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篮球文化节cbo-焦作篮球学校简介

tamoadmin 2024-11-12

1.郭杰的职业历程

2.广州有人参加CBO吗?我想参加?

3.CUBA球员没打进CBA,毕业之后一般会如何发展?

4.宋何景的人物经历

5.大家知道CBO吗?我在广州怎样参加啊?谢谢?听说是象超级女生那样的海选?肯定很有影响力哦?

郭杰的职业历程

焦作篮球文化节cbo-焦作篮球学校简介

1、实业开拓

20世纪80-90年代初,郭杰担任福州运动鞋厂长,积累了丰富的实业生产、管理和运营经验。作为北京亚运会的国内赞助商,郭杰和他的企业成为中国体育营销领域的第一批先行者。在1990年,他就把亚运赞助商获得的知识产权充分应用到他的“九洲星”运动鞋销售和推广领域,同时利用亚运会对于当时中国的巨大影响力实现了赞助成本的分流与转化,创造了利用大型洲际运动会实现赞助品牌价值提升与飞跃的经典案例。

1995年起,郭杰投资福建红牛,福建红牛在他主政的十年时间里一直稳居全国销量前三。在福建红牛的日子里,结合红牛的体育基因,郭杰继续着中国早期运动营销的探索和实践。他开创性地推出中国大学生三人篮球联赛、世界冠军广场举重对抗赛、首届公开水域游泳锦标赛等项目,他支持次落实现了中国大学生对珠峰的首次征服,他创立了TBBA篮球娱乐品牌,并将它延续至今。

实业领域的近20年积累,为郭杰今天在中国体育和文化产业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执掌华彬

2002年,郭杰入主中国红牛母公司:华彬集团,成为该集团总裁,并兼任中国红牛副董事长,管理着这一中国运动饮料的第一品牌。在此期间,郭杰促成了中国红牛与世界上体育娱乐的最成熟品牌——NBA签订了中国市场的第一份战略合作协议,这份协议的签订,启发了中国的许多企业摆脱了赛事赞助的陈旧模式,同时,华彬的执掌经历也让郭杰站在一个新的视野高度去展开他的营销理想与理念。

3、肇造沃天

2004年,郭杰将精力重点在自己的企业:中国沃天。作为中国沃天的领头人,郭杰继续着“体育公共化、娱乐化”的探索与实践。郭杰始终认为,体育的成功,只有两个标志,一是愉悦民众、二是创造财富。他一直梦想着把多年来游历各国所体验的公共体育、娱乐体育模式导入中国,为懵懂中的中国体育产业市场加入催化剂。凭借着与NBA的相互认同,郭杰亲自参与了NBA首度中国赛、NBA少年赛、NBA大篷车、NBA篮球无疆界等项目的拓展。郭杰,是NBA进入中国的一座桥梁,一个推动者。

2004年,郭杰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运动营销领域的焦点人物,他主导收购F1乔丹,美洲虎等车队,力图创建中国第一支F1车队。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这次收购的全过程让郭杰对顶级体育资源的把握和应用更具心得,并积累了许多中国人原先未能触及的国际人脉。

2005年,中国沃天的自主篮球娱乐品牌TBBA进入快速发展期,形成了由网站、赛事活动、商业联盟、合作伙伴共同构成的多媒体运动平台,推出北京国际篮球狂欢节、参与首届斯坦科维奇洲际冠军杯赛、主创CCTV5娱乐篮球项目、投资CBO(中国业务篮球公开赛)、组织“哈林中国行”和中美篮球三十年系列纪念活动等奠定了TBBA在中国篮球娱乐化、公共化进程中启蒙者和规则制定者的角色。

除了自主商业平台的建设,郭杰带领着他的中国沃天在全体育的范畴内纵横驰骋,他服务过中国首届水运会,帮助日照打造“中国水上运动之都”,他支持翟墨完成了中国人首次无动力帆船全球航海的壮举,他推进了“奥运和谐之旅”、“CCTV-5奥运城市行”、“奥运大讲堂”等奥运系列项目。

2005年,郭杰建立了“中华名人茶苑”文化会所系统,凭借着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以及从不间断的文化追寻,郭杰开启了他对中国文化产业的新的探索。他推出了“星期三沙龙”,“龙潭论策”等文化对话平台,并推出了青阳入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名家书画展、海峡两岸寿山石精品展、紫砂精品展等文化主题展览交流活动,并逐步把“中华名人茶苑”系统打造成一个文化的交流和共享平台。

4、产业发力

2009年,凭借着对“后奥运”时代的深度思考和谋划,郭杰领导的中国沃天进入到产业发展的崭新阶段。这一年,他的中国沃天在体育和文化产业领域制造了两个经典案例。一是首度来到中国的”意大利超级杯”获得了巨大成功,创造了中国后奥运时代的数个纪录:单场票房超过7000万,上座人数超过8万,单场商业赛事的全球转播国家超过50个。二是成功组织了在北京举行的“全球艺术品收藏家论坛”,实现了这一有着“全球艺术品市场风向标”的文化盛会在中国的首次落地。

同时,随着与中国篮协、NBA、FIBA的互动不断加强,关系不断深入,篮球在沃天体育事业群中的核心地位也正在明晰和凸显。中国沃天已经成为中国篮协重要的开发和服务机构,双方还共同建设着中国篮球文化的重要工程:中国篮球博物馆(CBM)。

2012年,由中国篮协和国际篮联联合主办,中国沃天推广运营的中国青年三人篮球联赛将正式推出,这一有可能影响中国篮球未来发展的官方性联赛将最大化吸引中国青少年篮球爱好者参与,为中国篮球的未来培养更多的篮球后备人才,同时,更大发挥篮球运动在中国全民健身热潮中的引领作用。

在篮球主营业务之外,郭杰还领导着中国沃天为包括西安、泉州。佛山、宜春、平果等在内的中国城市提供运动题材的内容组织和服务,萨马兰奇体育小镇、佛山体育城等正在成为中国城市营销领域的引人关注的项目。另外,中国沃天在运动电子商务领域也在积极进行拓展,建立了“运动魔方”B2C平台。

2009年,中国沃天与国内最有代表性的文化NGO组织:中华文化促进会的合作标志着中国沃天的文化产业板块快速进入资源整合和消化阶段。郭杰负责管理和推广文促会雄厚的文化资源,并以城市为主要目标,进行优质文化题材和内容的提供和服务。郭杰还主导着文促会重要事业板块——节庆中华。郭杰为之确定了“节庆联起来”的行动口号,搭建起节庆中华奖、节庆博览会、节庆实体公园、节庆产品、节庆服务、节庆媒体、节庆普查、节庆研究、节庆客户端开发等在内的丰富的内容结构。节庆中华正在与西安市政府共同筹备的,预计在2012年举行的首届中国节庆博览会,将成为中华传统节庆、少数民族节庆和现代城市节庆的综合性沟通、交流和互享平台。

经过了30年的勤奋积累和不懈探索,郭杰已经锻造出一支拥有丰富体育和文化产业从业经验,具备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运营团队,实现了资源整合落地、模式创新创意、项目开发推广三大能力的突破。2011年,郭杰开始逐渐从集团具体业务中脱离,转而进行对中国沃天未来构架的搭建。中国沃天的团队将更加坚定地实践着郭杰“全球资源 中国绽放”的战略理想,使自己成为中国体育文化产业领域不可忽视的推动力量。

广州有人参加CBO吗?我想参加?

赛事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中国篮球协会

· 协办单位:北京龙腾云卿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基金会)

· 承办单位:各有关省(区、市)、行业体协篮球协会、部队系统、全国篮球城市篮球协会

· 推广单位:北京巴斯格伯体育文化咨询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腾讯网

比赛时间

· 2005年10月—2006年10月

· 第一阶段(地市以下级)

· 05年11月—06年7月30日

· 第二阶段(省、区、市级)

· 06年8月1日—06年9月20日

· 第三阶段(全国总决赛)

· 06年10月

· 备注

从2007年起按自然公历年计,每年1月至10月,分别进行县、市、省、全国比赛。赛事原则上在节假日、双休日举行。

CUBA球员没打进CBA,毕业之后一般会如何发展?

CUBA球员为什么很难进入CBA

从字面上来看,CUBA和CBA只差了一个U,但是这两个其实没有本质上的联系,也就是说CUBA并不是CBA的人才储备库。CBA发展了这么多年,他们从CUBA选拔的人才真是屈指可数,魏明亮、刘久龙、王晶、韩德君、刘子秋、殷智勇,大概也就这6位球员吧。那为什么CUBA的球员非常难进入CBA呢?

一、由于国内教育的理念不同 。假设在小时候篮球和学习都特别出色的情况下,家长或者老师大多数都会让你选择学业为重,很有天赋的人也会耽误了篮球基本功和技术训练,即使后来进入了CUBA,那跟CBA球员的差距也是很大的。

二、CBA专门自己的人才储备库。 其实这也是为什么CBA不从CUBA选人的原因,CBA会从小时候就选择和培养自己的人才,通过专业的基本功训练和强度的训练,将孩子的天赋最大化,这也就是所谓CBA有自己的造血功能。CBA球队自己培养的人才或许都消化不完,那还何谈从CUBA来选人呢。

三、CBA推出选秀模式。 2015年CBA举办了第一节选秀大会,这也算是中国篮球的改革,虽然有了选秀,但是依然很难进入CBA为什么呢?我们来看看数据。CBA第一届选秀大会20人参加,选了1人,剩下的球队全部弃权,当时场面可谓是要多尴尬有多尴尬。第二届选秀大会,27人参加,有8人被选中,又有7支球队放弃选秀权。再到2018年第四届的14名球员被选中。虽然每一届都在进步,但是好多球队依然放弃选秀机会,而且选秀的各球队还商量互相谦让着进行,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其实好的球队自己人才储备很丰富,不需要从外界去引进。

CUBA球员毕业后的发展

中国有句古话技多不压身,篮球打的好也是一技之长,最起码身体好,搬砖有劲啊,开个玩笑。下面我引用我身边两个CUBA球员的例子,来说一下CUBA球员毕业后的发展方向。

1. 身高1.99,高中校队一直打中锋,因为打篮球耽误学业,高考三年终于考入西安某二本。在大学进入了CUBA,毕业后找工作面试一个陕西金矿集团,面试官直接相中他的身高和篮球技术。于是进入公司后啥都不用干,每天工作就是篮球训练,工资照发不误。然后就是出去与别的公司打比赛,管吃管住,打的好还有奖金,福利非常好。

2. 身高1.85,对篮球达到痴迷程度,从小接触篮球训练,三分非常的准。大学会计专业也是CUBA球员,毕业后拿着荣誉证书进入了一家篮球培训机构,现在专职篮球教练,前段时间带领自己学院拿到陕西赛区总冠军。

喜欢 体育 永远都是一件不会过时的事情,所以只要自己爱篮球,随着中国对篮球的越来越重视,只要打的好肯定会有很多的出路,坚持自己的爱。

CBA以前对于CUBA是压根就没重视过的(现在还好一点),在以前的CBA,你很难看到有哪位球员是出身于CUBA联赛的,因为CUBA联赛一是水平低,二是球员没接受过系统化的训练,CUBA最厉害的球员,去到了CBA青年队里,只能打替补,加上体制上CUBA也跟CBA球队不接洽,就造成了CUBA球员最多只能是CUBA球员,而不是CBA球员。

CUBA的全称是“ 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 ”,顾名思义,比赛的球员都是大学生运动员,这些人有些是普通大学生,有些是大学的 体育 特招生,当然,这些特招生,其实文化课水平不高,但在篮球这一项有特长,所以多了一个就学的新方向。

如果这些球员没能进CBA联赛打球,毕业后的出路一般也不会太差,毕竟首先你是大学生,在学历上你就比不少大专生、高职生要好很多了,一张文凭能解决很多现实的问题,就业不会太难,更何况能被特招进入大学的,他所在的大学在当地的名望也不会低。

其次能打CUBA的球员,身体素质,身材上也都是强于普通人的存在,很多用人单位也跟大学一样,每年都喜欢招一批在篮球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如果球员未能被选进CBA,那么这帮人大多数也会被一些企业、事业单位或特招,或签约,有的能成为企业的员工,有的能成为公务员,再不行有些还能去考个证当 体育 教练、 体育 老师、专业队或其他篮球队的助理等等。

而如果该球员球技好,学习好,对于大学校队是个不可或缺的人,那他就可以被学校保送研究生,或者在有学校任职的机会,既可以提升下个人学历,又可以延续篮球梦,还能工作赚钱。

——篮球就是这帮人在就学、就业上的敲门砖。

最后,如果球员不想被工作束缚,想延续自己的篮球生涯,选择发展的方向也有很多,比如打NBL(全国男子篮球联赛),比如打业余篮球联赛CBO(中国业余篮球公开赛),再不济可以去打野球,国内经济发达的地区有不少业余篮球村赛,企业赛,表演赛等各种各样的比赛,球技好,不愁没人请,就跟国内足球类似,不少专业队、职业队退下来,退役的球员都会去打这些业余比赛赚钱,打的好,一年赚个十几万还是没问题的。

其实,大嘴一直都很羡慕那些CUBA球员,真的,因为他们未来的发展之路实在是太广阔了。

既然能打CUBA,那么肯定技术和身体在同龄人中应该是出类拔萃了,这就是相当于有了一个特长。现代 社会 ,有一技之长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啊。

既然有一技之长,又是打篮球这种不错的职业,那么未来进入企事业单位是非常轻松的事情,边打球边工作,轻轻松松,大嘴曾经遇到过很多这样的球员,要么是专业队退下来的,要么是CUBA退下来的,都在代表银行啊,事业单位打球,多爽。

另外,去打野球。不要小看中国的野球,中国的野球市场是全球最大的,而且打的好的人,年薪并不比CBA球员差。

NBL也是不错的去处,虽然都是半职业半业余性质的,但是对于普通的大学生来说,能够打上名义上的职业联赛,也是很好的选择了。

还有就是,去当篮球教练啥的,现在的篮球培训市场非常缺优秀的青训教练,这些CUBA球员至少在文化上能够跟得上,教小孩子也不会太差。

大嘴认为,人的一生很短暂,除非你家是开矿的,不然挣得钱也有限,毕业之后不要好高骛远,有一技之长,将这个特长运用到极致,在这一行好好混,慢慢混,不说混个年薪几十上百万,至少二三十万吧。

况且,大部分打CUBA的人都是热爱篮球的,能够从事热爱的工作,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沉下心来,好好干。

为什么很多有志篮球发展、特别那些身体不占优势的年青人,宁可去大学打CUBA联赛也不愿意去那些俱乐部属下的集训队呢?很显然,这些有为的年青人是有备而来的,毕竟能打上职业CBA联赛的人是扱小数的一部分,如果在俱乐部的青训体系打球,能被球队选上尚可,如果选不上的话,只有回归 社会 找工作去了。

然而,在俱乐部青训队的人由于没学历又没有一技之长,在 社会 找工作就很难了,当然,不是说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工作,难道去扫街吗?但上大学既读书又可以继续自己喜欢的篮球事业,两全其美何乐不为?如果在CUBA打出了名堂来,就可以实现自己的CBA职业梦了,但如果在大学打不出成绩,未能圆CBA的职业梦,这样又可以放下思想包袱,来 社会 找份好工作了,毕竟有本科的文凭。

曾令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没有别人身体的优势,但他从小就喜欢篮球运动,以他不占优势的身体条件,如果贸然去俱乐部青训队不是很冒险吗?更何况青华大学向他招手,他怎么可以放弃中国名牌大学呢?现在回溯过去,曾令旭这步棋走得太精妙了,不但在CUBA打出了名堂,还成功圆了CBA职业梦,更重要的是,他在CBA也打出了名堂,打出了价值,赚了几千万元,曾令旭真正是人生的赢家,可能当年做梦也想不到有如此巨大的收获。

事实上,像曾令旭在CUBA出身打上CBA职业联赛是极小数的一部分,打出曾令旭这般成功的球员更是凤毛麟角。那么,每年那么多上不了CBA的球员都去那呢? 这个问题就不用担心了,毕竟作为一个大学生,他们在学校都有学到自己的专业知识,如果打不上CBA的话,他们大不了找一份对应的工作是不难的。

实际情况是cuba球员的身体素质,跟职业球员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些差距其实不是球技的差距,不是战术意识的差距,主要是身体素质的差距。cba职业队的球员技术水平不一定是顶尖,但身体素质还是碾压国内其他等级联赛球员的。这就长期造成了,国内的职业球员内战内行(因为身体素质碾压),外战外行(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都没优势,还给人技术粗糙的印象)。所以大多数cuba毕业的球员在学校毕业后都进入 社会 各工作岗位去啦,能打职业篮球的还是极少数的。

没走上职业球员的道路,也没有什么,条条道路通罗马,此道不通,一定还有其他适合他们发展的道路,关键在于是否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努力。

CUBA是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简称,虽然是国内顶级的篮球联赛,但球员的水平却和真正的CBA选手有种较大差距,因为不可否认,在我国大多数家庭更加重视学业,对孩子的 体育 特长往往不太重视,所以从CUBA打进CBA其实是比较困难的。

那么,如果CUBA球员没有打进CBA,他们如何谋求发展呢?

1、凭特长进企事业单位。

CUBA球员虽然不如CBA球员,他和普通人比起来,他们的能力也是非常高,所以凭借特长进入企业工作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有了篮球特长,他们可以比较容易的得到企业的青睐,到单位后代表单位参加比赛,不仅可以锻炼自己,还能获得奖金,这也是不错的。

2、打野球。

打野球也是很多人的选择,如果你的能力足够高,就可以得到不错的收入,甚至超越CBA球员的薪金也是有可能的。现在村镇的篮球比赛也是有很多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3、当教练或者老师。

现在篮球培训机构也是有很多的,拥有CUBA经历的球员也能得到培训机构青睐,或者到学校当老师也是不错的选择。

海阔凭鱼跃,只要能力足够优秀,到哪里都能发光发热。

好多种发展,最好的一种是天赋一般,自认为努力也打不了CBA的。可以一边上班一边打野球,成立业余球队比赛赚钱。

 实际上,在篮球传统更为悠久的南方,当地的球赛很多,他们也通过打一些“野球”来增加收入。但在重庆,球员毕业后继续打篮球挣钱的机会并不太多,球员们最实际的就是“凭借一技之长,进入事业单位或者效益好的单位”。

 另外,本科的球员如果是球队支柱的话,也会得到保送研究生和学校任职的机会,比如,之前华侨大学的队长胡海翔也是大四学生,但他将以研究生的身份继续征战在CUBA赛场上。

CUBA球员没打进CBA,毕业之后的发展情况

随着越来越多的CUBA大学生球员通过选秀进入CBA继续追逐着自己的篮球梦想,万圣伟、王少杰、张宁都是典型的代表。那么没打进CBA的CUBA球员他们会如何发展,笔者有着自己的看法。

人称果子哥的曹芳,之前是北京工业大学的当家得分后卫,在CUBA的几个赛季里有着不错的发挥。大学毕业后曹芳参加了连续几年的CBA选秀,都没有成功进入CBA,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他的身高和身体素质不能达到CBA的要求。 随后曹芳转战国内的街球赛事,成为国内顶尖的街球手,每年总会参加一些运动品牌举行的一些篮球活动,近两年曹芳参加了《这就是灌篮》的综艺篮球节目,在节目中展现自己的篮球技巧,曹芳毕业后的生活依旧是伴随着篮球,篮球能给他带来收入,也能给他带来快乐。

其实大部分CUBA的球员在毕业后都没有进入CBA的打算,毕竟大学生联赛的对抗强度和CBA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但他们的生活依旧是围绕着篮球。 作为科比门徒的李观洋曾经也是西安工业大学校队的一员,毕业后他选择加入野球帝,开办自己的训练营,最近也在参加全运会三人篮球的比赛。和李观洋一起参加三人篮球比赛的还有赖益烨,作为CUBA西北赛区的三分王和西安交大篮球队的一员,他在毕业后也当起了训练营的师傅,也会参加国内的一些街球赛事。每当看到他们发的短视频,都是和篮球有着一定的关联,他们的生活是离不开篮球的。

CUBA球员毕业之后有很多选择,无论哪一种选择都是值得我们支持的。也许某一天他们回首往事,他们一定会为曾经在球场上拼搏的自己感到骄傲。

宋何景的人物经历

篮球是一生的梦想

宋何景的老家在河南开封,父亲宋振明是一个建筑工人。小何景从小就喜欢篮球,6岁半就在父亲的帮助下开始练球。自从发现女儿的篮球天赋和对篮球的执着追求后,宋振明就下决心培养孩子。每天早上4点半起床,小何景在父亲的带领下开始跑步练习体能,从1000米开始,逐渐增加,直至10000米。每天晚上练球一般都要练到夜里12点,这种苦,一般的小女孩早就受不了了,但宋何景却能坚持又坚持,因为她的心中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打入国家队,成为中国篮坛的丛学娣。看到孩子一天比一天进步,宋振明开始考虑要为孩子聘请名师。因为小何景的身高问题,宋振明也没少碰壁。后来,宋振明在互联网上寻找,目光被阜新篮球学校吸引了,被名帅李明、邹延霞吸引了。之后,宋振明义无反顾地卖掉房子,放弃生意,携妻带女来到阜新。阜新,成了宋何景实现梦想的地方。

为了梦想而努力

宋何景的篮球之路走得并不轻松,由于身高的原因,许多人对她提出过质疑,她真的能走篮球这条路吗?众所周知,篮球是“大个儿”从事的事业。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宋何景开始了超负荷的艰苦训练。在阜新篮校,正常的安排是半天的文化课,半天的篮球课,而宋何景是极少数不上文化课的孩子。其实宋何景是很喜欢上学的,在河南老家读书期间,她总是第一个到教室。但现在,她又说自己不羡慕那些上课的孩子,因为我们走的路不一样。为此,她每天要训练6个半小时,是阜新篮校其他孩子的两倍。“他们上课时,我就自己进行投篮训练,要投篮准,就是靠练,没有别的办法,在掌握好投篮手形后,就是练。”宋何景说。最开始训练强度是投篮300个,两分线上有5个点,每个点投40个。除了生病外,天天如此,不同的是定额从300个涨到了500个,有时还要投800个。小小的年纪,就已经投篮超过100万次。

邹延霞是宋何景的教练,同时也是国家少年女篮的教练,她这样评价宋何景:宋何景在同年龄段的孩子中,甚至在全国的篮校里,定点投篮的命中率也是第一。

一举成名天下知

2007年9月23日,中国杯业余篮球公开赛决赛上,一个年仅13岁的女孩走上篮球场,站在了罚篮线上。她就是宋何景,此前,她在中国篮球的记录本上,还是空白。1个、2个、3个……100个……150个……场外的评判官员们相互耳语了一阵,然后宣布,中国篮球杯业余公开赛罚篮新纪录正式产生。为了便于下面的比赛,也因为时间关系,更因为让这个纪录还有被打破的可能,以激励更多的人参与这项活动,宋何景的罚篮提前结束。在赢得了无数掌声的同时,宋何景让中国球迷记住了她的名字。

而接下来的路,宋何景的表现证明了“篮球神童”的美名。2008年9月5日,宋何景参加了成都投篮挑战赛,连续罚中160球,打破她2007年连续罚中150球的纪录;9月20日在首届中国·阜新篮球节上,她又不负众望,以三分远投100球进98个守擂成功;9月25日在中央电视台《想挑战吗》栏目中,以三分球57投57中的战绩,挑战成功、轰动全国。12月9日应邀在全国女子篮球甲A联赛中做三分远投表演,掀起赛场球迷的狂潮;12月25日《想挑战吗》节目总决赛中,一举夺魁,获得年度总冠军,并被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今年6月在德国举行的国际性挑战赛。2009年2月,在北京的全国女篮全明星赛上,宋何景与众多国手同场竞技,并与前NBA投手、现北京男篮外援琼斯一起表演三分远投,取得成功,并为中国女篮著名球星、三分王苗立杰现场颁奖。在互联网上,什么《恐怖CBO女孩》、《CBO奇人》之类的报道让全中国人认识了宋何景。

良好的心理素质

记者到阜新篮校采访过多次,每次见到宋何景,总能感受到她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媒体,侃侃而谈,没有一点怯场;站在罚篮线上,旁若无人,心如秋水。她的表现,总能让人感觉到“我行,我能成功”。邹延霞告诉记者,2007年时,是她陪着宋何景去珠海领取CBO奖项的。凌晨两点从阜新出发,坐火车到沈阳,然后乘飞机飞温州,再转广州,然后坐3个小时的车去珠海,到达酒店已是晚上6时。第一次乘飞机,宋何景晕机,下机就吐,回到酒店已经很累了。邹教练看她的状态不怎么好,非常担心她第二天的表现,可是她一到球场进行表演,在那么多人的注视下,她仍然能够罚篮38投38中,三分球33投30中,现场又轰动了,连国家体育总局篮管中心主任李元伟都认为不可思议。

目标是打进国家队

一些人认为,宋何景只会定点投篮,但却未必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因为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不仅要投篮命中率高,其他方面也非常重要,毕竟,篮球是团体项目,需要每个人的配合。在今年的WCBA全明星赛上,中国女篮总领队白喜林就曾对宋何景提出过中肯的建议,他认为宋何景目前定点投篮的技术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作为一个优秀的球员,不能永远都是定点投篮,“宋何景今后的路还很长,她要全方位地加强训练,在场上要做一个全能型的球员。”

宋何景除了罚篮之外,其他方面的素质怎么样?她能实现梦想吗?篮球学校校长李明告诉记者,宋何景刚来时身体条件的确不太好,腰、胯的灵活性不够,脚步也不灵活,但这孩子很聪明,来到学校这两年,进步很快,加上她的勤奋,如今腰、胯的灵活性有了,脚步也灵活多了,手上传球和运球的基本功也非常扎实,在近两年的各种比赛中,她在少年女篮队伍中已经是个出色的后卫了,再经过几年的磨练,宋何景进国家队的梦想是可以实现的。我们期盼着她的成功。

大家知道CBO吗?我在广州怎样参加啊?谢谢?听说是象超级女生那样的海选?肯定很有影响力哦?

赛事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中国篮球协会

· 协办单位:北京龙腾云卿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基金会)

· 承办单位:各有关省(区、市)、行业体协篮球协会、部队系统、全国篮球城市篮球协会

· 推广单位:北京巴斯格伯体育文化咨询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腾讯网

比赛时间

· 2005年10月—2006年10月

· 第一阶段(地市以下级)

· 05年11月—06年7月30日

· 第二阶段(省、区、市级)

· 06年8月1日—06年9月20日

· 第三阶段(全国总决赛)

· 06年10月

· 备注

从2007年起按自然公历年计,每年1月至10月,分别进行县、市、省、全国比赛。赛事原则上在节假日、双休日举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