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为什么不如奥地利-匈牙利为何不办奥运会
1.世界足坛曾经出现过哪些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的足球帝国?
2.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抵制事件
3.奥运知识
世界足坛曾经出现过哪些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的足球帝国?
一、南斯拉夫 1990年代前后,南斯拉夫拥有超豪华阵容,拥有天才普洛辛内斯基、博班、达沃-苏克、米贾托维奇,队长斯托伊科维奇与马拉多纳齐名,前锋欧洲杯金靴潘采夫。更恐怖的是,斯托伊科维奇和潘采夫和博班,产生了化学反应,当时号称巴尔干三个火枪手,风头直压德国三驾马车和荷兰三剑客。还有两员大将,中场天才萨维切维奇和博克西奇!
一时间群星闪耀,实力爆棚,1度称霸欧洲足坛,是世界杯四强、欧洲杯四强常客,真正的无冕之王。最好成绩欧洲杯亚军(1968)。
可是1992年后,南斯拉夫分裂为众多国家:塞尔维亚国家足球队、黑山国家足球队、斯洛文尼亚国家足球队、克罗地亚国家足球队、波黑国家足球队和马其顿国家足球队。其中,克罗地亚依旧是欧洲劲旅,击败过强大的德国,获得世界杯季军。
二、苏联
苏联也是欧洲足坛一支劲旅,苏联队强盛时期主要在1960年代,在门神雅辛的率领下,苏联队获得了1个欧洲杯冠军(1960),2个欧洲杯亚军(1964、1972),1个世界杯殿军(1966),1个欧洲杯殿军(1968)。可惜,1991年苏联解体,强队不存!之后的乌克兰、俄罗斯都不算强队。
三、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国家足球队,是当之无愧的老牌世界强队,获得2届世界杯亚军(1934、1962)和1座欧洲杯冠军(1976),涌现出一大批天才球员,其中著名的内德维德。1993年,分裂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国家,伟大球队不复存在!而捷克队也仅获1996年欧洲杯亚军。
以上均为 社会 主义国家,在足球方面没有被打败,却在1991年之后2年内,被西方合力解体,消失在世界足坛,令人痛惜!
四、东德和西德
1945—1990年前,德国分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两个国家,西德曾获1974年世界杯,东德获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足球冠军。后来东德、西德合并,拆除了柏林墙以后就成为统一德国了,形成了更加强大的德国队。
结语
足球本该与政治无关 ,但 历史 中,政治却是影响足球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二战后美苏冷战争霸,3个足球帝国消失了,幸好又诞生了1个足球帝国。而这些,都跟美国脱不了干系。
前南斯拉夫算吗?很难想象,如果他们未曾解体,像克罗地亚、波黑、斯洛文尼亚这些球队的当家球星强强联手,媲美西德法巴也不为过吧。
放张图给大家感受一下
而且替补队员上还有黑山的约维蒂奇、斯洛文尼亚的汉达洛维奇等等。这样的阵容不说取得什么太好的成绩,至少也是能入围世界杯决赛圈的吧。真是可惜了。
不过 历史 是不断前进,不会倒退的。相信终有一天,巴尔干半岛足球必然有崛起的力量。
就像题主所说,迄今为止的世界足坛只有五十年代的匈牙利算得上足球帝国,那个年代的他们几乎是势如破竹、战无不胜,如果能拿下1954年的世界杯冠军,匈牙利毫无疑问会奠定一代王朝的地位。为什么这么说?
当时的匈牙利主帅谢拜什为国家队组建了神奇的四角组合,他们也成为当时风靡一时的WM战术的核心,一名前锋拖后,全队很好的做到了攻守平衡。同时匈牙利队员的个人能力都很全面,每个人都可以踢不止一个位置,拜谢什的战术可以看做是巴西四年后424战术以及荷兰全攻全守足球的前奏。
匈牙利队在夺得1952年奥运会冠军后,在27场国际比赛中保持着23胜4平的不败战绩,一共打进对手114球,平均每场超过4个,其中在温布利球场以6:3大胜英格兰一役,让对手惨遭建队以来最大的比分差距,也真正意识到了两支球队之间的巨大鸿沟。
瑞士世界杯开赛后,匈牙利队展开了水银泻地般的表演,他们先后以9:0狂扫韩国、8:3击溃前西德,球迷们沉醉于这支国家队潮水般的进攻,普什卡什、柯奇士、希代古提等球星眼花缭乱的个人表演和团队配合,特别是四分之一决赛4:2击败巴西一役,迪迪和桑巴军团甚至用绞肉机般的防守来对付匈牙利。
终于在决赛前,普什卡什脚踝伤势未愈,整支球队充满了疲惫,匈牙利也在两球领先的情况下被西德生生逆转了比赛,当瓦尔特把雷米特金杯高高举过头顶时,就连现场的西德球迷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场胜利 历史 上也被称为“伯尔尼奇迹”,由此可见匈牙利输的何其冤枉,因为比赛中他们还至少打中了两次立柱和横梁,甚至被漏判了一粒点球。
匈牙利之后包括那支连续两获世界杯亚军的荷兰也仅仅是被称为无冕之王,他们对世界足坛的统治还远远达不到当年这支匈牙利队的高度。
乌拉圭,可能是最先出现的足球王国。 历史 尘封,作为上个世纪前半期的世界足球顶级强国,乌拉圭获得了第一届和第四届世界杯,还获得过两届奥运会冠军,可谓战绩辉煌。第二届和第三届世界杯是因为他们抵制,才将冠军拱手让给了意大利。
乌拉圭的足球风格保持了传统南美球队技术细腻的特点,相对于阿根廷和巴西, 更加注重力量,比赛作风勇猛 。这个南美小国一直在为国际足坛奉献着出类拔萃的球员: 弗朗西斯科利、 波耶特、丰塞卡、索萨 、雷科巴、蒙特罗、卢加诺、达里奥·席尔瓦、迭戈·弗兰,当然了还有现在大杀四方的苏亚雷斯。上世纪80年代,乌拉圭足球运动员的输出竟然排名世界各足球强国的首位, 足球竟然是乌拉圭国家外汇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
近四十年来,乌拉圭足球水平下滑是客观事实,当年的足球大国确实很难在短期内恢复元气。近几届洲际大赛预选赛,乌拉圭都排名南美区第五,客观地反映了他们在南美洲足球的水平和位置。传统仍在,底蕴犹存,他们对世界足球做出的贡献值得人们铭记。
首先是苏联队,苏联曾经取得了出色的战绩,夺取过1960欧洲杯冠军,64,72,88亚军,世界杯66年四强。著名球星门将雅辛。
二南斯拉夫队,有过不错的成绩与球星
三捷克斯洛伐克1934,1962年世界杯亚军。76年欧洲杯冠军。
四东德队,三夺奥运会奖牌。曾获得奥运会金牌。世界杯第二阶段小组赛。
肯定50年代的匈牙利排名第一,匈牙利足球牛逼到什么程度?50年代初,一穷二白的中国足球派国家队到匈牙利留学,短短几年间只学了一点皮毛回来,然后一直按照匈牙利学到的战术打法练习,不断进步,后来60年代发生了举世闻名的大浩劫,中国足球和外界断绝了联系了将近二十年,国内足球联赛也停了很多年,但是等到中国足球回到国际足球大怀抱,一看中国足球还处在亚洲足球最顶峰之一呢!1982年,中国足球离开国际足坛二十年后第一次参加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横扫打败了几乎所有的亚洲对手,只输给了大洋洲的新西兰,严格来说,如果没有新西兰,甚至不是沙特故意大比分假球输给新西兰,中国足球1982年就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了。只可惜,当时的中国足球离开国际足球太多年了,对世界足球技战术发展趋势发生了严重误读,519惨案发生了以后,对匈牙利学到的技术足球失去了信心,大力提倡长传冲吊的身体足球,从此走向了深渊,一代不如一代,从亚洲最顶级地位不断下滑,从亚洲一流到亚洲二流再发展到如今的亚洲三流,实在是可惜可叹!其实,正是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英式长传冲吊足球开始走向了下坡,慢慢走出了 历史 的舞台,发展到今天已经几乎销声匿迹了。如今连长传冲吊的老祖宗英格兰和挪威都已经改走脚下球了,可是当年的中国足球人却把这种即将被全世界足球无情抛弃的老掉牙的战术打法当成宝贝拾了回来。
匈牙利足球和前南斯拉夫足球
1.匈牙利足球无疑是20世纪50年代的王者
43胜7平的不败战绩:1950年到1956年
33场国际赛连胜:1950年5月14日到1954年7月4日
两届世界杯亚军:1938年决赛以2:4败给意大利,1954年决赛以2:3败给当时的西德
匈牙利推崇的4-2-4阵型在当时的足坛可以说是非常新进的打法,也特别适合当时的匈牙利球员,而当时的足坛防守远没有现在这么强悍,成体系,场上节奏变化不快,大多追求华丽的进攻,对防守不够重视,理解也不够深入,这也给伯尔尼奇迹创造了机会,最终以德国足球为代表的使用足球,用防守给WM阵型当头一棒,而匈牙利也一步步走向衰落
2.前南斯拉夫足球
1987年世青赛,前南斯拉夫黄金一代获得冠军 当时的前南斯拉夫足球被称为“欧洲巴西队”,天才云集, 苏西奇、斯托伊科维奇、普罗辛内斯基、萨维切维奇都是闪耀足坛的名号
球员方面达沃苏克、米哈伊洛维奇、萨维切维奇在欧洲顶级豪门也是大杀四方
贝尔格莱德红星队90/91赛季夺得球队 历史 唯一一座欧冠冠军
前南斯拉夫包括的国家有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等
98年解体后独立参赛的克罗地亚获得世界杯第三名
如果不是战争的原因,前南斯拉夫很有可能在国际足坛创造更多的奇迹
匈牙利吧
前南斯拉夫,匈牙利,苏联,乌拉圭等都曾在世界足球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各种原因它们没能有德,意,法那么有延续性,但还是给足球世界留下无数美好的回忆。
蹴鞠
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抵制事件
第十六届墨尔本奥运会
1956年11月22日至12月8日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举行
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影响下的国际局势动荡不安。1956年夏,波兰局势不稳;1956年10月底,苏军出兵匈牙利;亚洲则爆发了苏伊士运河战争,苏联站在了埃及一方,美、法、英则支持以色列。
战事中的埃及、以色列、伊拉克和黎巴嫩先后放弃参赛;佛朗哥军政权统治下的西班牙以及抗议苏联出兵匈牙利的荷兰也宣布弃权。最戏剧性的莫过于瑞士,在抗议出兵匈牙利问题上一直犹豫不决,直到离奥运会开幕还有12天时间,才决定前往墨尔本参赛。然而决定做得太晚,机票出现困难,以至于无法在报到截止日之前赶到,最后违心地被动弃权。
第二十一届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
1976年6月,南非政权邀请新西兰橄榄球队访问。非洲最高体育理事会对此曾提出警告,如果新西兰应邀,非洲将反对新西兰参加即将举行的奥运会。但新西兰对此置若罔闻。后来,新西兰又派代表团来蒙特利尔参加奥运会,引起了非洲的强烈不满。加蓬、冈比亚、扎伊尔、马达加斯加、马拉维、坦桑尼亚、中非共和国拒绝派队出席奥运会;阿尔及利亚、上沃尔特、加纳、圭亚那、埃及、赞比亚、伊拉克、喀麦隆、肯尼亚、刚果、利比亚、马里、摩洛哥、尼日尔、尼日利亚、斯威士兰、苏丹、多哥、突尼斯、乌干达、埃塞俄比亚体育代表团虽去了蒙特利尔,但在开幕后不久即退出了比赛。
第二十二届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
参加本届奥运会的运动员为5217人,其中女子1124人,男子4093人。
参与报道本届赛会的新闻记者共有5615名,其中文字记者2685名,广播记者2930名,总人数比参赛运动员还要多。
与会的80支队伍中,有16个队在入场式上没有打本国国旗,以奥林匹克五环旗替代;有10个队只有旗手一人,运动员没有出场。在奥林匹克会旗交接仪式中,因加拿大属抵制国家行列,上届主办城市蒙特利尔市长只派了代表将奥林匹克会旗交给了莫斯科市。凡此种种,冲淡了会场的热烈气氛,也给关心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人们的心灵上蒙上一层阴影。
于苏军在1979年圣诞节前夕出兵入侵阿富汗,践踏国际法准则,给运动会带来严重的影响。一个国家一方面召开以和平、友谊为主要宗旨的奥运会,而另一方面却派兵入侵别的国家,必然会遭到世界的反对和舆论的谴责。许多国家的奥委会相继表态,拒绝参加。中国奥委会也发表声明,不参加莫斯科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已承认的147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公开抵制或拒绝参加的占五分之二,参赛的仅80个。这个数字还低于20年前罗马奥运会的水平。
第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1984年)
本届参赛运动员共6797人,其中女子1567人,男子5230人,也是历届人数
最多的一次。
参与本届奥运会报道的新闻记者共有9190人,其中文字记者4327名,广播记者4863名大会共招募志愿服务者28742人。
世界形势
苏联宣布抵制洛杉矶奥运会,结果除中国之外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全部响应。
当时国际奥委会成员有159个,参赛的共140个国家和地区,远远超过了以往各国的规模。抵制和因故未参加的国家和地区有19个:阿富汗、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 朝鲜、古巴、埃塞俄比亚、匈牙利、伊朗、老挝、蒙古、波兰、民主德国、捷 克斯洛伐克、苏联、越南、民主也门、利比亚、安哥拉、上沃尔特。
奥运知识
有20个国家或地区没有参加奥运会。
自己可以将出场国对照下面的内容
世界上共有22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国家为193个,地区为31个。其中:
亚洲(48个国家)
东亚: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 (5)
东南亚: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
东帝汶 (11)
南亚: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7)
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5)
西亚: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阿曼、也门、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耳其、塞浦路斯(20)
欧洲(43个国家/1个地区)
北欧:芬兰、瑞典、挪威、冰岛、丹麦 法罗群岛(丹)(6)
东欧: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7)
中欧: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8)
西欧: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摩纳哥(7)
南欧: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希腊、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墨塞哥维那
意大利、梵蒂冈、圣马力诺、马耳他、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16)
非洲(53个国家/6个地区)
北非:埃及、利比亚、苏丹、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亚速尔群岛(葡)、马德拉群岛(葡)(8)
东非: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塞舌尔(10)
中非:乍得、中非、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共和国(即:刚果(布))、刚果民主共和国(即:刚果(金))、圣多美及普林西比(8)
西非:毛里塔尼亚、西撒哈拉(注:未独立,详细请看:)、塞内加尔、冈比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几内亚、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尔、加那利群岛(西)(18)
南非:赞比亚、安哥拉、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斯威士兰、莱索托、马达加斯加、科摩罗、毛里求斯、留尼旺(法)、圣赫勒拿(英)(15)
大洋洲(14个国家/10个地区)
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群岛、帕劳、瑙鲁、基里巴斯、图瓦卢、萨摩亚、斐济群岛、汤加、库克群岛(新)、关岛(美)、新喀里多尼亚(法)、法属波利尼西亚、皮特凯恩岛(英)、瓦利斯与富图纳(法)、纽埃(新)、托克劳(新)、美属萨摩亚、北马里亚纳(美)
北美洲(23个国家/13个地区)
北美: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格陵兰(丹)(4)
中美洲:危地马拉、伯利兹、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7)
加勒比海地区:巴哈马、古巴、牙买加、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圣基茨和尼维斯、多米尼克、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格林纳达、巴巴多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波多黎各(美)、英属维尔京群岛、美属维尔京群岛、安圭拉(英)、蒙特塞拉特(英)、瓜德罗普(法)、马提尼克(法)、荷属安的列斯、阿鲁巴(荷)、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英)、开曼群岛(英)、百慕大(英)(25)
南美洲(12个国家/1个地区)
北部: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法属圭亚那、苏里南(5)
中西部: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3)
东部:巴西(1)
南部: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4)
注1:
不包括私人国家,超国家组织,非广泛认同超微型国家:
耶路撒冷圣约翰医院骑士团
海螺共和国西兰公国
埃贝斯菲尔德共和国
赫特河省公国
埃尔加兰-瓦尔加兰王国
尼马克共和国
自由多尼雅公国
威斯塔克迪卡大公国
塞波加大公国
注2:
纽挨和库克群岛作为和中国建交的准主权国家归入属新西兰的地区。
一直为我国所承认的锡金由于中国印度关系的变化已逐渐被淡化为印度的一个邦
注3:加入联合国的共192个。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