱们都听不懂,当时老萨在最后宣布前对所有申办的城市表示感谢,其中就说到了我感谢这次来申办的城市,北京,悉尼。。。。。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可是当时的人都没听懂,一听到北京就以为成了,所以就开始欢呼了,等最后老萨说这次的城市是悉尼时,所有在场的人都傻了,而且还让记者拍下来了,那个瞬间可以说很好玩吧。因为回忆容高棠时,不少台都播过了。
申请奥运会的国家有什么限制吗?
1993年中国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没成功的原因:
1.中国国际影响力弱,体育水平一般,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体育设施不完善
2.申办奥运会内热,外冷。国内群众申奥热情很高,但是官方在国际上的活动做的太少
3.北京举办大型运动会的次数不多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