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6欧冠决赛皇马越位-皇马15年欧冠决赛
1.欧冠又靠越位进球淘汰拜仁了,我有说错吗
2.足球越位
3.欧冠历史上,哪一只球队夺冠最神奇?
4.如何评价2016-2017欧冠八强皇家马德里vs拜仁慕尼黑的比赛
欧冠又靠越位进球淘汰拜仁了,我有说错吗
越位球很明显,这是事实,但是已经不能改变,还是换个角度看吧。
第一场拜仁获得的那粒点球,也是个误判,回放里非常明显。只可惜比达尔没把握住(这个人我就懒得说了,点球罚的那么随意,第二场又那么冲动,典型情绪化球员)。假如那个点球进了,拜仁就会带着2:0的比分进入下半场,到时候皇马的心态还会不会这么平稳?甚至追平反超?这就很难说了,但至少拜仁不会在被对方打进一球后就崩盘,没错,是崩盘,看直播时感觉很明显,C罗开场进球后拜仁立马判若两队,当时觉得只怕要被皇马再进三四个,最后皇马只打个2:1只能说是诺12表现优异。
所以呢,如果非要说裁判问题,拜仁也不是没有从中获利过,只是他们没有把握住。天予不取,必受其咎啊。
足球越位
在足球运动的历史上,越位规则曾几经修改——
从最早的没有越位,到后来的4个人算越位,逐步演化成了现行的1超越算作越位。
越位规则修改的总体趋势是帮助防守,提高进攻难度,
然而,最近的一次对越位规则的修改,却是为了鼓励进攻的——发生于94年世界杯
越位规则从超越或平行即算作越位改为了平行不越位,另外加了一条——不参与进攻不算越位,
那届世界杯上对后一条规则的经典诠释,正是在巴西对荷兰比赛中,
贝贝托利用对方后卫大意,后排插上,单刀赴会。
而身处越位位置的罗马里奥,很好的为自己的搭档迷惑了对手一把,
他漫不经心的踱步往回走,让当时不适应新规则的后卫们放松了戒备。
球迷当然会对此类的经典进球津津乐道,
旨在鼓励进攻,提高比赛的观赏性的国际足联当然也是乐观其成,
可能是觉得意犹未尽,在本届世青赛上,他们再次尝试性的对越位规则作出修改,
在过去不参与进攻不算越位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越位后吹"原则——即即使你越位了,
只要你还没碰到球,也照样不吹。
于是在这届世青赛上出现了很多滑稽的景象——
通常是一次越位发生时,被进攻方后场必然是一片兵荒马乱,
进攻球员在拿到球甚至是一脚破门之后,才突然得知自己越位了,比以往更加愤恨的咒骂裁判,
双方的教练员也需要多站起来几次才能安抚自己的心脏,
最搞笑的是解说员和观众,当我们看到一个即将形成的单刀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那会是一个好球,还是一次越位
有的球,甚至进门了,我们也无法欢呼或者哀号,而是要比以往更加关注的先把目光转向边裁。
而解说员对越位更是无从解说了。
不得不说,边裁个人对于"越位后吹"这一规则理解的不同,会造成判罚效果的极大差异,
有时候,对于某些过于慢性子的裁判,球员教练球迷甚至会有一种被戏耍的愤恨感觉。
FIFA近几年对规则的修改总体趋势是提高比赛观赏性,保护进攻队员的。
比如说对越位规则的修改,对背后铲球的严惩,加时赛金球制,有利进攻犯规不吹原则
以及本次世青赛同时推出的——禁止犯规方被吹罚后接触球,鼓励快速发出任意球,提高进攻流畅性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越位后吹"原则却是极大的伤害了进攻方的利益。
须知,足球比赛,实力占优,大胆进攻的一方,通常喜欢大胆压上,把后防线提前,以压缩对方的活动空间,
并依靠造越位战术来消除对手反击的威胁。
"越位后吹"规则的实行,却极大的打击了这些球队使用造越位战术,大胆压上的勇气。
而那些喜欢防守,打法粗糙的球队,往往却是龟缩在自己的半场,只留一两名队员在前场,
他们很少会对强队使用造越位,有球大脚长传开到前场就是了,才不担心造越位失败呢。
前锋的每一次插上反击对于压上助攻的后卫来说都是一次极大的考验,
以往而言,后卫可以根据边裁及时的判罚来选择回追还是不回追,
而在裁判犹豫暂未判决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会本能的回追。
因为前锋的一次越位,顶多是做一点无用功而已,而后卫的一次造越位失误却往往是致命的。
可是,"越位后吹"原则实行以后,由于边裁不及时判罚越位,已经压上的后卫几乎每次都必须回追,
而它的这种表现又可能反过来影响到边裁的判罚。
现代竞技足球比赛的激烈程度已经发展到毫厘之差便可改变整个比赛结果的地步,
射门,跑位,越位,往往要用厘米来精确判别,球员和裁判的肉眼判断往往是不准确的,
边裁也是人,不可能不产生犹豫,在没有电子设备帮助的情况下,他们也不能不受到场上队员动作的影响,
"越位后吹"原则实行后,后卫某次"多余"的回追,有可能就误导了裁判,诱发了一次误判。
另一方面,过去,裁判对越位判决的犹豫或许只是瞬间的,规则逼迫裁判当机立断,
而"越位后吹"后,裁判可能会要犹豫很长时间,造成一次"长考"之后的误判。
须知,瞬间的误判,队员有可能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弥补纠正,
而"长考"之后的误判,球员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怎么的。
依照这样的规则,以往判罚磨磨蹭蹭犹豫不决的裁判,反倒可能是掌握"越位后吹"原则的好榜样了。
所以在下以为,这一条"越位后吹"原则,正是实行的可行性不强,
顶多可能像"金球制胜"规则一样,使用一段时间后,最终被抛弃。
欧冠历史上,哪一只球队夺冠最神奇?
作为一个巴萨球迷,我最佩服的还是九九年的曼联,虽然当时我还小,还不看足球,但从网上的视频和老一辈球迷的口中我仍可感到当年曼联的疯狂,补时连进三球,这和篮球中的麦迪一样,都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如何评价2016-2017欧冠八强皇家马德里vs拜仁慕尼黑的比赛
1、
所谓误判,就是一曲黑色幽默,明明场上有28个球员,拼尽全力试图影响比赛走向,累的半不活后,还不如一个裁判站出来说:放着我来。
于是本场主裁考绍伊和边裁通过接连出错性使一场伟大的比赛蒙尘,c罗帽子戏法的荣光、罗本独木难支的悲壮、拉莫斯强行乌龙的加戏、马塞洛强行助攻的情商、胡梅尔斯火线复出的稳定、莱万保持进球的纪录,全比不上一个裁判团队的影响。
比达尔被罚下理所应当,然而卡塞米罗却可以在场上毫不收敛,更别说场上有三个越位进球,一个都没有发现,数次改变比赛的走向。
感谢 @猪小笨猪 的指正。线应该按照皮球的前沿划而不是后沿,当然膝盖还是在前面
如果说拉莫斯的乌龙和马塞洛的助攻还因为边裁站位情有可原(事实上边裁站位就不太职业),那么第二球真是引起了公众对主裁的质疑。
这让我想起了前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在拒绝门线技术引时说:误判也是足球的一部分。对此我只能表示:—哔—,这种论调就好像你为了一个目标任务夜以继日殚精竭虑,却因别人随随便便一句话一件事而满盘皆输,最后他笑嘻嘻的跟你说:没什么,挫折是人生的财富,失败是成功之母。
对于拜仁来说,不是输不起,而是输的太过憋屈太过不甘心,如同沙场将士浴血奋战,却被一群太监扣了军饷瞎指挥,最终一败涂地。
误判从来都不是足球的一部分
(最后针对误判,统一回复下,我个人观点是:
那些坚持误判是是足球的一部分,坚持会给比赛增加魅力的论调,是对场上教练和球员的侮辱。我相信仅仅凭教练和球员的发挥,便足以让足球充满魅力,无需通过误判来增加戏剧性。没有误判,过去伟大的比赛同样伟大,误判只是伟大比赛的寄生虫而非必需品。如果诸位对误判持有开放态度,请做好自己主队因误判淘汰失败的心理准备。别忘了,误判之名,也有可能是假球的温床。)感谢 @铁男 的指正。
2、
抛开裁判因素,这场对决从一开始就十分精彩,两大玄学宗师从赛前就开始斗智斗勇。拜仁赛前大打烟雾战,中卫隐忧到二队菲尔德哈恩紧急上调。结果这场比赛博阿滕胡梅尔斯携手首发,差点气了皇马一众攻击手。
然而中卫上的定海神针无法弥补中场的劣势,防守只靠铲抢青年+35岁老将+拉玛西亚的青训前腰出品的中场组合让对手在禁区弧顶得到了足够跳一曲广场舞的时间空间。本场安切洛蒂的首发阵容平均年龄达到30岁116天,打破了欧冠最年长纪录。事实证明,决定退休的阿隆索已不具备在顶级比赛中踢满90分钟的能力,他的诸多传球失误屡次导致攻守易变,而以血性著称的比达尔又不具备良好的预判和跑位,所以一旦逼抢失败,要么失位,要么只能借助于犯规。本场比赛拜仁的犯规比皇马多出近3倍(22:7),而比达尔一人就送出了6次,能与之匹敌只有对面的卡塞米罗(5次)。
双方犯规一览
而齐达内排出了一个近乎无边锋的4-4-2阵容,边路纯靠马塞洛和卡瓦哈尔上下通吃,莫德里奇、克罗斯、伊斯科的中场组合和c罗本泽马保持极高的机动性,常常两三人在边路一侧佯攻,吸引对手注意后利用中路空当造成杀伤。若不是诺伊尔注意力高度集中,恐怕上半场就要被队友坑出心理阴影。
比赛第27分钟,比达尔的眼神防守让拉莫斯得到了射门良机
比赛第78分钟,比达尔的看球不看人防守让马塞洛得到射门良机。
3、
当然,齐达内的这个4-4-2阵容颇具魄力,也颇有些欺老凌弱的嚣张,罗本一侧还有伊斯科及时退防保持防守人数的优势,而面对拜仁左路,皇马居然只凭卡瓦哈尔一个人硬抗,妄图通过卡塞米罗和莫德里奇的协防解决问题。
第52分钟,里贝里莱万罗本全部游曳在卡瓦哈尔一侧,卡塞米罗补位不及放到罗本。
进球后气势正盛,安切洛蒂换上穆勒无可厚非,但恐怕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以球商著称的穆勒一个错误的预判差点结束比赛悬念,出于对同伴的信任,在还没起抢下足球时德国人便做好了冲击反击的准备,没想到皇马破了紧逼,回防不及,被卡塞米罗扛着自己送出助攻。
再之后,就是无迹可寻的玄学对决和裁判抢戏了,看完回放后再看比分我以为自己的眼睛出现了问题.....
4、
比赛第20分钟,c罗在反击时滑到在地,懊恼地用手狠狠锤了下草坪,当时不知有多少人跟我一样感慨c罗老了。
没错,c罗的确老了,他没有办法以前一样满场飞奔,场场踢满90分钟,也没有办法像以前秀单车强行过人,在比赛后期跳出足以扣篮的高度。他改变了自己的位置,降低了自己的球权,于是迄今“只”打入31个进球,他在于拜仁的对决前8场欧冠只打入2球.....
可是,不要忘了这个男人对于胜利和荣誉有着近乎偏执的执着,不要忘了他依然是当代最恐怕的攻击手之一,不要忘了他在别人纸醉金迷懒散懈怠时依旧维持高强度高自律性的生活和训练是为了什么,那些因为他老就看轻他的人,千万永远不要低估一颗冠军的心。
像梅西c罗这样的球员,恐怕只有到了他们决定不踢球那天,才能让他们的对手真正舒一口气。
参考资料: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