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圣火伦敦-伦敦奥运圣火熄灭
1.奥林匹克圣火的圣火相关事件
2.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的英国八分钟
3.历届奥运会的主题歌曲曲目
奥林匹克圣火的圣火相关事件
北京奥运圣火的“和谐之旅”是一次挑战人心理和生理极限的环球之旅。从阿拉木图的融融春色、伦敦巴黎的料峭春寒、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探戈,到达累斯萨拉姆的瓢泼大雨、马斯喀特的炎炎烈日和茫茫夜色,在种种极限状态下发生了无数感人肺腑的故事。一路追随圣火采访的新华社记者记下了其中的十大镜头。
镜头一:观众热情似火
奥运圣火在马斯喀特进行夜间传递时,一群华人华侨和在当地居住的印度人手拉一条长长的横幅向圣火致意,上面写着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他们本身的举动就是这一理念的最好诠释。
圣火每到一处均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在阿拉木图,三十万人自发走上大街恭迎圣火,整个城市处于空前盛大的节日气氛之中;在圣彼得堡,七十万居民涌上街头,熊熊燃烧的圣火让他们忘记了料峭春寒;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上演了数万群众追随圣火的壮观场面;在马斯喀特,一群孩子为了能亲眼目睹首次造访海湾地区的奥运圣火,呼朋结伴步行6公里赶到山里的传递路线等候圣火的到来。
看到这些热情的观众,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运行团队执行指挥张明一次又一次感慨:“圣火让我们感受到她强大的魅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镜头二:残疾人火炬手以身捍卫火炬尊严
奥运圣火在巴黎传递时,一群“”分子向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火炬手金晶大打出手,试图抢夺她手中的火炬。金晶临危不惧,用她的残疾之躯护住火炬,捍卫了火炬的尊严。外电称,金晶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而人们也记住了那名“”分子的丑陋嘴脸,那是野蛮、无耻的标志。
镜头三:圣火护卫以血肉之躯保护圣火前行
奥运圣火在伦敦、巴黎遭遇“”等不法之徒的无耻刁难,西红柿、蛋、矿泉水瓶夹杂着恶言恶语砸向圣火护卫。小伙子们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用文明和克制还击对方的野蛮和卑鄙,一路护卫圣火未遭任何亵渎。坐在指挥车内的张明目睹了这一切,难过得几乎不能自抑。事后她表示,作为一个母亲,她感觉那是自己的孩子在遭受凌辱,她的心在流血。
镜头四:华人华侨爱国情深
圣火在伦敦、巴黎遭受冷遇,让美国华人华侨气愤异常;他们自发赶到旧金山,组成十万圣火“护驾”大军。旧金山火炬传递起跑现场满眼是一片爱国旗帜,华人华侨打出各种各样的标语,表达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对北京奥运会的支持。一位名叫邹舟的小伙子专门从北卡罗来纳坐了7个小时的飞机赶来,他表示要一路跑步全程陪伴圣火。由于“”分子穷凶极恶,开始暴力破坏活动,火炬接力临时改变路线,令多数华人华侨亲眼目睹圣火的愿望落空,留下一个不小的遗憾。
镜头五:“铁娘子”任劳任怨
谷民率领的火炬手运行组是一支由三人组成的小型“娘子军”,她们肩负着繁重的接送火炬手的重要任务。她们的胳膊上、手上全都伤痕累累,有的是被火炬燃料罐烫伤的,有的是被火炬碰伤的。她们还担负着克服各种语言障碍与火炬手沟通、运行前规划踩点等艰难而细致的任务。每个运行日,她们只能睡一个多小时。因为工作任务繁重,即使在酒店她们也很少能有时间休息。谷民表示,每次登上飞机时,是她们心理最放松的时刻,因为那意味着工作暂时结束了。三位“铁娘子”虽严重缺乏休息,但却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工作没出任何差错。
镜头六:新闻发言人大公忘私
奥运圣火运行团队新闻发言人曲莹璞是哈佛大学硕士,在与中外媒体尤其是西方媒体的周旋中,他充分发挥了中英文俱佳、机智灵活的特长,促进了运行团队与新闻媒体的沟通,消除了种种误会。他的工作日记也被西方一些报纸摘抄转载。当奥运圣火传递在伦敦、巴黎遭到“”等抗议分子的破坏时,他成了最忙碌的人,手机一直响个不停。曲莹璞忙于应对媒体,忘记了使用的是自己的私人手机,每个电话都是国际长途漫游。几天下来,话费已经过万,全部要从他的个人账户上扣除。
曲莹璞领导的是一支为媒体服务的专业队伍。另一新闻发言人李萍以及彭婕、卢川、张亮等新闻官员也都恪尽职守,为媒体采访创造最好的条件。彭婕拖着瘦弱的身躯忙上忙下照顾各方媒体,一天忙碌下来,每次她都显得疲惫不堪;有一次她在登上包机后,因劳累过度而呕吐不止。
镜头七:负重狂奔六千米
奥运火炬在达累斯萨拉姆传递时,由于不能上媒体车,中国日报记者胡亦南为了能完整地采访一站火炬接力,决定全程跟跑。他背着装有两台笔记本电脑和其他物资的采访包,一路跟随火炬拍照采访,忙得不亦乐乎。就这样他一直跑完全程6000米。小伙子上学时是万米和马拉松长跑运动员,六千米跑从来不在话下,这次他却感到有些累了。在最后的庆典结束现场,他斜躺在一把椅子上,强忍疲劳整理照片和写稿子。
镜头八:后勤服务“宾至如归”
从托运行李到护照管理,以及圣火团队的吃穿住行,后勤服务细枝末节多如牛毛,这一切都要由后勤组来具体实施完成。组长吕实珉是个63岁、精神矍铄的老头,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一定要把团队内每个人都给照顾好”。为此,老同志一天只睡三个来小时。每到后勤办公室,大家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对工作,他有老一辈人那种典型的忘我热情。
后勤办公室在主团队到达时开张,主团队离开后关闭。在吕实珉的领导下,办公室高效有序地工作,为主团队创造出一种家的氛围。董华钢和王亭把大家托运的行李照顾得妥妥帖帖。庞柯几乎每天都要忙于办理团队进出海关手续,以及清点全团的100多本绿皮公务护照,声称把自己的脸都“点绿了”。来自中国银行的“财神爷”周跃武每天在整理完烦琐的财务账目之后,还要经常在后勤办公室从半夜值班到天亮。
镜头九:第二个温暖的家
除了从北京到阿拉木图外,圣火团队其他几次城市间转场都在夜间进行,几次都是长途飞行。比如从巴黎到旧金山、从旧金山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达累斯萨拉姆这连续三段飞行,时间都超过了10个小时。大家在飞机上度过的时间甚至超过了躺在酒店床上睡觉的时间。因此,“奥运圣火”号包机就成为大家的第二个家。空姐为大家提供的周到体贴的服务,让大家好像回到了家。
传递城市所在国的中国使馆是圣火团队的另一个家。土耳其使馆为每人配备了两袋干果,阿根廷使馆招待团队享用中餐晚宴,让每一个队员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亲人照顾的温暖。当包机在罗安达技术停留时,中国驻安哥拉大使专门登机问候,更是让大家倍感亲切。
镜头十:临危不惧为工作
奥运圣火在旧金山传递开始前,发生了一个多数人都不知道的故事。当时以雷涛为首的5名圣火团队工作人员从起跑现场乘车赶往庆典仪式现场,他们的车刚刚驶离起跑现场,就被一大群“”分子堵住,车窗被这些失去理智的暴徒打碎。坐在车上的一名美国警察马上通过对讲机叫来20多名同行,他们手拉手组成一条通道把5名工作人员救了出来。由于庆典仪式现场还有工作要做,雷涛等人坚持要赶过去,美国警察坚决不让他们走,因为途中危险重重。直到接到指挥车的命令后,雷涛等人才在美国警察的保护下返回起跑现场。
事后,记者问雷涛当时怕不怕。他说,那时他心里只想到还有工作要做,其他都没多想。
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的英国八分钟
(转)当英格兰足球明星大卫·贝克汉姆从孩童手中接过足球,以一个“贝氏弧线”向全世界运动员发出邀请之时,在北京熊熊燃烧了17天的奥运圣火瞬间照亮了“伦敦城”。带着北京未了的激情,伦敦踏上了奔向奥运的缤纷旅程。
作为2012年奥运会举办地,伦敦在24日的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用8分钟的时间以动画、音乐、舞蹈和“巴士变身”等形式展示伦敦的古老魅力与现代活力,让典型的伦敦街景与4年后将出现在那里的奥运风貌相融合,力图描绘一个多姿多彩、让年轻人向往的奥运城市。
一段色彩绚烂、充满动感的动画在大屏幕上描绘起伦敦标志性的街景。与此同时,一辆红色双层巴士缓缓驶入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现场,“鸟巢”恍若弥漫起伦敦雾,散发出历史感与现代感兼具的英伦风情。被伦敦人尊称为“马路主人”、辛勤运行了50余年的红色双层巴士于2005年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但在五环旗帜交接的时刻,这一伦敦曾经的风景线再次“上映”,连接起北京与伦敦,串起奥运篇章。
3名英国自行车队队员伴着红色巴士环绕“鸟巢”。此时,他们不再是竞速赛场的奥运选手,而是牛津街或公园路上的普通骑行者,还有舞者扮演起排队等候的乘客、过马路的行人,在变换的乐曲中,展示平凡而多样的伦敦生活。
红色巴士进站了。9岁的伦敦女孩达德瓦拉走下车,与拥有中国、加拿大、马来西亚和乌克兰血统的塔姆美妙相遇。而后,塔姆送给达德瓦拉一个印有奥运五环标志的足球--那是世界送给伦敦的礼物。继1908年和1948年两度举办夏季奥运会后,伦敦期待在2012年再度“用奥运精神激励每个人,特别是全世界的年轻人。”
红色巴士变身了。它变出了数百年来扮演过堡垒、皇宫、监狱、博物馆、军械库等角色的伦敦塔;变出了被艺术唤醒的巴特西发电站;变出了几经毁坏又几度重建的圣保罗大教堂……在历史的映衬下,新建的温布利大球场、奥林匹克公园将在4年后为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代表提供展示风姿的舞台。
而在第30届奥运会的序曲奏响前,红色巴士中率先传来动情的召唤。英国“超女”利昂娜·刘易斯用奔放的嗓音,齐柏林飞艇乐队吉他手吉米·佩奇用摇滚的吉他,告诉这个世界“全都是爱”。“我会给你我每一英寸的爱,给你我的爱,是的,没错,让我们出发吧!”
伦敦出发了!贝克汉姆将球踢向雀跃的运动员海洋,红色双层巴士成了狂欢的彩车,车上的舞者打着雨伞跳起了“雨中曲”,巴士朝“鸟巢”外驶去,驶向又一届和平、友谊的盛会。
历届奥运会的主题歌曲曲目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主题歌 《Survival》、2008年 第29届北京奥运会 主题歌:《我和你》(you and me)、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主题歌:《Oceania》(海洋);
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主题歌:《The Flame》(圣火)、1996年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主题歌:《Reach》(登峰造极)、1992年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主题歌:《Barcelona》(巴塞罗那);
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主题歌:《Hand In Hand》(手拉手)、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主题歌:《Reach out》(冲刺)、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 题曲《告别莫斯科》、1976年 Bienvenue a Montreal。
1、1996年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 主题歌:《Reach》(登峰造极)
《REACH》是由Estefan、Warren作词、作曲,Gloria Estefan演唱的歌曲,该歌曲收录于《Gloria Estefan-Greatest Hits Vol.2》专辑中。
这首歌也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主题歌。
2、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 主题歌:《The Flame》(圣火)
The Flame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主题歌。
在9月15日的开幕式上,来自澳大利亚的女歌手蒂娜·艾莲娜成为那届奥运会上最幸运的歌手,当天全世界总人口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观众听到了她的完美嗓音。
3、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 主题歌:《Oceania》(海洋)
《海洋》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主题歌。这是一首无法模仿也难以传唱的歌曲,歌曲所表现出来的有点另类的气质其实是比约克的一贯音乐风格。
它完全区别于体育歌曲的激越高昂,听来更像是一种石破天惊的天籁。它更契合雅典奥运会的寻根意味,也更接近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
4、2008年 第29届北京奥运会 主题歌:《我和你》(you and me)
《我和你》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曲,由常石磊、马文和陈其钢作词,陈其钢作曲,中国歌手刘欢和英国歌手莎拉·布莱曼演唱。
收录于《北京2008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主题歌曲专辑》。
2009年,该歌曲获得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2007—2009)优秀歌曲奖 。
5、2012年伦敦奥运会 主题歌 《Survival》
英国Muse缪斯乐队的全新单曲《Survival(生存)》被钦定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主题曲!将在运动员入场及颁奖仪式上播放。
这支乐队于1994年在英国德文郡的Teignmouth镇创立。乐风融合了独立摇滚、前卫摇滚、重金属音乐、古典音乐与电音。
在Muse的这三位成员刚刚聚到一起开始正式组乐队的时候,他们都只有13岁。
百度百科-奥运会主题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