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足球冠军联赛在哪举行-桂林足球冠军联赛

tamoadmin 2024-12-23

1.戴琳个人资料简介

2.杭州芝浦足球俱乐部的主要赛事

3.1∶9惨败日本球队,中国足球青训怎么了

4.李惠堂是谁?他那个时代的中国足球是什么情况?

5.中国最有名的足球运动员是谁?

6.中国历史上评价做高的足球评论员是谁

戴琳个人资料简介

桂林足球冠军联赛在哪举行-桂林足球冠军联赛

戴琳,1987年11月28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住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瑞云园24号1-4-1号。

中国职业足球运动员,场上司职后卫,也能胜任后腰,现效力于中国足球协会甲级联赛的济南兴洲足球俱乐部。2003年10月份,16岁的戴琳以主力身份帮助大连铁路俱乐部队夺得全国U17青少年联赛冠军。

戴琳效力辽宁队多年,2009年4月戴琳加盟波黑斯拉维亚俱乐部,同年7月回国加盟上海申花。2014年1月2日,与队友王大雷携手加盟山东鲁能泰山队,合同期为四年。

曾代表中国国家队出场A级比赛2次。2023年4月,戴琳加盟济南兴洲。2007年戴琳在国奥队欧洲拉练中脱颖而出,他的名字也被广大球迷熟知。戴琳是中国比较出色的后卫。

职业生涯:

2005年1月,戴琳在海南桂林洋拿到辽足一队工作合同,正式成为一名职业球员。在球场上,戴琳一对一拼抢能力相当出众,再加上身高马大且耐力充足,他在后腰位置上的可塑空间相当巨大。中超联赛第3轮辽足客场挑战沈阳金德队时,戴琳得到首发出场的机会。

虽然这是他的处子之战,但是在比赛中他的表现却一点都不稚嫩,即使同身边的一哥肇俊哲比较起来,也未见逊色太多。那场比赛王洪礼足足让戴琳打了60分钟,辽足最终2:0完胜沈阳金德队,戴琳在中场防守中所发挥出的屏障作用意义重大。

杭州芝浦足球俱乐部的主要赛事

20086月11日加油中国梦幻欧洲杯

杭州赛区 小组赛6-0美连科技海阔天空6月15日2-0临安水利7月1日2-2杭州金穗子一品沙锅元老7月3日1/4决赛2-0杭州自由联盟7月5日半决赛6-1临安水利7月6日决赛1-4杭州詹氏骨伤唐虎  8月22日加油中国冠军联赛

杭州赛区 小组赛4-0萧山临浦8月29日0-4苏州锦富新材足球俱乐部9月6日1/4决赛2-0杭州自由联盟足球俱乐部9月12日半决赛0-4苏州锦富新材足球俱乐部9月13日季军赛3-1萧山华丰足球俱乐部20125月27日 浙江省城市足球冠军联赛小组赛2-1宁海飞翔-世嘉救生宝 6月3日 7-2永康海纳蓝 6月10日 7-0舟山舟峰足球俱乐部 6月17日 1/4决赛7-0义乌徽商宝杰足球俱乐部 6月24日 半决赛5-2杭州赛搏足球俱乐部7月1日 决赛2-3宁海飞翔-世嘉救生宝 10月1日全国足球业余联赛

南区决赛 小组赛0-2武汉宏兴足球俱乐部10月2日1-4深圳寅午足球俱乐部 10月3日1-3苏州锦富新材足球俱乐部 10月4日9-12名半决赛2-3广西花红消肿龙城20136月16日 浙江省城市足球冠军联赛小组赛6-0舟山舟峰足球俱乐部 6月23日 2-2宁波DP佳斯特锻造 7月7日 1-0义乌土木建设 7月14日 半决赛3-1丽水足协7月21日 决赛中断宁波爱租网10月1日中国足球协会业余联赛

南区决赛 小组赛3-0青岛交运足球俱乐部 10月2日5-1贵港皓宇足球俱乐部 10月3日3-3苏州锦富新材足球俱乐部 10月4日1/4决赛0-1湖北华创工程 10月5日5-8名半决赛0-1苏州锦富新材足球俱乐部 10月6日7-8名决赛0-2武汉东风本田足球队 11月19日中国足球协会业余联赛

总决赛 小组赛  0-1大连台安老哥们11月20日1-0青岛鲲鹏足球俱乐部先楚国际11月21日5-1包头南郊足球俱乐部11月23日5-8名半决赛1-5上海市嘉定博击足球俱乐部11月24日7-8名决赛4-4

点2-4 广西柳州柳粤球会20143月23日中国足协杯第1轮1-1

点2-0 大连龙卷风足球队3月16日第2轮3-2新疆天山雪豹足球俱乐部达坂城纳欢7月16日第3轮0-4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20151月1日中国足协杯  资格赛  3-1桂林天龙足球俱乐部1月2日2-0湖北华奥风云足球队1月3日3-3上海市嘉定博击足球俱乐部3月22日第1轮1-1

点4-2 山西龙城至盛足球俱乐部 4月16日第2轮0-2 大连阿尔滨足球俱乐部

1∶9惨败日本球队,中国足球青训怎么了

说实话,这个消息对于我来说非常意外。赛前两天说到这场比赛的时候,想到过会输球,但是绝对没有想到会在全面被动中被日本队肆意蹂躏。

所以,我强调的是,最让人沮丧的不是这个1比9的结果,而是比赛过程中的全面落后,毫无希望。

看看年投资已经超过100亿的中超,望望每年豪掷税后2000万欧元巨资聘请里皮执教国家队的高调,在看看青训质量的不堪,实在是莫大的讽刺。

不是很重的鞭子抽在身上,中国足协的领导们不会受到触动;不是惨痛的教训摆在眼前,中国足协的领导们不会猛醒;不是凋败的未来亮起红灯,中国足协的领导们不会提高为青少年办事的效率。

我希望,不要再对青训横眉立目,不要再用猖狂的腔调对青训指点江山,请真正踏实下来,为中国足球未来的10年、20年想想,而不是只顾着自己眼前的政绩。

幻想眼前的石头,变成快乐的小鸟向我们飞来,那是童话故事。我们的身体被刀割得遍体鳞伤,需要愈合,而不是每天靠度日。

实话说吧,国家队的世界杯之旅已经没有希望,剩下的只是打出水平打出精神而已。这支队伍之中的大多数球员,不会撑到2022年世界杯。甚至,里皮也不会干到那么久远。

青训才是国家队的未来,也是中国足球的未来。我想说的是,这篇文章的内容写起来,其实很痛苦,因为在当下这个环境里,真正的实话的确让人痛苦而又无可奈何。

1、史上罕见:围观1比9的所有人,都被日本队打服了。

11月18日晚上,中国U15联赛的亚军新疆队对阵日本U15联赛的亚军北海道札幌冈萨多,对方是J2联赛俱乐部的梯队。

当比赛以1比9结束的时候,我在第一时间得知了结果。然后,五个渠道对这场比赛反馈的信息,出奇地一致。

所有人,请注意,这个所有人包括家长、观众、参加相关比赛的2002年和2003年龄段的队伍、U15冠军邀请赛的其他球队、教练员和地方协会的官员,等等,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服了!

没错,所有人都被日本队打得心服口服。

对于这场比赛,在现场观摩的中国职业联赛之父、中国足协联赛部前主任郎效农和我说:“日本队小小的个头,全场进行强势的高压,紧迫的逼抢,快速的攻防,流畅的传切,清晰的配合,轻松地破门,打得我们拿不住球,跟不上趟,拼得一塌糊涂也难有招架之功,更无还手之力。”

是的,更让人崩溃的不是1比9的比分,而是郎叔描述的上述过程。

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新疆队想慢下来都没有机会,对方始终在快速的持续高压的态势中和我们比赛,直至将我们蹂躏得体无完肤都不肯收手。

日本队根本就不和你硬碰硬,他们依靠出色的技术和娴熟的传切配合摆脱你。摸不着球的新疆队在上半场就付出了5张黄牌的代价,如果裁判严格判罚,罚下去两个也是正常的。

即使如此,依然落花流水,仓皇而去。所有人被打服,这在中国足球史上并不多见。

我清楚地记得,中国队和日本队斗勇斗狠最为经典的战例,是2006年国少队到伊朗打八国邀请赛,郑雄率领的国少队和日本国少队遭遇。中国队被罚下4人,7打11,最终顽强地2比1战胜了对手。

职业化后,这样的镜头实在珍贵。即便是这场胜利,不是技术和战术的胜利,而是意志品质和斗志的胜利。

2、1比9折射的是足球理念、技战术打法和训练手段的全面落后。

此前,我和圈内诸多专家进行讨论之后,得出一致结论:青训的实战性差。实战性差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足球理念、技战术打法和训练手段全面落后,这些差距导致了目前的现状。

11月18日深夜,郎效农对谈到他的看法的时候,也是如此的观点:“日本足球为何在20年时间里取得了如此大的进步?是他们紧紧把握了国际足球发展的趋势,紧跟国际足球发展的步伐,学习改进足球思想、比赛训练的理念和手段,最终开辟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在谈到我们的问题时,郎叔说:“我们的足球思想理念、技战术打法以及训练和比赛的手段,已经被国际足球发展的步伐甩下太远。我国青少年足球必须赶上国际足球的步伐,以崭新的足球思想和观念指导我们的比赛和训练,走出一条符合足球规律以及足球发展趋势的道路,中国足球才有奋力赶超的希望。”

郎叔的观点准确,从他的嘴里说出来,又振聋发聩。

数十年来,我们始终把精力放在塔尖上,重视青少年成为一句挡箭牌式的口号,终致目前的现状。真正懂青少年足球的人设计的正确道路和模式,要么被搁置,要么朝令夕改,面目全非。当2016年终于走上正轨的时候,岁月已经被蹉跎数年。

这让我想起了2016年1月份在桂林四国赛上和杭州绿城U18梯队领队的对话,他们到日本去打比赛,作为职业队的U18梯队,和人家高中球队打,都占不到便宜。可怕的不是结果本身,而是日本的高中球队对比赛的掌控能力,远远强于我们。

先进的足球理念,不会主动飞进我们的大脑;先进的实战性强的训练手段,不会自动武装我们的头脑;先进的技战术打法,不会长了翅膀飞到我们的身边。只有真正将国外先进而又高水平的教练员请进来,让他们扎根中国三年至五年,才能逐渐改变窘境。

只有让我们的青训教练到国外系统学习实践三年至五年,才能让我们的青训真正经久不衰。

恳请中国足协的领导们,真正把青少年的工作重视起来,把青少部扩大至真正的大部门,充分放权,人财物都大力倾斜,让他们利用最短的时间建立起现代化的科学而又先进的青训体系。

从现在开始,必须彻底抛弃一看二通过的思维。还是那句话,中国足协的领导们必须清楚,国家队是由青少年球员进化演变而来的,青训的水平提高不上去,你就是花费1亿欧元把瓜迪奥拉、穆里尼奥、弗格森、温格都请来担任国家队的教练团队成员,也永远没戏。

3、全力支持校园足球—青训中心—大区赛—全国总决赛的先进合理模式和体系,所有人都要耐得住寂寞,把希望放在10年甚至更远的将来。

当校园足球已经红红火火开展起来的时候,如何让校园足球与竞技系列的青少年足球接轨就是个问题。从2017年开始,这样的问题应该得到解决,让校园中成立的校园足球俱乐部和地方省市体育局、协会主导的青训中心结合起来,共同选拔人才,组建各个年龄段的队伍,参加各个大区的比赛。

各个大区打出来的队伍,最后参加全国性的总决赛,然后根据全国总决赛的情况,组建每个年龄段的选拔队,作为各级国家队的后备人才。

这样的青训体系和模式,符合中国足球的现状,是最为科学合理的体系。其中的各个平台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可以调动全国的足球资源,共同打造中国足球的未来。

2017年分区进行比赛的时候,要考虑到每个大区球队的数量和水平问题。只有球队达到一定的数量和规模,大区比赛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另外,如果球队的水平过于参差不齐,那么大区比赛的效果就会很差。因此,必须把大区赛的各个细节都想到,差别化对待,才能真正发挥出大区赛的优势。

中国足协要做的,就是全力支持这样的青训体系和模式。从今往后,不能像过去那样拆拆分分,更不能朝令夕改。

最为关键的,中国足协的领导层首先要耐得住寂寞,要清楚孩子们成才的规律,要明白一批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这个周期肯定远远长于领导么的一届任期。

事实证明,以中国足球的水平,不可能在领导的一个任期内取得想要的成绩。我还是强调我的观点,请中国足协的领导们广泛联络社会各界,积极调动社会资源,为我们的青少年足球提供持续不竭的动力。

只要树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观念,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吊在国家队一棵树上的同时,又毁了青少年一片森林。

4、请问投资10亿元以上的中超俱乐部,你们的U15在哪里?

参加武汉国际冠军邀请赛的日本北海道札幌冈萨多,在2016赛季是J2联赛俱乐部的U15梯队。U15冠军清水鼓动也在J2联赛,足见日本青训的质量。

2016赛季,投资超过10亿元的中超俱乐部有广州恒大、江苏苏宁、上海上港、上海绿地申花、河北华夏幸福等,请问,你们的U15梯队取得了什么名次?在一队豪掷千金的同时,为什么你们的U15梯队连前四名都进不了?

其实,职业俱乐部的足球理念并没有多少改变,他们的青训,距离先进足球也比较远。从资金的角度讲,中超的众多俱乐部,都有足够的实力为自己的梯队聘请高水平的外籍青训教练。如果每家俱乐部都能够这样做,各职业俱乐部的梯队在先进足球理念的指导下,在先进的训练和比赛手段的熏陶与打造下,肯定能够踢出现代化的足球。

梯队的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之后,进入到职业队,他们带来的必定是先进足球,进而推动职业联赛的提高。国家队从他们之中选拔人才之后,踢出的也肯定是先进足球。

这些问题,需要足球界达成共识。而要达成共识,需要中国足协做一些组织性的工作。这些工作,不是在富丽堂皇的五星酒店里搞什么足球论坛,也不是请一些所谓的国际专家高谈阔论,而是需要全体中国足球人尤其是职业俱乐部改变观念,确定一个正确的大方向,各自在俱乐部的梯队当中去实施。

国家队在12强赛上被打脸,国青队在亚青赛上被打脸,U15球队在国际邀请赛上被打脸……各种巴掌在眼前变成了降龙十八掌的时候,如果我们还不真的从娃娃抓起,有些人,请洗洗睡吧。

李惠堂是谁?他那个时代的中国足球是什么情况?

李惠堂(1905—1979),字光梁,号鲁卫,梅州八贤之一,清光绪三十一年出生于香港大坑村,是建筑巨商李浩如的第三子。

1965年任国际足协副会长的李惠堂(右),1976年被联邦德国一权威足球杂志评为“世界五大球王”(另四位是:贝利、马修斯、斯蒂凡诺、普斯卡斯)之一。提供/孙德茂

李惠堂从小就酷爱足球活动。6岁时,其父把他送回原籍梅州市五华县锡坑乡老楼村读私塾,读书之余,他以家门前宽阔的草坪作球场,呼朋引伴苦练足球技艺。5年后,他回到香港,继续刻苦训练,并常常请教球坛先辈,技艺大进。在1922年香港“夏令营杯”赛中,17岁的李惠堂展现了娴熟的足球技巧,被足坛前辈所看中,赛后即被吸收为南华体育会甲级队足球运动员。此后在沪港埠际赛、甲级联赛、远东运动会上,他所参加的球队都获得冠军。随后在出访澳大利亚各役中,他也屡立战功,从而声名鹊起。

1925年秋,李惠堂赴上海。起初加盟乐群足球队,击败高丽队并在市锦标赛中夺冠。之后,受聘为复旦大学体育系主任。1926年,上海举办万国足球锦标赛,以李惠堂任队长的中华足球队,战胜了葡萄牙、苏格兰两个强队,创造了华人足球队连续击败外国足球队的纪录。同年夏,李惠堂发动在沪粤人组建乐华足球队,并任该队董事长和队长,成为当时上海乃至全国实力最强的足球队。在全国联赛中,乐华队获冠军。在“史考托”杯赛中,乐华队以4:1击败蝉联九届冠军的外国腊克斯队。1927年,乐华队战胜各国劲旅组成的西联队,获西联甲级第3个冠军。1928年,李惠堂参加万国球赛,被评为最佳球星。1929年,李惠堂加盟的上海队,获全运会足球冠军。李惠堂娴熟精萃的运球技巧和神乎其神的妙射绝技,使上海观众为之倾倒折服,每次出赛,球场均座无虚席,到处流传“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佳话,一时间,李惠堂的英名传遍了大江南北。

1930年,李惠堂从上海回到香港任南华足球队长,带队频繁出赛,所战皆捷,连续数年为全港甲组足球赛冠军杯得主,并在第六届全运会足球赛中获得冠军。

1934年,第十届远东运动会在菲律宾举行,李惠堂担任中国足球队队长。在第9届远东运动会上,日本足球队和中国足球队并列冠军,日本队扬言要在这届远东运动会上打败中国队,而以李惠堂为主力的中国队亦斗志高昂,决心教训这一骄狂的对手。决赛那天,天气特别炎热,战况空前激烈,在全场比赛即将结束时,比分依然是三比三。这时,中国队获得罚点球的机会,由李惠堂操刀,一鹄中的!顿时,在场侨胞观众欢声雷动。这场球赛的胜利,大长了中国人的威风,李惠堂亦荣获了“亚洲球王”的称号。

1941年,李惠堂率华东足球队访问马来西亚,在与槟城军联队对垒时,以11:0大胜,他一人独进7球,并令人震惊地射穿了对方球网。还有一次李惠堂率队与外国球队交锋时,获点球机会,他发脚怒射,球如炮弹出膛,对方门将接球后连球带人滚进网窝,当即呕吐不止,从而有李惠堂罚12码,力大无比,要踢人的传说。致使有一次李惠堂率队与印尼队比赛时,对方门将见到李惠堂在其门前得球将要举脚发射时,竟然离开球门不敢防守。

1941年12月香港被日本攻陷后,李惠堂逃回老家,曾先后在锡坑、安流、河口、横陂、华城等镇献技传艺,并率五华足球队和航建足球队两访兴梅,有力地推动了家乡足球运动的发展。以后,梅州被誉为“足球之乡”,与李惠堂的大力推动不无关系。日本投降后,李惠堂由原籍回到香港,仍效力于南华足球队。

1947年秋,李惠堂率南华足球队到东南亚访问,与泰国、新加坡等国足球队比赛10场,场场告捷。回港后,李惠堂又参加了香港华联与西联一场足球比赛,年已40多岁的他仍勇猛异常,接连攻入数球,结果华联队以4比2战胜西联队。这场比赛也成了他“挂靴”的告别赛。

1948年李惠堂在港创立华人足球裁判委员会,并连任六届主席。此后他以主要精力转向从事教练、著作和电台、报刊体育评论工作。

1979年7月7日,李惠堂病逝于香港,终年75岁。

李惠堂纵横驰骋绿茵25年,足迹遍及亚、欧、澳州。他从17岁成为甲级队员,到42岁挂靴退役,每次比赛都有进球纪录,踢球25年,进球2000多个,获得过50多个荣誉称号,胸前挂满了光彩夺目的奖章。他所参加的足球队,曾荣获过5次远东运动会冠军,4次全国冠军,26次香港冠军,1次广东省冠军,2次印尼冠军,2次亚洲冠军。他曾两次代表中国出席奥运会,尤其是第一次,从东南亚到西欧,沿途 27战,战战皆捷,他独自破门34次。1976年,在联邦德国一家权威性足球杂志组织的评选活动中,李惠堂同贝利(巴西)、马修斯(英格兰)、斯蒂法诺(西班牙)、普斯卡士(匈牙利)齐名,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

(二)

李惠堂不仅是优秀的足球运动员,而且是足球运动杰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曾任上海复旦大学体育系主任、中国国家足球队教练,香港华人足球裁判委员会主席,并曾获英国足球总会教练文凭,荣膺亚洲足球协会秘书和副会长、国际足球总会副会长等职,是我国足坛和亚洲足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对推动我国乃至亚洲足球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国际上赢得了崇高的声誉。

李惠堂又是著名的足球理论家,除驰骋绿茵外,积极探索足球理论,有《球圃菜根集》、《杂果盘》、《足球裁判》、《鲁发卫吟草》、《南游散记》等足球论著问世。李惠堂认为,足球训练要从少年儿童抓起,“从小要有对足球发生兴趣,口不离足球,耳不离足球,目不离足球,食不离足球,睡时也不离足球,有如此兴趣而无大成者,未之有也”。李惠堂极为重视团队精神,他说:“现代足球之成败,关键不在于得球的人,而于没有球的人,这话骤然听起来,觉得有点惊奇,但仔细思想,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足球队中人选,一定各有专长,主事者一定要晓得人尽其用,用尽其才的妙着,为全队谋福利。”“足球运动决非个人能力所为的,任你是世上首屈一指的球星,如果没有10个队友帮你的忙,11个敌人与你对赛,你还不是废人一个!”李惠堂还认为:“足球场这小小方圈,是寻师访友的好去处,是勇毅果敢的养成所,是心理智慧的实验室,慧眼观之真是洞天福地。”“体育真谛,应当以道德为本,技术为末。先求其本,而后齐其末。”“良好的纪律,坚强的意志与密切的合作,是足球队不可缺少的三项要素。否则,即使足球技术再好,也无法充分发挥,球队的战绩也不会理想。”这些精辟的理论,在今天仍极具参考价值。

李惠堂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1923年,他作为南华队主力前锋,随队远征澳大利亚。赛前,澳首都墨尔本除报载中澳足球赛消息外,竟附登一幅形容枯槁,骨瘦如柴的中国足球运动员漫画,题曰“东亚病夫”,藐视和污辱中国队,极大地激发了李惠堂和全体球员的怒火,次日两国球队交锋,中国足球队员同仇敌忾,气势如虹,一举击败澳队,轰动一时,大长了华人志气。这次访澳共踢球10多场,每次进球都有李惠堂的功劳。抗日战争期间,李惠堂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保持了中华民族优秀儿女正气凛然的气节。1941年12月25日,香港被日本军侵占。日军首领要李惠堂踢球比赛,以壮日本军威,李惠堂断然拒绝。1942年春,南京汪伪政府请李惠堂出任体育要职,并派专机迎接,李惠堂亦坚决拒绝。李惠堂说:“我李惠堂一介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岂能当亡国奴,要我卖国求荣,做伤天害理的事更办不到!”为了避免日军和汪伪汉奸爪牙的暗害,李惠堂在热心体育的侨商梅文鼎(曾任新四军副官,后任香港《文汇报》董事长)帮助下,通过其在澳门新豪运输公司朋友的关系,在长洲用快扒(走私艇)逃离虎口,辗转月余回到老家梅州市五华县锡坑乡。在老家,李惠堂先担任五华粮仓主任,后出任闽粤赣边区总司令部上校参议,兼任兴宁公路站站长,生活淡泊。此后一段时间,李惠堂在家乡组织球队,积极开展足球运动。1943年李惠堂和南华会部分队员在韶关重逢,在他带动下,重建了足球队,开始了“体育救国”的历程,在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举行了130多场义赛,全部门票收入支援抗日战争。李惠堂的爱国行动,受到了全国上下的广泛赞扬。

李惠堂故居五华县锡坑镇老楼村四角楼,名为“联庆楼”,是其父李浩如于光绪十八年 (1892年)所建,现已成为五华推动旅游与足球运动发展有机结合的一个富有特色的景点。故居为客家地区常见的“四点金”式建筑,面宽五间、三进深四合院布局,左右各置一幢横屋,四角分置四层炮楼,背后筑一层围屋,门前设晒谷坪、照墙、左右转斗门和半月形水池。墙体用灰沙夯筑,顶为悬山式木桁桷瓦顶。总占地面积约4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590平方米。故居上、中、下厅檐柱均为八角梅花石柱,左右横屋底屋檐柱为圆石柱二层为圆木柱。门窗框均用石制,正门、侧门、转斗门均有楷书题刻,上、中、下厅和左右横屋所置屏风梁架等构件,均刻有狮、凤、鳌鱼、花草、人物故事等金木雕工艺品。故居中栋右廊房为李惠堂幼年时住房,右横屋门侧狗洞是李惠堂幼年时练射的“球门”。右横屋第一间为李惠堂抗日战争时期回乡组建足球队时的住房。1994年9月,五华县人民政府为方便人们缅怀球王,把球王故居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里面办有《球王李惠堂》小型展览,每年均有不少华侨、港澳台同胞和社会各界人士前往参观考察,缅怀球王的光辉业绩。

中国最有名的足球运动员是谁?

李惠堂,1976年联邦德国一家权威性的足球杂志曾组织过一次评选活动,将中国的李惠堂与巴西的贝利、英格兰的马修斯、西班牙的斯蒂法诺和匈牙利的普斯卡什并列评为"世界五大球王"。但笔者认为称李惠堂为"亚洲球王"似乎更合适,因为在亚洲以外的赛事中他并没有取得过骄人的成绩,他的进球含金量不高。

李惠堂,字光梁,号鲁卫,1905年出生于香港。其父李浩如,系广东省五华县人。李惠堂4岁那年,随母亲回到家乡五华县锡坑乡老楼村居住。在那里,这个天性喜爱足球的孩子,把家门口的狗洞当成了练习射门的目标。由于家境贫寒,买不起足球,他只好用柚子当球光着脚丫子苦练,上学和放学回家的路上都盘球走路,这不仅磨练了他的意志而且提高了带球技术。经过几年的锻炼,他的身体日见壮实,球技过人。

10岁左右,李惠堂回到香港。 1921年考入足球运动比较普及的皇仁书院,接受了比较系统的足球训练。

1922年,年仅17岁的李惠堂被选入香港最有名气的足球劲旅--南华队,出任主力前锋。他身高1.82米,速度快,动作敏捷,控球技术尤为出色。球在他的脚下,对方两三个人围上去也难以抢走。他的射门技术更是令人叫绝,不管什么位置、什么角度,他都能左右开弓,球出如矢,力拔千钧。他的倒地卧射更是一大绝招。

1922年夏天,李惠堂代表南华队参加香港甲级足球联赛,出任左内锋,因其球艺娴熟刁钻,出神入化,常有惊人之举,香港球迷称之为"球怪"。

1923年5月,李惠堂第一次代表中国足球队参加日本大阪举行的第六届远东运动会,中国队获冠军。18岁的李惠堂在4场比赛中初露锋芒,名声大振。从此开始了他献身足球的光荣生涯。

同年8月,李惠堂随南华远征澳大利亚,与全澳冠军新南威尔士队交锋。开场仅5分钟李惠堂就梅开二度,这场比赛他一人独中三元,轰动了整个澳州。澳州当局专门授予他金质奖章。香港当地报刊以特大号标题,称李惠堂为"球王",并有"万人声里叫球王,碧眼紫髯也颂扬"的诗句。

20年代的上海,足球命运完全操纵在外国人手里。1925年,年轻的李惠堂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与自己青梅竹马的邻居廖月英从香港来到上海,决心要与外国球队较量。

李惠堂在上海期间,正值自己足球技艺的巅峰状态,由于球艺出众,22岁即被上海复旦大学足球队聘为教练。随后,又参加上海乐华足球队,战绩显赫。1926年,李惠堂率乐华足球队参加上海举行的"史考托杯"足球赛,以4∶1的悬殊比分大胜蝉联9届冠军的英国猎克斯队,首开上海华人足球队击败外国球队的记录,使李惠堂在绿茵场上的威望大增。洗雪了"东亚病夫"的耻辱,为中国人民出了气,为中华民族争了光。

1927年,李惠堂所在的球队如日中天,相继荣获西联甲组联赛、首届高级杯赛和中联甲组联赛的冠军,李惠堂成为大名鼎鼎的"一代球王"。同年,李惠堂率乐华队在远征东南亚国家中,屡建奇功,特别是率队出战菲律宾,战绩彪炳,载誉而归。

李惠堂球风正派,脚下功夫深。一次,他在与英国海军球队比赛时,球刚过中线,就拔脚怒射,球竟穿过好几个英国选手的人丛像精确制导的导弹一样钻进网窝。还有一次与西人联队对阵,他一人从后场盘球,接连晃过四五个前来阻截的对手,一直把球带到对方禁区,从容起脚,把球攻入门里。这种球艺堪与马休斯、贝利和马拉多纳相媲美。

李惠堂为国家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23年入选中国队,分别于1923、1925、1930、1934年参加了第六届、第七届、第九届和第十届远东运动会足球赛,4次都为中国队夺得冠军。

李惠堂1931年返回香港,加入南华足球队并担任队长。1931年,国际奥委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为国际奥委会会员,使我国体育健儿有机会与其他国家的足球运动员进行切磋、交流。

由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财力困难,1936年为参加柏林奥运会足球赛,李惠堂和足球队只能自筹资金,提前两个多月出发,靠沿途比赛的门票收入作为参加奥运会的费用。李惠堂和队友沿途进行了27场比赛,取得了23胜4平的战绩。他们省吃俭用,一路风尘赶到柏林。但由于一路征战,球员已疲惫不堪,到奥运会比赛时,以0比2负于英格兰队,首轮即遭淘汰。

1939年,李惠堂随香港南华队远征南洋,在和马来西亚槟城联军队的首战中,南华队以11∶0大胜。在这场比赛当中,35岁的李惠堂雄姿依旧,频频带球过人开弓劲射,独入7球。一次,在和一支外国队的比赛中,李惠堂一记强有力的劲射,正中"洋将"守门员怀中。守门员收腹不及,顿时倒跪在地。

香港沦陷后,李惠堂不愿做亡国奴,于1941年以借到澳门比赛之机,辗转回到内地。他与家乡人组建了五华足球队。在家门口贴上了一幅对联:"认认真真抗战,随随便便过年。"

1942年,李惠堂到梅县与强民队对垒,结果以1∶3"礼让"强民。第二年,李惠堂邀请香港甲组高手,以"航建队"名义,与强民队比赛。通过这两次比赛,对"足球之乡"梅县的足球运动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尔后,李惠堂到桂林组织广东足球队,参加所谓四省"元首杯"足球赛。他先后在重庆、成都、自贡等地作表演赛和义赛,筹集款项,救济战孤、难民,支持抗日救国。

1947年,李惠堂已经45岁,他在香港参加埠际赛(沪港杯赛的前身),他射出的一个点球被扑中,这场比赛是他的"挂靴之战"。

1948年李惠堂作为教练率中国足球队参加第十四届奥运会足球赛,同年获国际足联国际裁判证书,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国际裁判资格的人。1954、1955年率中国台北队夺得第二届、第三届亚运会足球赛冠军。

1954年李惠堂当选为亚洲足球联合会秘书长。1965年,他当选为国际足联副主席,成为在国际足联获得最高职务的中国人。

1966年李惠堂担任亚洲足球协会和世界足球协会的副会长,在世界足坛享有很高的威望。1976年在联邦德国足球杂志组织的评选活动中,他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之一。

1979年7月李惠堂因病在香港去世,享年74岁。

中国历史上评价做高的足球评论员是谁

李惠堂,1976年联邦德国一家权威性的足球杂志曾组织过一次评选活动,将中国的李惠堂与巴西的贝利、英格兰的马修斯、西班牙的斯蒂法诺和匈牙利的普斯卡什并列评为"世界五大球王"。但笔者认为称李惠堂为"亚洲球王"似乎更合适,因为在亚洲以外的赛事中他并没有取得过骄人的成绩,他的进球含金量不高。

李惠堂,字光梁,号鲁卫,1905年出生于香港。其父李浩如,系广东省五华县人。李惠堂4岁那年,随母亲回到家乡五华县锡坑乡老楼村居住。在那里,这个天性喜爱足球的孩子,把家门口的狗洞当成了练习射门的目标。由于家境贫寒,买不起足球,他只好用柚子当球光着脚丫子苦练,上学和放学回家的路上都盘球走路,这不仅磨练了他的意志而且提高了带球技术。经过几年的锻炼,他的身体日见壮实,球技过人。

10岁左右,李惠堂回到香港。 1921年考入足球运动比较普及的皇仁书院,接受了比较系统的足球训练。

1922年,年仅17岁的李惠堂被选入香港最有名气的足球劲旅--南华队,出任主力前锋。他身高1.82米,速度快,动作敏捷,控球技术尤为出色。球在他的脚下,对方两三个人围上去也难以抢走。他的射门技术更是令人叫绝,不管什么位置、什么角度,他都能左右开弓,球出如矢,力拔千钧。他的倒地卧射更是一大绝招。

1922年夏天,李惠堂代表南华队参加香港甲级足球联赛,出任左内锋,因其球艺娴熟刁钻,出神入化,常有惊人之举,香港球迷称之为"球怪"。

1923年5月,李惠堂第一次代表中国足球队参加日本大阪举行的第六届远东运动会,中国队获冠军。18岁的李惠堂在4场比赛中初露锋芒,名声大振。从此开始了他献身足球的光荣生涯。

同年8月,李惠堂随南华远征澳大利亚,与全澳冠军新南威尔士队交锋。开场仅5分钟李惠堂就梅开二度,这场比赛他一人独中三元,轰动了整个澳州。澳州当局专门授予他金质奖章。香港当地报刊以特大号标题,称李惠堂为"球王",并有"万人声里叫球王,碧眼紫髯也颂扬"的诗句。

20年代的上海,足球命运完全操纵在外国人手里。1925年,年轻的李惠堂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与自己青梅竹马的邻居廖月英从香港来到上海,决心要与外国球队较量。

李惠堂在上海期间,正值自己足球技艺的巅峰状态,由于球艺出众,22岁即被上海复旦大学足球队聘为教练。随后,又参加上海乐华足球队,战绩显赫。1926年,李惠堂率乐华足球队参加上海举行的"史考托杯"足球赛,以4∶1的悬殊比分大胜蝉联9届冠军的英国猎克斯队,首开上海华人足球队击败外国球队的记录,使李惠堂在绿茵场上的威望大增。洗雪了"东亚病夫"的耻辱,为中国人民出了气,为中华民族争了光。

1927年,李惠堂所在的球队如日中天,相继荣获西联甲组联赛、首届高级杯赛和中联甲组联赛的冠军,李惠堂成为大名鼎鼎的"一代球王"。同年,李惠堂率乐华队在远征东南亚国家中,屡建奇功,特别是率队出战菲律宾,战绩彪炳,载誉而归。

李惠堂球风正派,脚下功夫深。一次,他在与英国海军球队比赛时,球刚过中线,就拔脚怒射,球竟穿过好几个英国选手的人丛像精确制导的导弹一样钻进网窝。还有一次与西人联队对阵,他一人从后场盘球,接连晃过四五个前来阻截的对手,一直把球带到对方禁区,从容起脚,把球攻入门里。这种球艺堪与马休斯、贝利和马拉多纳相媲美。

李惠堂为国家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23年入选中国队,分别于1923、1925、1930、1934年参加了第六届、第七届、第九届和第十届远东运动会足球赛,4次都为中国队夺得冠军。

李惠堂1931年返回香港,加入南华足球队并担任队长。1931年,国际奥委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为国际奥委会会员,使我国体育健儿有机会与其他国家的足球运动员进行切磋、交流。

由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财力困难,1936年为参加柏林奥运会足球赛,李惠堂和足球队只能自筹资金,提前两个多月出发,靠沿途比赛的门票收入作为参加奥运会的费用。李惠堂和队友沿途进行了27场比赛,取得了23胜4平的战绩。他们省吃俭用,一路风尘赶到柏林。但由于一路征战,球员已疲惫不堪,到奥运会比赛时,以0比2负于英格兰队,首轮即遭淘汰。

1939年,李惠堂随香港南华队远征南洋,在和马来西亚槟城联军队的首战中,南华队以11∶0大胜。在这场比赛当中,35岁的李惠堂雄姿依旧,频频带球过人开弓劲射,独入7球。一次,在和一支外国队的比赛中,李惠堂一记强有力的劲射,正中"洋将"守门员怀中。守门员收腹不及,顿时倒跪在地。

香港沦陷后,李惠堂不愿做亡国奴,于1941年以借到澳门比赛之机,辗转回到内地。他与家乡人组建了五华足球队。在家门口贴上了一幅对联:"认认真真抗战,随随便便过年。"

1942年,李惠堂到梅县与强民队对垒,结果以1∶3"礼让"强民。第二年,李惠堂邀请香港甲组高手,以"航建队"名义,与强民队比赛。通过这两次比赛,对"足球之乡"梅县的足球运动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尔后,李惠堂到桂林组织广东足球队,参加所谓四省"元首杯"足球赛。他先后在重庆、成都、自贡等地作表演赛和义赛,筹集款项,救济战孤、难民,支持抗日救国。

1947年,李惠堂已经45岁,他在香港参加埠际赛(沪港杯赛的前身),他射出的一个点球被扑中,这场比赛是他的"挂靴之战"。

1948年李惠堂作为教练率中国足球队参加第十四届奥运会足球赛,同年获国际足联国际裁判证书,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国际裁判资格的人。1954、1955年率中国台北队夺得第二届、第三届亚运会足球赛冠军。

1954年李惠堂当选为亚洲足球联合会秘书长。1965年,他当选为国际足联副主席,成为在国际足联获得最高职务的中国人。

1966年李惠堂担任亚洲足球协会和世界足球协会的副会长,在世界足坛享有很高的威望。1976年在联邦德国足球杂志组织的评选活动中,他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之一。

1979年7月李惠堂因病在香港去世,享年74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