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皓伦敦奥运会采访-吴敬平谈王皓伦敦奥运会

tamoadmin 2024-11-27

1.许昕的乒乓球水准,达到了同样直板的王皓的最高峰了吗?

2.别再说许昕不厉害了,如今的乒乓球时代,对直板太残忍

3.关于王皓刻苦训练的故事

4.谁是乒乓球选手王浩的好搭档?

许昕的乒乓球水准,达到了同样直板的王皓的最高峰了吗?

王皓伦敦奥运会采访-吴敬平谈王皓伦敦奥运会

单论技术,不谈别的,那就分直板打法和横板打法两个类型。因为直横技术有区别,不能划同一类。其中,直板技术全面性应属马琳,前三板及爆冲爆挑推挡横打技法丰富,不愧乒乓大师(许昕现在是后起之秀,青出于蓝);打法先进性应属王皓,直拍横打横拉独步江湖,前无古人,后恐无来者。横拍技术全面性当属马龙,世称六边形战士,地表最强台且状态长期稳定;打法先进性应属张继科,暴拧及连续正反手高质量弧圈球罕逢对手,横空出世,最短时间拿到了大满贯。

综上,以技术论英雄,直板当属王皓,开创直拍横打的新时代,学习者众,但仍无人超越。横板当属张继科,巅峰时期以其逆旋转发球、台内暴拧及连续高质量的正反手前冲弧圈,无人可挡,只是光芒乍现,即归于平淡。

说到许昕,若能保持和发扬目前的竞技状态和体能水平,参加东京奥运会没有问题,夺冠问题也不大。

有必要说下为什么许昕被大家称为“人民艺术家”:乒乓球作为国球,一直是国手在世界各项比赛中斩金夺银的重头戏!几十年延续下来,乒乓球技战术不断进步,国际乒联也不断更改规则、规范器材。为适应变化,尤其是中国特色的直拍近台快攻打法,更需要不断革故鼎新,以适应规则,适应无机胶水、改大球带来的变化。许昕的直板打法,既融合了马琳前三板变化多端、也传承了王皓直板横打横拉,并且进可攻、退可守,可以中近远台甚至是全台正手拉轰,这种创新打法融入竞技 体育 精髓,变得赏心悦目,从根本上改变了改大球后直拍近台快攻的窘境。

没法比,比成绩的话,个人认为许昕没有达到王皓的那个高度!

达没达到王皓那个高度,咱们如何去比较?关公战秦琼,谁说都有理!

从单打成绩来看,王皓完胜!

王皓虽然被球迷称为“前年老二”,但是王皓的成绩没得说。职业生涯总共拿到了18个世界冠军,王皓拿过3次世界杯的单打冠军,也拿到过1次世乒赛的单打冠军,三次进入奥运会男单决赛,三次拿到亚军。

相比王皓,许昕在单打荣誉上差了不少的。当时国际乒坛,国内有王励勤、马琳,国外有波尔、萨姆索诺夫等人,王皓能够取得这个成绩还是很有说服力的,成绩很稳定!

技术层面,各有千秋

王皓的反手直板横打技术丝毫不逊色与横板选手,甚至比横板选手还要强,但是王皓的正手是个软肋。

许昕则相反,许昕的正手十分的强,但是反手的稳定性不够,步伐出色,中远台的相持球能力比较强。

从技术上想要分出高下来,确实是没法比的,规则一再的变化,球也变大了!

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探讨!第六人抛砖引玉说说自己的理解:

从取得的成就上看,许昕显然没有达到王皓的最高峰!

这里有必要说说王皓取得的成就: 世锦赛单打冠军+世界杯单打冠军+奥运会男单三连亚! 而许昕目前仅仅获得世界杯单打冠军。王皓多出了好几个份量极重的世界冠军。单看成绩这一点,许昕还有很远很远的路要走!

从打法风格看,我认为许昕的正手弧圈能力首屈一指,有人说许昕的正手是“世界第一正手”,这个我觉得靠谱,从这点看我觉得许昕的正手能力在王皓之上。

从反手能力看,许昕和王皓都是直拍横打,许昕是半路出家,早期是推挡,后来改为全横打,王皓是从开始就全横打,没学推挡。王皓的直拍横打第六人认为至今无人超越,人家就是靠这个吃饭的,许昕的横打虽然也很强,但是许昕的得分手段还是依赖正手。

因此第六人认为,许昕从成绩上看,没有达到王皓的最高峰,从打法上看,许昕的综合实力已经无限接近王皓的巅峰期。

有点可惜的是,许昕的巅峰期来的有点晚了,有点英雄迟暮的味道。坦白讲,他很难达到王皓的成就,但是这丝毫不会影响许昕的伟大!大家觉得呢?欢迎下方交流。

直板的最精髓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

台内小球,发接发,前三板。

直板最弱的地方是什么?

反手,中远台发力。

那么我们从这几点入手,来对比一下两人。

许昕的台内小球和王皓相比起来,手感上略好,但并不是特别好到哪里去。小球技术最好的是马琳。这一点许昕和王皓平分秋色吧。

发球上,许昕发球中规中矩,并不以多变的发球取胜;王皓以勾子逆转为主,偶尔会配以反面发球,发球以短、转为主,个人以为发球方面,王皓略胜出。许昕发球太单一了点。接发球上,王皓台内拧拉威胁性和使用频率要高于许昕,王皓胜出。

前三板,个人认为王皓占优。原因是王皓的反手太强大,第三板多一个选择。

反手方面不用比了吧。许昕的反手虽然彻底去掉了推挡,但直板横打的技术水平距离王皓巅峰时差距依然较大。王皓是直板横打的开创先河者,也是集大成者,反手技术丰富多样而样样都厚实。如拧拉、撕、弹、挡、拔、贴、敲、搓摆等,至今还没有一个人能够超越,以后也很难有。王皓直板反手就是天生地造。

许昕的反手这一两年的确有了长足进步,稳定性较强,很少失误了,但是相对王皓来说,无论是技术种类还是能力都相差较大,不是一个层次。许昕的横打更多只是过渡或者作为冷箭来使用。这一点,王皓占优。

中远台发力方面,正手位许昕占优,反手几乎是零分,王皓中远台反手也可以发力。所以这一点综合起来,两人再次平分秋色。

许昕的正手和王皓的正手相比,如何?

世人皆知,许昕得分手段是正手。许昕的正手弧圈旋转、力量、速度俱佳,中远台的反拉能力与稳定性也非常强。那么王皓的正手如何呢?实际上王皓的正手同样相当强悍,只不过王皓的反手太突出了,掩盖了正手的能力。王皓在巅峰期时,如同骑在台子上打球,正反手同样都非常强势。

对对手威胁性。

由于王皓由于反手太强,对方就很难制订战术,到底打哪边?压哪边?吊哪边?而多数人打许昕不用想就知道,压反手,调正手,再压加反手。没办法,反手依然是许昕天然的短板,只能依靠强大的步伐和球感强行侧身,然后扑正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球越打越难打。这次总决赛张本智和就是这样打,只要能够防许昕正手弧圈一两板,就这样打线路与角度,许昕打起来很被动的。而同样的情况下,王皓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反手位根本不怕,来正手位,也不怕啊。

当然,许昕打球艺术性强,动作舒展、飘逸,“圆月弯刀”般的弧圈球又长又顶,赏心目,极富观赏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许昕阅读比赛的能力也大为增长,绝对属于世界超一流选手之一。

但是反手的不足,必定会影响许昕的大赛成绩,所以,如果抛开时间的对比,个人认为许昕并没有达到王皓在同期的最高峰。

一家之言,难免不周,敬请朋友们指正!

国乒其实是直板发家,在刘国梁时代,直板达到了鼎盛时期,而刘国梁之后,马琳时代,直板已经衰落,太多的横板选手层出不穷,乒乓球规则的一改再改,直板选手的优势也越来越小,如今不可否认是横板的天下。

而马琳和王皓时期的直板,还具有一定的统治力,毕竟二王一马时代马琳和王皓一直是国乒的绝对主力,搭档横板选手王励勤,为国乒征战沙场。立下汗马功劳

而王皓和马琳退役之后,如今的国乒选手中只有许昕一人,不过在许昕小的时候,教练曾经给许昕说到,选择直板会比横板更加困难,而许昕仍然义无反顾的选择了直板打法。

如今许昕成为了国乒球迷心中的人民艺术家,皆因许昕的打法非常漂亮,动作飘逸,很多球迷都喜欢许昕的比赛。那么许昕是否达到了王皓的直板巅峰?

首先许昕和王皓的打法各不相同,王皓是直板横打的鼻祖,他过多的用得是反手横打,而正手则是辅助,而王皓的直板横打沿用到现在。如今樊振东的横板拧拉和许昕的直板横打都和王皓有密切关系。

而许昕的直板技术和王皓截然不同,虽然都是直板,但是许昕依靠的是正手,许昕被称为世界第一正手,如果许昕的正手无法发挥,那么反手横打只是起到过度和防守的作用,根本无法获得胜利。

王皓的巅峰时期非常强势,而许昕也正处于巅峰时期,只是两人的巅峰只依靠直板这个平台,真正的技术打法都不尽相同,许昕的巅峰是和自己比较,而没有任何参考。许昕对于自己来说,永远处在巅峰,只要他想提高,就可以提高到任何高度。

写这种题目的有两种目的,第一,根本不懂乒乓球,第二,故意放个愚蠢的话题让大家讨论骗取流量。

首先王浩跟许昕是两个时代的球员,技术根本不能与现在的反手横打相提并论,王浩是直拍横打的先驱者,但只是横打为主横拉为辅,技术也处在初级阶段。许昕则不同,许昕的技术以正手为主反手为辅,正手弧圈球带侧拐,且前冲力量大节奏变化大,而且他的反手能拧拉台内球,中台反手反拉弧圈球,这个王浩时代是没有的,还有就是许昕的技术特点除了近台还能中远台跟横板对抗而不落下风,这是王浩所不具备的。所以综上所述王浩肯定要比许昕落后。

首先这个问题有点关公战秦琼的意思,毕竟王皓和许昕是隔代运动员。“达到了王皓的最高峰吗?”,这句也没看懂。那么就从两人的巅峰状态分别做个对比吧。

王皓的巅峰时期应该是2006后半年到2013年世锦赛左右,当然中间也有低谷期;许昕从2011年开始就陆续世界排名第1位了,但是个人觉得心智和技术达到巅峰期应该是2019年左右,他自己也说感觉会打球了。

我们都知道,直板打法的优势在于台内小球、前三板环节,劣势主要是在于反手位置和中远台对抗。假设每个环节满分10分吧。

台内小球上,个人感觉许昕胜出,在球感和手法上,个人感觉许昕更加细腻,而王皓失误比较多,尤其是在奥运会男单决赛中,可以回看下2008年的比赛,不该有的失误太多了。许昕台内的晃撇,劈长都不错,还有一爆挑,当然皓哥也有,但是不如许昕出色。这个环节许昕9.5,王皓9.0。

发球方面,许昕的发球比较转,个人感觉许把旋转琢磨的比较透彻,但是问题在于发球比较单一,基本就是正手位的侧上侧下,变化就是顺旋转和逆旋转结合;王皓主要用正手逆旋转,更具体就是钩子发球,短而转,后续衔接就是一板横打起下旋或者正手衔接。同时皓哥还有横打反面发球,同时在站位上,有侧身位和正手位(这点上许昕学习了王皓,为了更好的衔接反手技术),这点基本打平或者王皓胜出,但整体两人发球威胁不大,打实力。许昕8.5,王皓9.0.

接发球王皓胜出,反手台内拧拉引发了潮流(拧拉鼻祖是科贝尔),引起了接发球体系上的革命,传统的搓控等技术已经略微落后(没说实用性不足)。接发球上王皓更加强势,给对方的发球压力也很大,因为找不到战术上的突破点。许昕正手接球为主,反手冷板可以,拧拉尚未纯熟。王皓9.5,许昕9.0.

正手位置,王皓正手位有实力,但是战术体系上反手是重点,而且正手位经常出现不该有的失误,当然正手也是顶级;但是许昕的正手是S级,上升期、高点期、下降前期和后期,都可以拉出高质量的弧圈,前冲侧拐高调加转无一不能,进入到正手相持环节,许昕基本拿下。许昕9.5,王皓8.5。

反手位置,毫无疑问王皓胜出。许昕的反手技术在2019年有长足的进步,这也是他在多站公开赛中夺冠(三冠王)的原因之一,但是基本上在和横板对抗中还是吃亏的,不那么让人放心;王皓横打横拉独步天下,在当时就已经形成了“拧、贴、搓、打、弹、撕、拉、冲、反拉”等十分完善的体系,经常能看到王皓站到中远台,反手连续鞭打式拉球,甚至能和王励勤的正手在中远台对抗(2009年横滨世乒赛)。因此反手对抗中对方想要得分,就只能等王皓失误了。该环节王皓10分,许昕8.5。

步法,许昕的步法更占优势,跑动范围大。许昕9.5分,王皓9.0分。

柔韧度,许昕的灵巧是他的优势,身体柔韧性也是非常好的,经常能够看到瞬间的灵感球,打球比较艺术。该环节许昕10分,王皓9.0分。

最后,个人荣誉和知名度方面,王皓荣誉加身,差1奥运男单,除此之外全运会(2009)、世界杯、世锦赛、亚运会等齐齐加身,18个世界冠军;许昕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就有世界杯,其它都是些小比赛的单打,目前奥运单打前途迷雾重重。王皓10分,许昕8分。

综合来看,许昕得分72.5,王皓74。当然上述只是一家之言,而且对比方向也不全面。其实吴敬平教练也说过,王皓的反手,许昕的正手,马琳的小球和智谋相结合,一定才是最好的直板选手。我们期待在不久的未来,能够出现这样一名巨星,为直板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能和横板抗衡,对于乒乓球的打法多元化,乃至该运动的推广都是有好处的。

许昕应该是超越了王皓。

王皓反手的直拍横打,拉过去的球弧度又低又冲,对方如水平稍次的话,是很难回球的,多会下网或出底线,这是王皓致命的武器,可谓一招鲜吃天下。至于说其是"千年老二",也是因为遇到的对手技术更全面,比赛经验,小球处理比他强,没办法,“既生瑜,何生亮"。而许昕特长是中远台对拉能力超强,步伐、腰腹、手上发力三者完美结合,使对方无法在对拉过程中找到反击的一板。但这种打法消耗过大,对身体要求高,一旦年龄大了,反应和力量必然下降,退台式进攻威慑也就下降,故许昕很难拿到大赛冠军,但从乒乓球欣赏角度来看,将许昕称为"人民艺术家"恰如其份。但从比赛比果看,王皓战法技术无疑更胜一筹。

中国男子乒乓球王浩是直拍横打技术启用的第一人,技术确实水平很高,享誉当时的世界乒坛,不过他始终未能突破横拍选手的制约,也就是直拍选手的攻击力还不够强大、攻击落点还不够刁钻;比赛中心理不免有些波动,这样也影响了他在比赛中的正常发挥;许昕现在的状态可是王浩的升级版,他已经把这项运动演绎的出神入化、赏心悦目、登峰造极,确实是“乒乓球艺术家”,当仁不让、实至名归!

别再说许昕不厉害了,如今的乒乓球时代,对直板太残忍

这是 乒谈 2020年第107篇文章,期待您的阅读

说起郭跃华、郗恩庭、江嘉良、许绍发、庄则栋等等这些上世纪的乒乓球大神,或许很多朋友不是非常熟悉,但是都知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直板。

1999年8月8日,荷兰埃因霍温,23岁的刘国梁和19岁小师弟马琳展开最终的对决,21制的时代,打满5局艰难战胜。获胜后刘国梁激动躺地,那一瞬,直板的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大满贯诞生。

要说直板最为辉煌的年代,不得不提的就是三个人:柳承敏、马琳和王皓,他们分别打进了2004年和2008年奥运会男单决赛,而 2008年奥运会男单决赛,也是最后一次,两个宗师级直板在殿堂级的大赛上相遇。自此,直板式微。

许昕2007年左右刚刚步入人们视线的时候,很多人说他是假直板,首先是反手太差了,然后还非常喜欢退台,击球点太晚,正手多以侧拐弧圈为主,前冲太少。这些年来,许昕通过各种大赛的历练,已经跻身超一流高手中,尤其是在2019年前后,反手实现了 “非线性成长” ,可是仿佛还是缺点什么,很多人对于许昕的定位和标签还是“手感好”、“艺术家”和“双打金左手”,但是单打方面还没有完全被肯定,所以在东京奥运会单打名额的竞争上,现在是处于非常被动的位置。

本文呢, 乒谈 先来带大家了解下许昕这些年的大赛战绩,然后我要放一个观点—— 其实真的不是许昕不厉害,而是这个时代对直板太残忍。

因为迄今为止许昕没有拿到过奥运男单名额,所以重点统计了许昕在世乒赛上的表现。

早在2007年的萨格勒布世乒赛队内选拔赛中,许昕就拿到了直通,但是最后只是参加混双比赛,2009年世乒赛来到了王皓的福地——横滨,所以 许昕参加单项世乒赛其实比张继科还早2年 ,但是在横滨,许昕碰上了突然爆发的陈杞,止步32强。

2011年,许昕逐渐开始步入到职业生涯巅峰期,但是他遇上了一个因为缺席了2010团体世乒赛,憋着一股劲要证明自己的对手,大师兄王励勤,结果可想而知;2013年许昕意气风发来到巴黎并且顺利打进半决赛,于是淘汰阶段还剩4个人,许昕VS张继科,马龙VS王皓。

彼时刚刚结束伦敦奥运会的争夺不久,尤其是王皓已经走下坡路了,人们纷纷期待着许昕马龙这对师兄弟能够有所作为。然而面对张继科和王皓,许昕和马龙却完全没有任何攻击力,都被对手抓住技术漏洞吊打。

同样兵败半决赛,那时候的马龙已经在考虑要么退役,要么改换器材放手一搏的问题了,2014年世界杯2分失利,更是激发了马龙,彻底加强反手攻防,所以在2015年的苏州,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马龙,开启了他的王朝;但是这个阶段许昕却完全没有改变的意识,吃老本掉队了。

2017年世乒赛,许昕败给了如日中天的马龙,2019年许昕在第三轮意外输给了法国人西蒙,已经越来越能明显的看到,虽然技术在不断加强,可是许昕跑不动了,再也难以找到2013年一样的意气风发的状态。或许,2021世乒赛,能否顺利举行,许昕能否顺利参加,都不一定,奥运男单冠军和世乒赛男单冠军好像已经渐行渐远吗?

其实,作为一个直板选手,许昕已经很厉害了,他的打法也是适应这个时代的打法,只不过反手确实半路出家,难以和横板超一流选手对抗,可是就连吴敬平指导都说,从手感、对上旋球的理解和步法来说,许昕已经超越了 历史 上多数直板。

或许有球友会问:步法好不好,不难看出,可是手感和上旋球的能力强,是怎么体现的呢?手感方面很简单,要知道许昕打出过很多匪夷所思的神球,被誉为是乒乓球的艺术家,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上旋球能力强,主要是体现在他的正手上。 其实这是一个很难比较的维度,刘南奎、金泽洙、刘国梁、柳承敏、马琳和王皓的正手都是他们那个时代的顶级, 许昕的正手强就体现在:大球时代力量强,旋转诡异多变(前冲侧拐,兜一板......),击球时机可早可晚,同时台内小球也还可以。

说到直板式微,要从内外因辩证地看。 外因就是国际乒联历年来的改革,内因就是成绩驱动下,家长和教练的选择。

仔细观察体坛可以发现,好像非洲和美洲黑人篮球天赋非常强,所以NBA超级巨星大多数都是来自贫民窟的黑人,欧洲人在网球和足球上的天赋肉眼可见,也出来很多的天王巨星,比如网球之神费德勒,而亚洲人,更小点说国人,好像在小球和单人项目上更有天赋。可见,不同的人,受自身身体素质的限制以及价值观念的支配,喜欢不同的运动。

为了不断推广乒乓球运动,尤其是在欧洲,国际乒联近些年出台不少改革措施: 禁止倒板、禁止发球时用身体遮挡、对颗粒打法严格限制、乒乓球从38毫米增到40和40+,有机胶水改为无机、21分制改为11分制。 目前又在赛事制度上进行尝试和创新,比如T2比赛和即将开始的澳门赛。

乒乓球的核心要素有:速度、旋转、落点、节奏、弧线和力量 ,可以简单地认为,直板的优势在于速度、旋转、节奏上,横板的优势在于力量上。在前三板的争夺中,直板选手可以打出更多的变化,变化就是控制力,可以转化成得分,所以你看刘国梁和马琳就是三板斧解决问题,解决不了对手对手就解决我。横板的优势更在于相持,尤其是退到中远台之后的两面洪水般的进攻,显然直板是难以招架的。

可以看到,乒联的改革严重地降低了球速和旋转,同时由于球体变大,落点和节奏变化似乎不那么容易了,也没那么有效果了。他们认为增加相持球就是增加乒乓球的观赏性,可以更好地打开欧洲市场。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乒谈 分享下对于乒乓球观赏性的理解。

速度、力量、旋转、落点、弧线和节奏是乒乓球运动的核心要素,催生了很多技术,所谓对拉,其实更多的是力量纬度的展示,很多人认为只有力量美才是运动的美。

其实不是, 运动还有很多美,比如创意美、灵感美。固然正反手对拉几十板一定可以引燃赛场,但是一招毙命的灵感球照样好看, 比如: 1997年世乒赛男单决赛,瓦尔德内尔面对萨姆索洛夫,老瓦观察对手站位后,果断偷袭了一个直线长球到萨姆索洛夫的正手大角度,老萨都没反应过来,赛场上出现雷鸣般的掌声,为了瓦尔德内尔的这一灵感球;再比如2004年奥运会老瓦和柳承敏的对决,柳承敏侧身使出全身力量,正手拉直线,老瓦直接不看球自信打回头,两个人都是追求一板过,出球之后谁也没有回来还原;再比如,对手还在攻球,老瓦已经走向毛巾台了,走的路上顺便打了个卸力回球;再比如,2015年世乒赛男单决赛,方博面对马龙,正手直接拉出一个高难度的直线,落点比较浅而且侧拐非常厉害,马龙没有碰到球。

以上6大核心,任何单一因素或者任何组合因素,都可以诞生一种乒乓球的美。只是 这种美太高级了,普通观众难以看懂,所以这是运动推广过程中的难点。

之前的文章中, 乒谈 做过一个投票调研:“您认为乒乓球比赛中,应该遵循某一种套路吗?”,很开心大多数球迷和我思考的一样,不应该。

在我们刚开始学习一件事情的时候,基本是从模仿别人开始,尤其是别人做得比较成功的,我们更会模仿。比如,我们参加一份工作,这个岗位就有能力模型和SOP标准作业流程,以求最快适应。可是对于乒乓球比赛来说,影响比赛走势的因素太多了,所以 我们应该做的,首先是不断补齐自己的技术短板,然后在赛场上忘记套路,依据来球去选择最为合理的处理球方法。

如果走职业乒乓路,那么一定要争取出成绩,不然未来退役后的的生存都是问题,毕竟 任何一个行业能吃到肉的,都只是top20。 外在环境决定了横板比直板更容易出成绩,所以一个还没有太强烈自主意识的5岁左右的孩子,家长和教练基本都会给支配性地选择横板,这就是直板后备力量越来越单薄。

以上,就是我对于直板如今式微的原因思考。说完了原因,再来说几点解决问题的想法,或者说是关于未来顶级直板的畅想吧,虽然不一定专业领域直板能传承多久(我相信业余领域直板基业长青)。

如今乒乓球技术发展的趋势,上旋球的对决非常重要,所以直板选手一定要突破原来并不那么擅长的中远台对攻对拉,尤其是要解决对手的调正压反和压反调正战术。 比如,对方在正手位对拉中突变我方反手,以往我方基本就只能放高球解决了,或者削一板变一下节奏,我方非常被动,那么如何高质量地应对这一板球呢? 值得思考,球友们如果有想法,可以在评论区沟通。

再比如,对手逼住我们反手,然后突变正手大角度,如何增加正手扑这一板球的回球质量,同时还要防止受伤。所以身体素质的训练,是直板选手必须要加大的层面,尤其是步法训练、力量训练和预防受伤的缓冲性训练。

直板横拉的宗师是王皓,推挡大神如马琳刘国梁,而传统反手攻,金泽洙柳承敏师徒使用地出神入化,直板反手还有一些侧切等小技术,可以看到虽然直板反手的进攻性没有横板出色,但是我们可以胜在选择多,所以 如何将这些技术合理地结合运用,是目前还没有答案的课题。 同样一板球,可以用直板横拉,可以用传统反手,可以推挡,那么什么手段最为合理,如何快速评估,如何预防因为选择较多带来的迟疑和纠结?这是我们还要思考的问题。另外,不同的握拍,有不同的影响。比如直板横拉的握拍属于反手利,影响正手的提升。

如今的乒乓球比赛,越来越单调了。发球变化少,再也难以看到偷袭长球的灵感球了,接发球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拧拉,然后形成反手相持,转正手相持或者正反手摆速,总之就是很单调,尤其是很多直板选手的比赛也十分单调了。

要知道 像马琳这样的直板宗师,虽然每项技术只有“三板斧”,但是要知道他的武器库里的东西比横板选手多多了,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反手位侧切一板,然后下一板迅速进攻;比如侧身位用正手削一板,然后正手冲;甚至还看到过十分“业余”的动作,类似于推挡板型的暴弹。 所以,直板选手胜在活多,要敢于和对手打游击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始终牵制对手。

策略和球商,乍看是非常高大上的概念,但是其实就是一句话:如何更加合理地打球。

有球友向 乒谈 咨询过,为什么我打了那么长时间的乒乓球,技术上还是没有进步呢?为什么平时练习的时候打得挺好,一到比赛就不行了?其实,这就是因为没有训练球商,千万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了,欢迎大家就 “直板如何才能提升竞争力,延长生命力” 这个话题,在评论区讨论。另外,关于乒乓球技战术和名人,球友们还有什么想了解的,可以私信我,或者也可以写在评论区,我会在后面的文章中一一安排哦。

您认为男子乒乓球最伟大运动员是? 单选 0 人 0% 瓦尔德内尔 0 人 0% 马龙 0 人 0% 佩尔森 0 人 0% 萨姆索诺夫 0 人 0% 波尔 0 人 0% 马琳 0 人 0% 王励勤 0 人 0% 王皓 0 人 0% 张继科 0 人 0% 樊振东 0 人 0% 其他人 投票

关于王皓刻苦训练的故事

“忧郁王子”大胆“亮拍”

在突尖保重工作中,因为王皓常年在国家队参加训练比赛,保障小组在工作中着重坚持与王皓本人、国家队教练和乒羽管理中心领导始终保持密切沟通。他们针对王皓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会诊,为国家队教练及时提供意见建议,切实加强训练监控,积极主动参与训练和组织,如比赛计划、方案的制订等。

针对上届奥运会王皓表现出来的心理素质差、战斗作风不够过硬的现象,保障小组利用赛程休整间隙,教育王皓不仅要勇敢地面对赛场的激烈竞争,还要敢于向自己的心理素质、价值欲期“亮拍”。

在军训中,让王皓站在队伍的排头,要求大家向他看齐,一方面增强了他的英雄情节,鼓励他成为大战中的尖兵,让他经历心理淬火的洗礼。同时,围绕模拟“实战”状态,在平时管理和训练中,积极协助国家队,对王皓要求更严,标准更高,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严爱相济,从而不断提高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平时,中队干部坚持24小时不关手机,一有情况立即沟通,较为全面地了解、掌握并及时解决王皓备战中的训练、思想、心理等问题,让他从内心里感觉踏实,感受到背后有着强有力的组织支持。一年来,这位“忧郁王子”在各种比赛中与对手相遇时都能敢于“亮拍”,其技术、作风、心理素质和成绩稳步提高。

谁是乒乓球选手王浩的好搭档?

王励勤

他和王皓的配合

是相当厉害的

赢了多少的外国选手

两人合作时跑动范围非常大

因为王励勤个子高可以守住球台

而王皓可以去跑动拉弧圈球

所以大赛中双打刘国梁都让王皓和王励勤上

(PS:王皓的皓不是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