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奥运会李宁服装-08年奥运款李宁鞋

tamoadmin 2024-11-11

1.李宁什么时候什么原因从商的

2.体操冠军李宁的创业故事

3.为什麽中国某些运动队(如足球,篮球等)不穿着李宁运动服

4.为什么北京奥运圣火最后让李宁点燃?

李宁什么时候什么原因从商的

08奥运会李宁服装-08年奥运款李宁鞋

2008年中国首次举办奥运会的主火炬手,1984年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的金牌之王,24年时间,从国际体操王子到中国第一运动品牌的创始人、慈善家——李宁前日成为“封面男郎”,他在接受专访时首度全面披露了自己20年来的从商经历。他说,他只是一个最有运气的从商运动员而已。

1988年败走汉城

促使他正式退役从商

1984年,新中国派出了第一支体育代表团参加了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并奇迹般地夺得了15枚金牌。李宁独揽3金2银1铜六枚奖牌,中国沸腾了。

也是在那届奥运会上,李宁与健力宝集团高层有了第一次接触。

4年之后,汉城奥运会,在关键的吊环比赛中,李宁意外失手摔了下来,从偶像之巅猝然跌落。回到北京的李宁独自地从一条偏僻的通道悄悄出关……

1988年12月16日,李宁在健力宝赞助的告别晚会上宣布退役。翌年,他接受了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特别助理的聘书。又过了一年,中新(加坡)合资健力宝运动服装公司挂牌成立,李宁出任总经理。

1990年青藏高原亮相

25亿观众知道了李宁牌

1990年8月,身穿白色李宁牌运动服的李宁庄严地从藏族姑娘达娃央宗手里接过了第11届北京亚运会圣火火种。为了拿下亚运会火炬接力传递活动的承办权,李宁拿出250万元,但他获得的回报是,有25亿中外观众从新闻媒体知道了李宁牌。

此后,李宁牌发展得愈加顺利,在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当中国奥运体育代表团穿着李宁牌运动服出现在开幕式上时,李宁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他回忆道:“那一刻,我体会到了此生最大的荣誉,那种成就感超过了我以前所获得的所有奖牌的总和。”

在通过这次精彩的亮相进入耐克、阿迪达斯这些巨头们视野中的同时,李宁也认识到未来对手的强大,因此在1994年初,他请到北京的股份制改造专家刘纪鹏为公司做未来的规划。

根据专家的建议,李宁1996年初将公司总部从广东迁到了北京,并更名为李宁运动服装公司,彻底告别了健力宝。

2004年香港上市

家族身家高达16亿元

2004年6月28日,李宁集团在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上市。李宁家族控制着46%的公司股份,其身家高达16亿元。那天,他面对媒体淡淡地说道:“我不是一个明星偶像,我只是一个拥有十几年企业经营史的企业家,一个商人。”

而在与李宁并肩同行12年的张志勇看来,除了企业家和商人的身份之外,他更像是一个永远都不会停止梦想的梦想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制造业极度萎缩,公司高层不得不开始思考从制造为先向品牌为先的整体布局。李宁说,“很多企业家认为战略是最重要的,但我觉得梦想比战略更重要,因为产品的形态是可以调整的,各个领域的专业公司也可以聘请,优秀的人才可以吸纳,这些构成了企业发展的战略,而它们都是为品牌的梦想而服务的。”

2005年打广告用水墨色调

限量版“雷锋鞋”炒到天价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李宁加快了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除了赞助4届中国奥运体育代表团之外,还拿下了包括中国跳水队、乒乓球队等几乎所有吸金大户。而越来越多的国外运动队也纳入进“李宁”的视野:2000年签约法国体操队、2004年签约世锦赛冠军西班牙国家篮球队、2005年初成为NBA官方合作伙伴,其后,“李宁”又成为瑞典奥委会官方合作伙伴……

“在国际市场的推广策略上,李宁愈发显的稳健而又成熟。”《财富》杂志上,商业评论家这样形容。而在产品研发上,李宁“中国元素的巧妙运用同样显得精准而又老辣。”从2005年开始,李宁开始在篮球广告中打出中国功夫的符号,在轻质跑鞋广告中使用水墨色调,在香港回归十周年时推出了“I Love Hongkong”的纪念版球鞋,而前些日子推出的限量版的“雷锋鞋”更在网上被炒到了天价。

“李宁”在一步步成为国际品牌的同时也在继续巩固着自己在本土的地位。但同时,他们也正接受着一场最残酷的竞争。在2008年,一场李宁与耐克、阿迪达斯的狙击战,在中国市场上打响了。

2008年逐鹿奥运

体操王子善打“擦边球”

奥运会,自始至终都是李宁最根深蒂固的情结。

当2001年7月13日,北京拿到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之后,几乎所有人都把“李宁”与北京奥运会的合作视为水到渠成。但后来的事实却证明,现实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样风花雪月。

在北京奥运会赞助商的竞争中,阿迪达斯凭借着雄厚的财力优势胜出了。但是这次挫败并不意味着李宁的奥运战略走进了局,事实上他们在后来使出的一系列组合拳充满了中国式的智慧。

其实早在2006年,李宁便与中央电视台奥运频道签约,为所有主持人、记者量身打造专业服装。在2006年多哈亚运会上,这种合作便已出现。因此,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李宁品牌的logo也将再一次通过央视奥运频道的转播出现在亿万观众面前。这是一个精彩的擦边球,足以视为奥运经济中最为经典的案例之一。

似乎每个人对此都有一个疑问:他是如何完成从体育明星到商界奇才的跳跃的?面对这个问题,李宁的回答简单而又出人意料,“是运气,我只是一个最有运气的从商运动员而已。”

体操冠军李宁的创业故事

2008年奥运会,曾经的体操冠军李宁,以商人的身份参与奥运会体育用品赞助商的竞争,最终却输给了阿迪达斯。

20年一个轮回。回想起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李宁在最后一次比赛中意外失利,从吊环上摔了下来。尽管当时他是像惯常一样带着笑容走下赛场的,但内心深处却充满了沮丧和难过。

1988年12月16日。深圳体育馆。“体操王子”李宁以一曲《难说再见》,正式宣布自己退出体坛,告别自己长达18年的体操生涯。当他转过身去时,泪水模糊了双眼。他知道,那106枚熠熠生辉的金牌、14次在世界杯体操赛中夺得冠军的辉煌战绩、在第2届世界杯体操赛中一人独得6枚金牌的壮举,都已经成为了过去。他将跨入一个全新而陌生的领域,鼓足勇气去迎接新的挑战。

面对奥运再次失利,作为商人的李宁,已经没有当年的黯然神伤,他多了一份理智和从容应对。

渐入佳境几年的时间,李宁开始似乎重新找到了那种游刃有余的感觉。

在亚洲金融危机到来之前,李宁刚推出了“暴风雪”秋冬休闲装。这一系列服装,当时成为了全国青少年追求的时尚,在国内卖得很火,甚至带动着“李宁牌”其他产品也不断升值。

1996年12月25日,李宁突然在全国350家专卖店、数千个销售网点上展开了一场规模大、幅度大的让利促销?原价200元的,现售50元;原价300元,开价不到100元。李宁这突如其来的举动,让所有对手看不懂,集团内部人士也被这一招搞得糊涂了。

李宁却说:“这叫壮士断腕。我们宁可牺牲掉上千万元的利润,也要为今后的发展赢得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果然,当金融风暴刮来时,比李宁的“暴风雪”更猛。面对这一全球性的商业灾难,眼看着商品在仓库里越积越多,许多商家都不知所措,于是纷纷三十六计走为上,将“降价促销”视为“护身符”。

而李宁却临危不乱,斗志弥坚,仿佛就像回到了当年的赛场上?看着别人积分远远高过自己时,仍然不急不躁、异常冷静。在京城商家一齐喊逃声中,“李宁牌”的“超强聚合”新款运动服却一个子儿不让,不打折、不赠品,要买就买,不买拉倒!

出乎意料,在众人大叫“打折都没人要”时,“李宁”却走起俏来,有几款代表作甚至脱销了。

“李宁”不仅抗住了市场疲弱的巨大压力,不断打开着局面,而且还在各大商家纷纷为体育“高投入、低产出”的赞助大喊头痛时,于短短几年中,为国内各项体育事业投入近8千万元。

回报是什么呢?李宁笑而不答。1998年,当赞助商们对国内排球联赛作壁上观时,李宁又“疯”了起来了,盛装与排球“约会”:投资3百多万,度身打造出16款高质专业装备,一口气吃下16支强队的赞助任务。装备之齐,连排协人士都不得不赞叹:“李宁把我们武装到了牙齿!”“这叫全新的赞助哲学。”李宁如是说。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1996年残疾人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李宁都是中国代表团获奖装备的提供者,在这些赛场上,处处可见穿着“李宁”服装的中国运动员,李宁也由此走上塑造强势体育品牌的道路。

走出国门李宁“胃口”越来越大,做国内体育用品第一品牌并不能使他满足。李宁是个明白人,要跟国际豪客一比高下,财力雄厚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只有强大的科技支持,才能保证长盛不衰。

为了能使产品质量更上一层楼,李宁积极地寻找着合作伙伴。当时美国杜邦公司新开发出来一种新型面料,是杜邦专利开发的四条排汗管道纤维制成,能将人体运动时所产生的汗水迅速排至衣服表层蒸发,使人体皮肤在高速运动或高温状态下,也能保持清爽、舒适。能争得此材料专用权,就有打败对手的利器。但杜邦作为老牌公司,当然不会将“爱女”轻易许人。

1998年6月,美国杜邦公司亚太市场总监在对李宁集团全面考察后,决定同李宁公司携手合作,将其公司新近开发的COOLMAX面料,提供给李宁公司,生产“李宁牌”T恤衫。

1999年8月的一天,在素有世界体育用品业“奥运会”这称的慕尼黑博览会上,世界体育巨头阿迪达斯公司的代表突然发现,毗领自己展位旁边的是一家从没听说过的品牌?中国“李宁”牌体育用品。与这样一个“宠然大物”比肩而立,让初出茅庐的“李宁”人刚开始心悬在半空中。

有幸的是,这不祥的预感没有成为现实。闯荡世界多年的经销商们,既尊重世界名牌的威名,更相信自己老辣的眼睛。他们仔仔细细地地观看李宁公司生产的服装和运动鞋,看款式、摸面料、查做工、审视科技含量,有些细心的商人还一个针眼一个针眼地细瞧……最后,李宁公司的产品终于让他们信服了。来自欧洲和西亚等地的客商当场就签订了几十万德国马克的订货意向,不少商人一拥而上,争着谈销售代理权。

有人不知底细,不厌其烦地问“李宁”公司的人:你们是日本人?韩国人?是台湾人?一连串的“NO”之后,李宁人自豪地告诉他们:“我们是中国人,从大陆来的!”这些见多识广的商人此时露出了他们孤陋寡闻的一面:他们无法相信,自己看到的如此优秀的产品和品牌形象会出自中国企业之手。

对全球化战略,李宁有自己明确的时间表。第一个阶段到 2008年结束,第二阶段是2009-2013年。在这两个阶段里,李宁公司都将把中国市场作为最重要的战略市场,预计营业额方面每年都保持在35%- 40%的成长率。2013-2018年是第三阶段,届时李宁公司将成为世界前5位的体育品牌公司。

但李宁似乎提前实现了这个目标。到2008年初,根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体育用品情报》(SGI)针对全球体育用品产业公司推出的市值排名表显示,李宁公司在排名中超越Asics,成为全球第四大,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Nike、adidas和Puma。

而在胡润2007年百富榜上,李宁也以110亿人民币的个人身价排在第65位。

奥运情结2007年1月3日,是让李宁失落的一天,因为他再一次输在了奥运会赛场上。不过,这一次他的竞争对手不是其它体操运动员,还是国际体育用品巨头阿迪达斯。

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自己的家门口进行,但李宁公司却在奥运会赞助商的竞争中失利,资金雄厚的阿迪达斯最终将李宁公司击败,成为北京奥组委选择的第七家合作伙伴。

不过,李宁并没有丝毫气馁。李宁公司CEO张志勇说:“与阿迪达斯和耐克比花钱?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没关系,我们有的是主意?而且保证都是好主意……李宁公司很早就开始想办法寻找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推广品牌:在有限的资金范围内,花小钱办大事。”

但李宁绝不会放弃奥运会,他采取的是“曲线救国”的策略?非奥运营销。

李宁显然早想好了退路。仅仅在失利后的第3天,李宁便与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签订协议,协议规定,2007?2008年播出的栏目及赛事节目的主持人和记者出镜时均需身着李宁牌服饰。这意味着,在北京奥运期间,只要打开央视体育频道,李宁的Logo就会跳入观众你的眼帘。

这是一次巧妙的“偷梁换柱”,十分巧妙地躲过了奥运知识产权森严的壁垒,独辟蹊径去接近北京奥运会。

一周以后,李宁公司又故伎重演,与阿根廷篮协签订协议,约定上届雅典奥运会冠军阿根廷男子篮球队,将身着李宁牌战袍出现在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

截止到2007年5月上旬,李宁用有限的金钱,却打造出一支属于自己的星光璀灿的“北京奥运会李宁代表团”:其中包括中国射击队、跳水队、乒乓球队、体操队。按照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的成绩,这四支球队取得的金牌数超过中国队金牌数总和的一半。另外,还有瑞典奥运代表团、阿根廷篮球队、西班牙篮球队、苏丹田径队等。他们将全部身穿李宁牌运动服出现在2008 年奥运会上。

2007年11月15日,在港上市的李宁有限公司15日宣布,斥资3.05亿元收购上海红双喜集团有限公司57.5%的股份。红双喜公司是着名的乒乓球器材制造商,它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在国际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是国际乒乓球联合会(ITTF)的合作伙伴,将提供2008年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的大部分器材。

冠军

为什麽中国某些运动队(如足球,篮球等)不穿着李宁运动服

3年之前,北京奥组委宣布阿迪达斯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这意味着1992年起就为中国奥运代表团提供领奖装备的李宁公司,反而在家门口与中国体育代表团无缘了。

阿迪获得的优厚待遇: 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北京2008年残奥会的所有工作人员、志愿者、技术官员以及参加北京奥运的中国代表团成员都必须穿着印有“Adidas”标志的体育服饰;所有运动员上台领奖时,都必须穿着阿迪达斯的服装。

为什么李宁没有获得奥运赞助商资格, 还是资金原因。由于赞助费用的不公开制度,我们迄今无法知道阿迪达斯得到赞助权花费的准确金额。据传闻:李宁的竞价上限是10亿元,所以当财大气粗的阿迪达斯气定神闲地开出13亿元的天价,李宁只有选择退出. 你看看两家公司的规模就该知道为什么会输, 李宁与阿迪达斯在规模和资金实力上都存在着较大差距:2006年,李宁的营业额为32亿元,而阿迪达斯这一数字则是1000亿元。

不过不必因此而觉得外国的月亮圆.

李宁品牌的营销策略也并不逊色:西班牙和阿根廷,拥有两支篮球世界冠军队。而且,从2007年1月1日起,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所有主持人及出镜记者开始穿着李宁公司提供的产品亮相,这个合约将延续到2008年12月31日止,包括奥运转播。中国体操队也是穿着李宁的服装.

你不是也看到对方女篮穿的是李宁么... 应该为此感到骄傲

李宁点火炬也是全球有目共睹的, 这不就是对我们国产品牌最好的宣传么.

为什么北京奥运圣火最后让李宁点燃?

李宁点火,这个结果既在意料之中,但似乎又在意料之外。当李宁在空中点燃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的瞬间,也标志着北京奥运会的大幕正式拉开。至此,本届奥运会最大的悬念也就此揭晓,“体操王子”成为最后的幸运儿。那么李宁是如何击败许海峰等人获得殊荣的呢?记者经过深入采访,了解到了这幕后的秘密。

李宁胜在体重比较轻

看过开幕式的人都为最后的点火方式感到惊讶和震撼,其实正是因为“空中漫步”这充满震撼力的点火方式,才成就了李宁最后点火的一刻。据了解,当初圈定的点火人选中的确包括了许海峰、何振梁等众多国内体育泰斗,但是当点火方式确定后,符合要求的人就剩下李宁一个人了。

一位知情人告诉记者, “最初奥组委考虑主火炬手的时候,为中国夺得首枚奥运金牌的许海峰是第一人选。不过许海峰现在太胖了,要想完成空中点火炬比较困难,体重过大成了许海峰落选的主要原因。由于主火炬手要不停地在空中做动作,过大的体重不仅很难完成这个高难度的动作,同时安全系数也不够高。”

除了体重之外,李宁体操运动员出身的背景也让他在这方面超过了其他候选人。由于以前是练体操的,所以李宁不仅个头体重都不大,而且在空中的平衡力和协调性也比较好。再加上,李宁如今作为成功的商人,他有足够的时间来不断地和开幕式剧组进行配合彩排。此外,作为自行车击剑管理中心副主任的许海峰,同时还是一个主抓奥运项目的业务干部。在时间的支配上,他也没有李宁这么自如。知情人说:“这次点火,组委会选择人选的首要标准就是看谁能万无一失地完成这个点火。

如果不能参加彩排和试点火的话,组委会是不可能选择他的。”何振梁落选的原因和许海峰差不多。

“体操王子”知名度够高

根据记者了解到的情况,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火炬手的选拔有一套很详细的标准,其中必须要符合国际奥委会的有关规定,此外,这位主火炬手要能够代表中国人的形象,能够和世界各方进行交流,能够展现出奥林匹克精神,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认可。从这几点要求来看的话,李宁确实是非常符合要求的人选。

在李宁的职业生涯中,前前后后拿到了100多枚各项比赛的奖牌,其中包括14枚世界大赛的金牌。而在奥运会的历史上,李宁曾经在洛杉矶一人夺得男子自由体操、吊环和鞍马三枚金牌。在国际体育圈内,李宁的知名度也是响当当的,除了留下了“李宁摆上”(吊环)和“李宁大回环”(双杠)这两个经典的体操动作之外,李宁还和飞人乔丹、拳王阿里等世界知名运动员一起被国际体育记者协会评为“二十世纪世界最佳运动员”,可见国际体坛对这位“体操王子”的认可度。李宁也是迄今为止获得该项殊荣的唯一中国运动员。

如果说凭借运动员时期的荣耀,李宁还不能够脱颖而出的话,那么再加上李宁现在的身份,他在国际范围内的知名度就是任何一位中国运动员都比不上的了。随着“李宁”服装成为越来越多国际知名运动队的赞助商之后,“李宁”这个体育品牌已经为越来越多人所熟知,而这显然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李宁这位来自中国的昔日体操名将。

李宁点火能给人惊喜

虽然李宁的各方面条件都很符合主火炬手的选拔标准,但他最早确实不是奥组委的首选。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主要是因为李宁这个名字带有一定的商业性质,“其实在最初传出的主火炬手的候选人中,为中国获得第一枚奥运金牌的许海峰以及其他几位老运动员的呼声是挺高的,当然还有外界也有让姚明或是刘翔点燃火炬的呼声。”“每一届奥运会的开幕式都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很多关于开幕式的细节都属于机密,而主火炬手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细节,”这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之所以要保密,就是希望能够在开幕式现场给所有人一个惊喜,而让李宁来点燃主火炬,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这个目的。如果是许海峰点燃主火炬的话,肯定算不上惊喜,因为他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性身份,很多人都会想到这一点,而且从此前外界的声音来看,预测许海峰的人也是最多的。”而李宁有可能点燃“鸟巢”内主火炬的消息,直到开幕式前不到24个小时才慢慢流传开来。由此可见,包括很多媒体在内,一开始都没有将最终的目标锁定李宁,而他最终的脱颖而出也确实给世人带来了惊喜。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