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返奥运会的时间-中国重返奥运会政治
1.哪届奥运会被北约国家和华约国家搞成政治化
2.奥运会政治家叫什么奇
3.中国1979年重返奥委会,为什么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未参加?
4.奥林匹克大家庭的中国重返过程
哪届奥运会被北约国家和华约国家搞成政治化
有两届奥运会因为政治原因而被一些国家抵制,分别是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和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
莫斯科奥运会被抵制是因为在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而1984年奥运会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国家也都以各种各样的接口不参加,其实真正原因无非是要报仇而已。
这两届奥运会的详细信息你可以分别去这里查阅:
莫斯科奥运会:洛杉矶奥运会:至于你说的政治化的奥运会,在冷战时期的所有比赛中,不论是不是奥运会,只要有美苏两国的运动员同场竞技的比赛,都统统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因为在那个时期,两国的竞争无处不在,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胜负在但是就是两国之间的一次胜负,所以政治气息在当时异常浓重。
奥运会政治家叫什么奇
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Juan Antonio Samaranch,1920.7.17-2010.4.21)侯爵,西班牙人,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他曾担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长达21年,任内成功推动奥运会商业化,让国际奥委会脱离财政危机。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他亲手颁发中国在历史上获得的第一枚奥运金牌。他长期关心和支持中国的体育事业,为中国1979年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以及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作出重大帮助。2010年4月21日,萨马兰奇病逝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吉隆医院,享年89岁。
中国1979年重返奥委会,为什么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未参加?
由于苏军入侵阿富汗,践踏国际法准则,给运动会带来严重的影响。一个国家一方面召开以和平、友谊为主要宗旨的奥运会,而另一方面却派兵入侵别的国家,必然会遭到世界的反对和舆论的谴责。许多国家的奥委会相继表态,拒绝参加。中国奥委会也发表声明,不参加莫斯科奥运会。
奥林匹克大家庭的中国重返过程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传入中国,并取得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1894年筹备第一届奥运会时,国际奥委会便向中国发出了邀请。当时的清王朝因对奥运会不了解,没有答复。
1904年许多中国报刊曾报导过第三届奥运会消息。
1906年,中国的一家杂志介绍了奥林匹克历史。
1907年10月24日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在天津学界运动会发奖仪式上,以奥林匹克为题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他指出:虽然许多欧洲国家获奖机会甚微,但仍然派出选手参加奥运会。他建议中国组队参加奥运会。
1908年伦敦奥运会后,天津一家报纸再次介绍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还提出要争取这一盛会在中国举行。天津体育界人士用幻灯展示了伦敦奥运会的盛况,举办了奥林匹克专题演讲会。
1910年10月18日至22日,在争取早日参加奥运会和争取早日在中国举办奥运会口号的鼓舞下,在南京举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运动会--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
1913年开始举办的远东运动会(最初名为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奥林匹克运动在亚洲的先驱,中国是发起者之一。在远东运动会上中国运动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表现了良好的体育道德。
1915年国际奥委会致电远东运动会组委会,承认了远东体协,并邀请中国参加下届奥运会和奥委会会议。
1922年,我国的王正延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1924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成立后,中国陆续加入了田径、游泳、体操、网球、举重、拳击、足球、篮球等8个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 在第8届奥运会上,我国3名选手参加了表演赛。
1928年第9届奥运会上,我国派观察员宋如海参加,并进行了考察工作。
1931年,当时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被国际奥委会承认为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国正式参加奥运会的历史由此开始。
1932年,第10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我国本不想派选手参加,仅由全国体育协进会总干事沈嗣良前往观礼。而日本帝国主义扶持的伪满,为了骗取世界各国的承认,竟然电告国际奥委会:拟派刘长春、于希渭作为满州国选手参加奥运会。举国一片哗然,刘长春也予以拒绝。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国民党政府决定,刘长春、于希渭作为运动员,宋君复为教练员,沈嗣良为领队,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在开幕式上,刘长春执旗前导,沈嗣良、宋君复以及中国留学生和美籍华人刘雪松、申国权、托平等6人组成了中国代表团。于希渭因日方阻挠破坏,未能成行。刘长春在100米、200米预赛中位于小组的第五、六名,未能取得决赛权,但他以我国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选手而留名于中国奥运会史。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中国派出了140人组成的代表团,其中运动员69人,参加篮球、足球、游泳、田径、举重、拳击、自行车等7个项目的比赛。另外,还有11人的武术表演队和34人组成的体育考察团。其中篮球比赛胜过法国队,撑杆跳选手符宝卢取得复赛权。中国武术队的多次表演轰动了欧洲。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王正延和体育家袁敦礼、董守义等人提出请求第15届奥运会(1952年)在中国举行,引起了国人的兴奋。
1948年,第14届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我国派出了33名男运动员参加了篮球、足球、田径、游泳和自行车等5个项目的比赛,但没有一人进入决赛。奥运会结束后,代表团在当地华侨总会的帮助下,解决了路费,运动员才得以返回祖国。
1952年,第15届奥运会在芬兰的赫尔辛基举行。中国正式接受邀请较晚,只派出了40人的代表团,可当代表团到达赫尔辛基时,比赛已接近尾声。只有吴传玉参加了百米仰泳比赛。
1952年到1979年间,中国奥委会没有派代表参加奥运会。中国台北选手杨传广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夺取十项全能比赛的银牌。他是第一位获得奥运会奖牌的中国运动员。
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上,台北女选手纪政获80米栏铜牌,她是第一位获得奥运会奖牌的中国女子运动员。
1979年11月26日,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国奥委会的合法权利,并决定台湾以中国台北奥委会的名义参加。中国又回到了奥林匹克大家庭中。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